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黑河流域地处干旱的甘(甘肃)蒙(内蒙古)西部,是这一带最大、全国第二大内陆水系。黑河水源于祁连山,山区岩石风化后,地表与地下径流携带大量可溶性盐类(主要为NaHCO3、Na2CO3)向黑河灌区汇集,使得该片土地盐分含量不断增加,土壤理、化性质遭到破坏。人类在生产及生活中的不合理活动也加剧了盐碱化的发生。此为盲目毁草开荒,过度放牧、樵柴及采草,导致草原严重退化。特别是草原开荒将地下的盐碱翻至地表,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大量减少又促进地表的蒸发作用,将盐碱带至地表,从而加剧了土壤盐碱化。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盐碱化土地及碱斑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连片的碱斑和不毛之地。在盐碱化土地的治理与恢复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盐碱化程度、特征及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黑河灌区修复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措施大致可归纳为4个方面.即农业技术措施、水利工程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及化学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52.
疏勒河中游水资源利用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疏勒河中游玉门盆地的地下水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地下水水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75%以上的耕地存在程度不同的盐碱化。旨在开发流域水土资源的“疏勒河工程”正在实施,本文在继承其水利规划用水需要的基础上,采用多目标优化管理模型对昌马、双塔两灌区用水方案进行了优化配置,使地下水利用方案更加合理,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水是维系半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导活跃的因子.由于半干旱地区相对丰富的水资源,导致了土地盐碱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破坏了半干旱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将有利于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综合分析了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地区水文地质环境与土地盐碱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本文指出了国外已有的灌溉水质评价标准和土壤盐碱化评价标准的不合理性,并结合作者工作区情况提出了新的标准,而且与美国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对比,说明新标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5.
本区自然地理条件比较优越,但北部水土流失严重,中部土壤盐碱化发育,多涝洼成灾,南部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加。这些灾害直接影响了本区粮食增产和畜牧业的发展,为此本文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6.
基于遥感技术的干旱区土壤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亢庆  张增祥  赵晓丽 《遥感学报》2008,12(1):159-167
以新疆艾比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以ASTER和SPOT卫星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干旱环境下基于土壤与景观关系的土壤遥感自动分类方法.首先,研究以实地调查资料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库为基础,结合遥感图像信息分析了试验区土壤类型与景观的关系.然后,基于遥感图像和地形数据提取了分类特征,并采用Jeffries-Matusita 距离分析建立了适用遥感分类的土壤分类系统和分类特征集.最后,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了自动分类.研究证明,基于遥感信息和地形数据提取的分类特征,可有效地区分试验区9类土壤和地表覆被,主要包括:盐碱化土壤、荒漠化土壤等,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90%左右.  相似文献   
57.
新疆的缓变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三山夹两盆”的总地势、极端干旱的气象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开发利用的不合理性,引发出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其中包括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缓变性地质灾害如土地沙化和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地下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等,由于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重点地带的平原区,虽然灾害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期内看不出明显危害,但其影响范围甚大,造成的危害绝对不能低  相似文献   
58.
苏打盐碱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水分蒸渗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典型地区,采用FAO56方法和实际田间定期观测相结合,分析了当地旱田和碱斑地两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水分蒸散和入渗特征及其对土地盐碱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玉米地这样相对蒸散量比较大的旱作农田来讲,水分亏缺和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根层,而对表层土壤,即使在偏干旱年份,仍然有足够的水分入渗量来维持盐分平衡。碱斑地随着植被的破坏,总体上表层土壤蒸发和入渗量基本平衡,但是由于土壤水分蒸发过程中盐分浓度要比入渗过程中的盐分浓度大,表层土壤依然向盐碱化方向发展。采取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立耗水量与该地区降雨水平相适应的植被系统是控制区域土地盐碱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GIS技术支持下的土地盐碱化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吉林省西部地区,应用GIS多边形叠置分析技术划分了6 395个评价单元,选取了6项土地盐碱化敏感性指标,将土地盐碱化的敏感程度分为非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4级。采用层次分析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敏感性评价,并通过GIS技术实现评价结果的分区和可视化。结果表明,采用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精度。研究区土地盐碱化以中度敏感为主,轻度敏感和非敏感次之,极敏感地区占土地总面积的份额最小。  相似文献   
60.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碳酸盐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酸盐碳稳定同位素作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盐碱地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本区土壤盐碱化的进程。盐碱化土地在0~50 cm的深度范围内,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变化规律为:0~30 cm深度内,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30~50 cm范围内,如果有盐积层或碱积层的存在,则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