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水生无脊椎动物凝集素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无脊椎动物体内不存在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因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如凝集素、溶菌酶、溶血素、补体等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凝集素在无脊椎动物血液中的重要作用是起选择凝集作用,是免疫防御的重要体液因子之一。除血清中有凝集素存在外,在水生动物的皮肤粘液、体液、血细胞和受精卵、未受精卵及胚胎中皆发现存在凝集素。作者从研究简史、检测方法、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功能等几方面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凝集素研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2.
藻蓝蛋白皮肤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蓝蛋白是蓝藻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研究发现藻蓝蛋白有多种功能,可以清除氧自由基,且含有多种氨基酸能够抗衰老、抗过敏,为对藻蓝蛋白用于化妆品行业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本文采用新西兰白兔作为动物模型,通过光毒性、急性经皮毒性以及皮肤变态反应实验,验证其对皮肤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藻蓝蛋白对白兔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也未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为其在美容化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3.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红体色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方法】利用色差仪分别测定背部、腹部和尾部皮肤的体色值,用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等方法分析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研究类胡萝卜素和体色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红鳍笛鲷体表的红色素细胞显著多于黑色素细胞(P <0.001),且从背部向腹部逐渐减少,红体色受到黑色素细胞分布的影响;皮肤和视网膜是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沉积部位,皮肤中类胡萝卜素以脂肪酸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红色类胡萝卜素主要有虾青素、角黄素和β-柠乌素等3种,虾青素和角黄素含量与红色素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建议在饲料中补充虾青素和角黄素以提升红色。  相似文献   
64.
65.
66.
探索·发现     
曹玉茹  欣坤 《海洋世界》2006,(10):38-39
镰鱼属镰鱼科。身体甚高而侧扁,是一种很漂亮的鱼类。皮肤坚韧披以细小的粗糙鳞片,与鲨鱼皮肤相似。背鳍的第三鳍棘延长成细鞭状,吻向前突出呈圆锥状。平时生活在多岩礁的水域内,喜食浮游生物。分布:中国、日本、菲律宾。  相似文献   
67.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 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 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 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 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等仍需明确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胚胎时期色素细胞变化较为明显的6个发育时期, 观察了不同时期的体色及色素细胞的变化特点, 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在胚胎发育阶段, 整个胚胎的颜色从橙黄逐渐转变为暗红、黑红、黑色到最终透明, 观察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到成体黑色素细胞的转变过程, 鱼体表面在翻转期出现成体黑色素细胞、在器官形成期出现红色素细胞, 眼睛及腹部在孵化期出现虹彩色素细胞。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 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推测是外胚层中的神经嵴细胞直接发育而成, 不需要迁移过程; EdnrbTYRTbx2b基因对幼体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 Pax3DctAim1基因与成体黑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其中TY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体节期出现显著增加, 说明TYR基因在胚胎发育初期就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形成; Tbx2b基因不仅对黑色素细胞形成有影响, 对眼斑双锯鱼心脏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 Fms基因对红色素细胞形成有重要作用; Ltk基因的表达要早于虹彩色素细胞的出现; 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8.
CHIMEHERB人工皮肤覆盖236例不同类型的烧伤创面临床观察表明:应用于新鲜Ⅱ°创面,供皮区创面,尤其头皮供皮区创面明显优于油纱布;用于削痂创面的覆盖效果良好,但与手术时机,创面处理方法,包扎固定是否妥当有密切关系;有选择地应用于切痂创面,尚存在人工皮自身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上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至于肉芽创面应用人工皮的效果则与肉芽形成的时间,术后处理的正确与否有密切的关系,应用得当,会取得极明显的加速创面愈合的效果.CHIMEHERB人工皮不适于覆盖已感染的Ⅲ°创面,新鲜Ⅲ°创面没有应用人工皮的必要.  相似文献   
69.
我国发现的首例蜥脚类恐龙皮肤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在四川自贡发现的同骨骼化石一道保存的蜥脚类恐龙皮肤化石,据其赋存关系,鉴定为杨氏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youngi)的皮肤残留部分。皮肤化石揭示该蜥脚类恐龙活着时体被鳞状皮肤,突出于表皮的鳞片呈不规则多边形,较大,密集而互不重叠,与过去描绘的类似大象皮光滑无鳞的情形不同。  相似文献   
70.
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我国的西北地区还是一片海洋,一种半鱼半蜥的怪物在海水自由自在地游弋。它长着鱼一样的圆型身体、长尾巴、皮肤光滑,但它又长着蛇一样的头、两只突出乌亮的眼睛和四肢,它前爪四个指头,后爪却有五个指头。接着地球发生了剧烈的造山运动,在今天的新疆地区天山山脉从海洋中升起。地貌变化给古鱼类带来了危险,它们纷纷逃往陌生的空间,为了适应环境而不断地变化自己的结构,有的长出了肺,有的把用于摇动的鳍变成了自由爬行的四肢。古生物不断变化繁衍,或进化,或灭绝,只有新疆北鲵亘古不变,一脉相承。它经历了恐龙的灭绝,地球五次大变动,也目睹了人类由爬行向直立行走逐步进化的过程。时至今日,它仍然在新疆高原的清泉中游弋,爬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