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2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1209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314篇
地质学   3165篇
海洋学   167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60篇
自然地理   58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61.
溶解性有机质与水生生物的直接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溶解性有机质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意义.然而在环境科学领域内,天然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长期以来仅仅被作为惰性的吸附剂对待,其自身的与生物的直接作用却一直被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溶解性有机质自身即具有生物效应.它能在生物表面吸附.并影响细胞膜的电化学性质与膜渗透性,能被生物吸收,进而诱导...  相似文献   
62.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而植物硒是人体摄入硒的重要来源。探究土壤-作物系统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土壤地球化学的角度评价硒的生物有效性、进而建立富硒农作物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了世界和中国土壤中硒含量的分布情况,并从成土母质和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分析土壤中硒含量的影响因素。由于土壤中的硒形态是评价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关键,本文对土壤生物有效性硒的提取方法进行评述,且从土壤硒的赋存形态、土壤生物有效性硒的主控因素出发,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对农作物吸收硒的影响。此外,本文归纳总结了基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农作物硒含量回归模型,旨在分析农作物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预测农作物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63.
王娟  范迪 《海洋科学》2004,28(3):9-11
研究了海水浓度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淡水中添加海水超过35%时,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废水的化学耗氧量(COD)的效果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添加海水10%~25%时,COD的去除效果好,25%时COD最高总去除率可达87.8%.处理效果几乎与纯淡水的对照组(COD总去除率88.6%)等同。  相似文献   
64.
以龙里典型喀斯特地区马尾松纯林及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个群落的生物量、营养元素贮量、分布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生物量分别为40.62t/hm2、48.32t/hm2,混交林的乔木层总生物量比马尾松纯林高18.97%,根系生物量较纯林高65.12%.混交林乔木层各器官营养元素的含量整体大于马尾松纯林,两群落乔木层N、P、K、S的含量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叶>根>枝>干.混交林乔木层各元素的积累量分别比纯林高47.97%~197.67%,凋落物层各元素贮量比纯林高85.40%~318.301%.混交林的年归还量、年存留量和年吸收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且各元素循环系数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林与阔叶树混交可以有效地提高群落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的能力.  相似文献   
65.
甘油二醚膜类脂化合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油二醚膜类脂化合物相对其他类脂生物标志物而言,通常具有较特定的微生物来源及环境指示意义,目前国内外还未有相关的综述性报道。综述了该类型化合物的测试方法,古菌和细菌二醚的组成特征,重点评述了如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嗜盐菌等古菌,以及硫酸盐还原菌、Aquificales及一些嗜热细菌,在极端环境(如冷泉、热泉、热液系统)研究中甘油二醚膜类脂化合物应用的进展和可能经历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简要介绍了环境对甘油二醚膜类脂分布的影响,并对其及其他类脂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湖泊在夏季由于藻类生长而消耗大量硝酸盐,水体硝酸盐含量一般要低于春季。而红枫湖南湖水体硝酸盐含量却高于春季(比平均含量高0.83mg/L),说明尚有其他重要的硝酸盐来源。据估算,南湖水体硝酸盐含量升高0.83mg/L约需要1.66×105kg硝酸盐,另外有约10.1×105kg硝酸盐随下泻水输出南湖,再加上夏季藻类生长(生产的chla量约为640kg)所消耗的硝酸盐3.52×105kg,共消耗硝酸盐15.28×105kg。扣除河流输入的4.42×105kg硝酸盐,南湖尚存在约10.86×105kg硝酸盐的亏空。利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硝酸盐及叶绿素a(chla)含量、溶解氧(DO)等的变化,认为这部分硝酸盐来自湖泊中下部(斜温层)有机质的大量矿化(硝化),是水动力驱动高DO的上部水体下沉从而引起下部有机质(硝化)的结果。南湖这种强水动力湖泊整个夏季分层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斜温层有机质矿化(硝化)释放硝酸盐和变温层藻类生长同化硝酸盐为有机质同时发生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67.
安徽省黄山地区唐家坞组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刘村一带唐家坞组的时代以往归为晚志留世,新近在唐家坞组中采获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等多门类化石,并首次采获胞石、鹦鹉螺等化石,其中胞石Conochitina(Densichitana)dens的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末至文洛克世初期,含这些化石的层位相当于秀山动物群的层位。结合地质情况分析,唐家坞组时限主要属于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68.
郝林华 《海洋科学》2001,25(9):12-14
电位溶出分析(PSA)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一问世便在测定海水中痕量元素方面表现出很大优越性。微分电位溶出分析(DPSA)较单纯的电位溶出分析其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已应用于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常规测定。但对于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痕量元素,方法目前报道不多。 本文采用国产微机化电位溶出仪介绍了动态富集──静态微分溶出分析方法,对摄食了Cd污染的配合饵料的鲈鱼体内所积累的Cd进行了测定。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数据准确可靠,结果令人满意。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试…  相似文献   
69.
刘晓收  赵瑞  华尔  路璐  张志南 《海洋通报》2014,33(3):283-292
2009年6月在莱州湾9个站位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的研究结果,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对比。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96种,总平均丰度为1 902.21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8.30 g/m2,其中软体动物占据绝对优势。基于丰度进行的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图将研究海域划分为3个组,与沉积物底质类型显著相关。研究海域底质类型包括粘土质粉砂、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4种。通过BIOENV分析,影响其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水深、底温、沉积物偏态、中值粒径、有机质、叶绿素含量。多样性指数反映各站位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ABC曲线显示大部分站位群落结构受到中等程度扰动,只有2个站位显示未受扰动。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发现,平均丰度较1980年代和1990年代有所增加,但物种数目明显减少。以上结果表明莱州湾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及生物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70.
思源 《海洋世界》2010,(10):34-39
对于海洋的好奇和探索,人类的脚步从未停歇。而2000年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发起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一个共同的好奇心:海洋中过去曾经有什么生物生存?现在有什么生物正在游弋?未来又会有什么生物出现?与此同时,这个历时10年的全球第一个综合性海洋生物评估行动也包含着一种深刻的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对海洋界生物物种多样性造成无法逆转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