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28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448篇
地质学   1329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集安市团结区地质特征的介绍,结合本区开展的物探激电中梯测量所取得的成果,确定该区的找矿方向。实践证明地质、物探方法相结合对于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路翠霞 《山西地质》2013,(6):110-113
激发极化法探测岩溶地下水主要是利用一次供电获得的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半衰时、衰减度多个含水参数值,依据各参数在含水岩体上的特征—低阻高极化、高半衰时、高衰减度的特征,通过对测深曲线和剖面等值线的综合分析,查明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情况,圈定岩溶富水区,最终为选定最佳井位、合理开发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实测结果分析证明应用激发极化法在岩溶山区寻找岩溶裂隙水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3.
我国激电法测量系统的失误与弥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乙  代丽  邱刚 《物探与化探》2013,(6):1031-1033
我国激电法测量所使用的发送机都是电压源供电,但计算机极化率却采用稳流源供电公式,这样,所得极化率偏低,不是大地真实的极化率。针对此问题,导出了电压源供电计算极化率的公式,并据此研制了测定电流变化率的装置。利用纠正公式,可将电压源供电所测极化率纠正至稳流源供电的极化率,得到大地真实的极化率。  相似文献   
994.
在粤北某铅锌矿矿区进行的直流激电测深工作中,通过修改激电测量数据格式,用RES2DINV软件进行反演,推测了3个矿体的产状。后经钻探验证,推测结果跟钻探揭露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根据在昆明小哨国际机场航站区勘察的实践,阐述了工程物探在机场勘察中运用的勘探手段,探讨了其运用的优缺点;通过对物探资料的解译推断勘察范围内隐伏断层的位置,岩溶分布范围、规模及空间分布形态等,为岩溶钻孔验证及工程地质评价提供依据,对机场的勘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李太兵  黄元清 《四川地质学报》2013,(Z1):157-158,176
本次工作采用大功率激电对青海某隐伏铅矿进行勘探。通过对勘探数据进行处理,圈定了异常,电法测深工作获得了矿体深部的空间特征,为矿山勘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相似文献   
997.
强风暴中反极性电荷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极性电荷结构是强风暴系统中一种常见的电荷结构配置,它是强风暴中正地闪大量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往往与灾害性天气相联系。人们对云内电荷结构的认识随电场探空、多种地面观测手段的发展而深入。反极性电荷结构并非在强风暴的起始阶段就出现,而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出现在风暴发展的特定阶段。宽广强烈的上升气流被认为在反极性电荷结构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它使得上升气流区液态水含量等微物理条件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大小粒子碰撞的起电过程,使风暴内主要起电区霰粒子荷正电,冰晶等粒子荷负电,从而形成反极性电荷结构。强风暴中气流的动力输送、风切变等也被认为是反极性电荷结构形成的可能原因。利用数值模式,在真实的气象背景场下再现强风暴的反极性电荷结构演变特征和闪电活动特征,也是研究反极性结构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正地闪大量发生的强风暴开展大规模外场观测试验,并将观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将有利于理解强风暴中反极性电荷结构的形成及其与闪电活动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2013年6月3日辽宁省境内出现剧烈的雷电活动,在17 h内观测到落雷14 103次。使用静止卫星和多普勒雷达探测数据显示雷暴系统的发展特征,计算了该过程中辽宁省境内单位面积落雷密度,并对雷暴的生成环境和WRF-3.5.1模拟的雷暴云中冰晶、霰和雨滴等粒子数浓度的空间分布状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低空急流为雷暴过程的发展输送暖湿空气,形成强烈的对流运动;高空急流右侧和右前侧的下沉干冷空气进入0~-20℃雷暴云起电层区域,东北冷涡高低空急流形成的强垂直风切变造成雷暴云体上下出现较大角度的倾斜,高频次负地闪的发生与雷暴云体倾斜造成的特定电场结构有关;负主电荷积累区域和落雷区出现在上升气流较弱的带负电粒子沉降区域。  相似文献   
999.
山东章丘下射垛石墨矿激电测量方法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墨具有良好的激发极化特征,因此激电测量是寻找石墨矿的有效的地球物理手段。通过对山东章丘下射垛石墨矿矿区开展激电测量工作,圈定了4处激电异常。经验证,圈定的激电异常和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激电测量在寻找石墨矿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在山东章丘地区由于粘土矿长期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空区,不仅危害着工农业正常生产而且一定程度地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准确探测采空区尤为重要。通过高密度电法几种装置ρa等值线断面图对粘土矿采空区低阻异常特征的比较,证明施贝与三极装置结合可较好地反映采空区的位置;CSAMTρa等值线拟断面图低阻异常形态能较好的反映出采空区的大致空间形态。高密度电法与CSAMT法的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加了探测粘土矿采空区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是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首选的物探方法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