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利用P波视出射角与到时参数对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交界M4.9地震序列进行了联合定位。建立了与视出射角联合定位方法的目标函数,并使用蒙特卡洛法进行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序列沿杨汊苍—桑树头断裂带呈NNE向密集型分布;深度分布显示断层以走滑为主,带有少量正断,高倾角特征;结合速度结构,地震序列集中发生在速度高值区和低值区的交界部位,即脆—韧性转换带,并且震源深度的下界面止于20 km。根据速度结构性质认为下部地壳的高速结构为其提供了上部地壳横向运动的松弛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52.
2013年8月12日在西藏自治区左贡与芒康交界发生6.1级地震,该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左贡县田妥镇嘎益村-仁果乡吞永村一带,最大烈度Ⅷ度,但不构成Ⅷ度区.根据现场工作队所收集的资料,分析了震区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根据此次地震对该地区房屋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提出了防震减灾研究建议,并强调了此类民居需要加强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53.
缅老泰交界地区刀耕火种农业的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谌婳  封志明  李鹏  刘晓娜 《地理研究》2014,33(8):1529-1541
刀耕火种农业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刀耕火种农业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理解东南亚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农民生活方式变化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有重要作用。以缅老泰交界地区为研究区,运用遥感手段提取1996年、2000年、2003年和2011年四个时期刀耕火种农业的空间分布信息,并运用GeoDA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刀耕火种农业的时空变化格局、刀耕火种农业面积和破碎化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对不同国家境内时空变化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① 缅老泰交界地区刀耕火种农业面积经历了一个小幅增加—小幅减少—大幅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上净增加;其中,泰国清莱府分布最多,老挝波乔省增幅最大,缅甸大其力县净减少。② 缅老泰交界区刀耕火种农业斑块面积、破碎化程度空间分布均具有正相关性,刀耕火种农业面积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上有所提高,而破碎化程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上略有降低。③ 轮歇周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是不同国家境内刀耕火种农业空间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4.
选取豫鲁冀交界区17个数字化测震台站S波记录,对该区地震进行限定筛选,并对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进行严格仔细的参数测量与提取,分析地震波传播过程中S波分裂变化及与地震的关系,提取中等地震前S波分裂所表现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55.
川滇藏交界区二叠纪—早三叠世的两套弧火山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滇藏交界区属三江印支造山带中段,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文章据最近获得的岩石化学及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区古特提斯活动大陆边缘的两套弧火山岩的特征,结果表明:早二叠世的吉东龙组是碧土洋盆向东俯冲的记录,当时的活动大陆边缘属西太平洋岛弧型;晚二叠-早三叠世的夏牙村组-马拉松多组是金沙江洋盆(南段)向西消减的证据,当时的活动大陆边缘接近安第斯型.在此基础上讨论它们在恢复古特提斯演化的时空制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6.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地表径流与其时间变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华  李斌 《地理科学》2004,24(3):281-285
根据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及其邻近地区42个径流站1962~199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径流量及其时间变化(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得出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并探讨了这种反常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及其周边25个泉、井、河流、水库取样点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主要离子含量进行测试,讨论了该地区地下水的物质来源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样TDS范围为40.14~1 720.87 mg/L,低矿化度(TDS<200 mg/L)水样的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石溶解和大气输入,而其它水样的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石溶解和深部流体,大气输入相对很小,但各测区深部流体的贡献有明显差别;(2)低温热水、中温热水及高温热水均为花岗岩裂隙水,其水化学类型为硫酸型和重碳酸型,富含碱性长石的火成岩溶解导致地下水富Na+,周围构造活动相对活跃。其中,RST水样更接近深部储水层的热水特征,表明其受深部流体影响为主;(3)NS和AES水样位于阴山北部高原区,为CO2过饱和水,属重碳酸钠型;AES受干旱区季节性降水淋滤表层可溶盐、水体的蒸发以及深部富CO2流体混入造成其矿化度最高;(4)KZHQ和BYNE水样分别处于碳酸盐岩含水层和含砾砂岩含水层,由于Ca2+<...  相似文献   
158.
陈榕  张子亚 《地质通报》2023,(Z1):307-316
下石炭统是滇黔桂地区页岩气勘查的重点层位,目前针对滇东—黔西地区下石炭统富有机质页岩展布的研究相对薄弱,开展沉积相与古地理研究能够明确页岩气勘查优势相带的展布。通过剖面沉积相划分、连井剖面对比、古地理图编制等工作,阐明了滇东—黔西地区早石炭世岩关阶晚期—大塘阶早期沉积环境特征,恢复了该地区古地理格局,确定了对页岩气勘查有利的半深水—深水相带。下石炭统打屋坝组可以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富有机质页岩主要集中在下段海侵体系域。岩关阶晚期—大塘阶早期,滇东—黔西地区古地理格局呈现北西高、南东低,水体自北西向南东加深的特点,沉积相由潮坪相、台地相、斜坡相、半深水盆地相、深水盆地相自北东向南西渐变过渡,半深水—深水区位于盘县—普安—晴隆—关岭—六枝一带。  相似文献   
159.
利用IRIS全球台网记录到的远场波形对2012年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反演,同时,结合发震构造喀什河断裂东段的构造特征和MS6.6地震前天山中段区域应力场状态,对MS6.6地震的可能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MS6.6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35s,地震能量主要在前16s内释放。整个破裂过程由2次子事件组成,第1次破裂强度大于第2次。此次地震破裂过程相对简单,具有双侧破裂特征,最大滑移量为45cm。MS6.6地震初始破裂点位于高滑动量区域的边缘,深部主体破裂区以逆冲兼右旋走滑错动为主,浅部以右旋走滑错动为主;2)MS6.6地震的3级以上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破裂大滑动量区域的外围或滑动量变化梯度较大的区域,主震发生后短期内余震的震源机制特征与主震破裂面在断层面上产生的滑动矢量分布较为一致;3)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前,新疆地区逆冲类型的中强地震明显增多,尤其是天山中段,且这些地震的震源机制与区域应力场的状态较为一致。显示了天山中段受构造应力场控制作用增强,进而有利于具有右旋扭错性质的喀什河断裂东段发生右旋走滑运动,这可能是6.6级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0.
姚家骏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4):1077-1081,1094
针对2013年9月20日甘肃肃南—青海门源交界发生的MS5.1地震,采用Hypo2000定位方法对地震序列中ML≥1.0的事件进行重新定位。重定位后震源位置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1.87km和3.64km,走时残差为0.51s,余震沿冷龙岭断裂的走向分布,长约20km,宽约2.5km;横向剖面显示震源深度集中在3~10km,纵向剖面显示出一个约30°倾角的破裂面。采用CAP方法得到了MS5.1主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I走向360°,倾角68°,滑动角117°;节面Ⅱ走向126°,倾角为34°,滑动角42°,矩震级MW5.05,最佳震源矩心深度1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