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4篇 |
免费 | 210篇 |
国内免费 | 3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4篇 |
大气科学 | 169篇 |
地球物理 | 116篇 |
地质学 | 426篇 |
海洋学 | 399篇 |
综合类 | 201篇 |
自然地理 | 1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76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并评价其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年该区湿地总面积为2 929.76 km^2,与1992年相比,增加354.26 km^2,湿地斑块总数增加120个;滩涂和苇草地面积减少,但仍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优势景观类型;1992-2004年黄河三角洲区域非湿地与湿地之间面积转化剧烈,主要表现为非湿地转化为苇草地、水库,面积分别为324.90 km^2和189.16 km^2,而湿地类型之间面积转化相对较小。对该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定性评价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结构的剧烈变化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特别是对其主要服务———物种多样性维持的影响会加剧该区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使濒危物种的保护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52.
The decline or loss of traditional social- ecological systems may induce adverse effects to the societies and ecosystems. Transhumance, the recurring and seasonal movement of grazing livestock, is increasingly constrained by a numbers of factors including policy, land use and soeio-economic changes in Nepal. To explore how these changes have affected the transhumanc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ranshumance at the Langtang valley in central Nepal. The specific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herd size and composition,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and to identify the major drivers of the system and the system change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field study compris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e herders,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key informants survey, and observations of rangeland and livestock management systems.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transhumanee system in the Langtang is influenced by two types of drivers. In one hand, traditional practices are contributing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the grazing patterns and adaptive response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hanges in government policies,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livestock productivity, markets, rangeland conditions and climate chang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elp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nshumance management policy for the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53.
54.
景观服务评估核心是人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式制图方法是建立景观服务分类体系和量化指标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参与式制图方法,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景观服务分类研究成果,并结合九寨沟自然资源特点和景观服务使用者半结构式访谈数据,提出了适用于九寨沟的景观服务指标体系。本研究方法以管理局工作人员、居民和游客等服务使用者作为参与式调研对象,分别就其需求和景观服务感知程度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利用GIS技术将数据空间位置和功能属性结合,得到九寨沟有3大类景观服务和17个相关指标,以及737个景观服务点。通过研究结果可知,当地村落建筑与众多景观服务指标(包括观鸟场所、野营旅游、民俗与节庆等13个指标)具有极强的空间关联性。同时,景观服务使用者感知的景观价值在空间上属于聚集分布形式,主要围绕着开放生态旅游的3条沟谷分布,并向外围扩散。其中景观服务的“高—高”空间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沟口等与人类需求密切联系的区域,而景观服务的“低—低”空间聚集区则主要分布在原始森林等与人类居住、活动相距较远的区域。综上,基于参与式制图方法建立的景观服务分类和空间分析,发现九寨沟景观服务的空间位置与使用者紧密相关,其景观价值的空间结构特征是服务使用者与环境长期互动的结果,该结果可以用来引导并进一步优化九寨沟的功能分区规划。 相似文献
55.
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河岸带生态系统作为河流-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渡区,具有一系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功能加以考虑。加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已成为流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国内外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河岸带生态系统特征,界定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提出了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框架,主要从范围界定、问题诊断、目标设定、综合评价、管理策略、监测评估和反馈调整7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识别出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中的4个关键问题:①研究尺度问题;②河岸带管理宽度问题;③协调生态价值冲突问题;④国内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57.
58.
对长江经济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预测分析,为该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压力-状态-响应”(PSR)为框架,选取12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同时将湿地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亚健康、脆弱、疾病、恶劣”五项;通过综合评价指数(CEI)对其健康进行分析,并利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预测2025年湿地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湿地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在2005—2017年从0.475 5增长到0.613 7,健康等级从“脆弱”转变为“亚健康”,到2025年综合评价指数预计超过0.700 0,继续保持“亚健康”状态。在压力、状态、响应三项准则层中,压力子系统有相对风险,状态和响应指标应继续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在12个评价指标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湿地面积变化率及自然保护区数、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和湿地管理水平、生态环境恢复是影响长江经济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
藏北草地资源及其演化趋势——以申扎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扎地区属青藏高原南羌塘高寒草原区,具有典型的高原植被。根据水体条件、植被组成和地貌特征等,划分了7种草地植被类型和2个木本植物分布区。藏北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高原植被面临严峻的破坏、退化和沙漠化环境,生物链严重失调,高原鼠兔由于几乎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对高原草地的破坏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高寒、冻融作用、地下水位下降、雪线上升和冰川萎缩、猖獗的鼠害、超载过牧是高原植被(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其中高寒、缺水、鼠害和超载过牧是最重要的原因。藏北申扎地区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比例为约1:9,湿地和植被供水系统受到严重损害,造成大面积草场萎缩,形成了环状草地退化带。藏北草地向恶化方向发展是不可逆的,根治鼠害,改良牲畜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减缓草场退化速度。 相似文献
60.
生态建设背景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三江源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也是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域,对其开展生态恢复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有利于揭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在构建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生态工程前后两个时间段(2000年和2008年),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8 a间一共增加1.68×1010元。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的整体质量状况大幅度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48.69%,是由生态建设和气候因子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2.71%,主要跟森林区域水热条件的改善有关;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8 a间减少56.08%,关键是由区域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所致,而非人为因素的影响;2000—2008年间,保护区人口数量增加了26.08%,较高的人口增长压力促使大量的草地被开垦为农田,导致农田面积增加392.52%,从而引起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