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石羊河灌区盐碱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盐碱化程度不断加深,严重影响到该区国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造成石羊河灌区盐碱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认为自然因素主要是: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强烈;②.水资源量逐年减少;③.地势上位于我国现代地形的第二阶梯,为内陆河流;④.地下水质矿化度高。人为因素是:①.过度开荒,灌区大量超采地下水;②.植被大量减少,加剧了土地盐碱化;③.灌溉技术落后,有灌无排。同时从四个方面探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石羊河灌区盐碱化土地综合调控措施:①.水资源合理配置;②.以水盐平衡理论为指导,调控地上水位和盐分的时空分布;③.加强以节水灌溉为核心的灌区配套建设,推广节水防盐的灌水技术;④.扩大牧草种植,逐步实现农业三元结构。  相似文献   
42.
张柏 《地理科学》1993,13(2):138-145
  相似文献   
43.
农田水盐调控现实与面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田土壤盐碱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为创建适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农田水盐调控方法,在总结农田盐分来源及其累积动力特征的基础上,从土壤盐分影响土壤供养能力和作物生产能力两大方面,分析土壤盐分对土壤-作物系统功能的影响途径,明确农田水盐高效调控方向。根据不同时代的治盐理念,将水盐调控发展历程分成4个阶段,以抑制盐碱胁迫对土壤和作物的危害为切入点,解析水利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的作用特点和调控目标及适用范围。根据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与提质增效需求,凝练盐碱胁迫农田控害增效水盐调控理念,提出水盐调控策略,即调控根际水盐传输动力特征,重构农田水盐分布空间格局,提升农业改土促生措施功效;指出农田控害增效水盐调控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创新水盐调控理论有待深入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以期为盐碱胁迫农田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4.
吉林省西部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但区内农业水利规划管理同时面临潜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双重风险。近20年来,区内曾尝试多种水资源利用模式,但缺少不同模式应用效果的定量化对比。文章建立了不同水资源利用模式,对比分析各模式的水资源与次生盐碱化风险。以洮儿河流域为例,采用循环神经网络预测2019—2023年该地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量;通过随机数值模拟预测现状开采、连续干旱、无序开采、地下水库建设、节水灌溉、旱田改水田6种情形下,区内潜水水位空间分布特征。以防止次生盐碱化为目标,定义水位埋深上限为1 m;以含水介质厚度为参考,定义水位埋深下限为12 m。遴选适合吉林省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果显示:无序开采是导致区内水资源枯竭的主要诱因;地下水库建设和旱改水工程有助于潜水资源维护,但长期运行可加剧生态环境风险。节水灌溉(净采强度为2.0×108~3.0×108 m3/a)是降低区内水资源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的最佳方式。文章采用的神经网络—随机模拟分析方法成功预测了地下水位变化驱动因子和地下水位中长期变化趋势,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潜水资源利用方案制定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5.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沼泽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恢复和扩大芦苇种群有利于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的保护和修复。与利用根状茎恢复方法相比,采集芦苇种子破坏性小、更易获取,但芦苇有性生殖能力弱,种子成熟率低。于2021年10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的退化区、水文恢复区和养殖河蟹区,收割芦苇样品,测定芦苇的生长指标和有性生殖指标,分析水文恢复和河蟹养殖对芦苇有性生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蟹养殖区和水文恢复区芦苇种群株高、穗长、抽穗数、抽穗率、单穗总花数和结实数的平均值都显著大于退化区(p<0.05),河蟹养殖区的芦苇种群株高和抽穗率的平均值显著大于水文恢复区(p<0.05);河蟹养殖区的芦苇种群密度平均值显著小于退化区(p<0.05);退化区芦苇种群穗的全碳和全氮含量平均值都显著小于水文恢复区和养殖河蟹区(p<0.05),碳氮比平均值显著大于水文恢复区和河蟹养殖区(p<0.05),退化区、水文恢复区和河蟹养殖区内芦苇种群茎叶的全碳、全氮含量以及碳氮比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46.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67  
李秀军 《地理科学》2000,20(1):51-55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是我国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 ,盐碱化土地面积已达 32 0× 10 4 hm2 ,平均年递增 2× 10 4 hm2 ,而且盐碱化程度逐渐加剧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通过生态工程措施、农艺措施、水利工程措施、以及发展小化工厂等的治理措施 ,盐碱化土地可得到改良 ,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7.
《地理教学》2009,(7):47-47
咸海是中亚地区的咸水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由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而成,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也曾是地球上水产资源最丰富的湖泊之一。但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两河沿岸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致使流人咸海的水量不断减少,目前咸海已萎缩成“大咸海”和“小咸海”两部分。由于面积大幅缩小,咸海沿岸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不少生物物种退化,淡水资源匮乏,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增加。  相似文献   
48.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吉林省西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的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简称“三化”)专题数据、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人文和经济统计数据等进行融合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15年间,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场退化速率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尤以松原、白城、洮南和通榆的草场退化情况严峻。整个西部的草地重心从通榆和大安交界处向东北方向漂移。幅度有11km。(2)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化土地面积明显增加。盐碱化主要集中在洮南南部和乾安、前郭,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盐碱地重心一直在通榆和大安交界处。(3)尽管沙地面积略有减少。但是呈不稳定状态,有从通榆向大安、镇赉、乾安、松原推进的趋势。沙地重心从通榆中部向东漂移。距离迭30km。(4)西部地区的“三化”空间动态变化特征是呈边缘扩充、内部充填等增加模式和边缘退缩、成片退缩等减少模式。  相似文献   
49.
王同榜  张明亮 《地下水》2006,28(6):92-93
本文论述了洛惠渠大荔灌区排水系统的历史和现状,针对灌区目前存在的老化失修、清淤不及时、支毛沟回填影响排水系统畅通的不利因素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等,提出了加强灌排结合、更新改造排水工程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0.
《干旱区地理》2006,29(5):652-652
科技日报2006年6月6日讯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以沙漠为主题,推出了《全球沙漠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的影响,世界上沙漠地区的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独特的地质地貌逐步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