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7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1187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961篇
地球物理   366篇
地质学   898篇
海洋学   1599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地理   18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6篇
  1954年   4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环电流区中性原子观测特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双星计划中性原子(ENA)探测仪的研制提供可靠 的理论依据,并为未来中性原子探测数据的分析及研究做好准备,针对双星轨道初步模拟计 算了双星ENA探测仪对磁暴时中性原子的观测特性. 建立了磁暴主相期间环电流离子分布的 一 个近似理论模式,并模拟计算了极轨卫星在极区上空、赤道面以及其他位置上对不同强度磁 暴主相期间环电流区ENA空间角分布及能谱的观测结果. 研究表明,存在环电流区方向和南 北极区环电流粒子沉降带两个中性原子强度极大区域;磁暴越强烈,注入区高度越低,环电 流区观测到的ENA通量越高;处于有利位置的ENA探测器可分辨注入区内边界或注入前沿;EN A探测器能够分辨环电流带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由于离子交换截面的差异,H,O,He 3种E NA的能谱分布不同;在10~80keV能谱范围内通量较强,易于观测;环电流区H,O两种ENA 通 量较强,有利于观测;而环电流区He ENA通量很弱,不易于观测. 模拟计算研究表明,双星 极轨卫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进行有效探测;低纬轨道上的ENA探测器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 进行一些观测;ENA探测器的研制应重视低、中能量范围ENA的探测.  相似文献   
102.
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变化是有联系的.对两者相互关系的解释有多种.从不同的年代际来考虑两者的关系,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太平洋的El Nino事件存在来自于印度洋东部的触发机制,而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两洋的相互关系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推求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梁振英 《测绘学报》1997,26(4):344-351
本文根据卫星测高数据和海面动力地形资料,绘制了不相上下北太平洋海域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细结构图,对解决卫星测高技术中大地水准面积和海面地形的可分性问题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4.
对太平洋北部持续性异常的研究表明,正、负异常的形热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演变过程十分相似,它们都始于东亚及西太平洋区域距平形势的变化,并在北太平洋及东亚地区出现一规则排列的距平异常区域,东亚及整个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太平洋北部环流的持续性异常对东亚特别是中国夏季的天气异常有重要影响。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表明,夏季太平洋北部大气环流发生持续性异常与太平洋中低纬的海温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5.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与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与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关系的研究JOHNNYC.L.CHAN(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1引言Chan(1985)在研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和西北太平洋(WNP)热带气旋(TC)活动年际变化之间的可能关系时,发现热带...  相似文献   
106.
107.
试论陆壳增生的两种基本模式及其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地壳是地球形成演化的必然产物。大陆地壳由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地体的拼贴而增生;同时已形成的大陆地壳沿着新的断裂分裂、离散而碱小。因此大陆地壳是地体拼贴增生与分裂离散的综合结果。太古代早期,原始陆壳形成后,主要通过环太平洋型与天山型两种基本模式达到陆壳的增生。环太平洋型陆壳增生模式出现于陆块的边缘,由古大陆向大洋方向单向增生,增生年代由老到新,增生地体一般都有较大距离的移置,其增生与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有关。天山型陆壳增生模式出现在陆块的内部,其形成与陆块的开台作用密切有关,可以但不一定伴随有俯冲作用。当古大陆沿一定方向断裂带分裂、离散。其间形成新的海槽接受碳酸盐岩和正常陆源碎屑沉积物与来自地壳深部或地幔的火山物质。由于壳下应力条件改变,两侧古陆相向运动,海槽中物质受两侧古陆碰撞挤压,形成褶皱造山带,并把两侧的古大陆“焊接”成新的、范围更大的大陆地壳。  相似文献   
108.
对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下第三系、中上元古界沉积物和油样的低环萜烷参数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油源对比,表明石炭-二叠系部分样品与该区轻质油的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这套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后,提出壳质组含量和成熟度是决定石炭-二叠系能否生成轻质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该区煤系地层生成轻质油的成熟度下限是镜质组反射率R0为1.1%。  相似文献   
109.
远洋沉积物是多金属结核赖以生长的场所,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沉积物中主要成矿元素水成组分在不同地球化学场和不同沉积阶段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水成组分的含量比与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Mn、Fe、Co、Ni、Cu都是一些比较活泼的元素,它们共处于多金属结核、沉积物和大洋水的统一体系中,当结核形成时,Mn、Fe、Ni、Cu在结核与沉积物中的含量呈负相关,而Co含量呈正相关。研究区东部结核以富含Mn、Ni、Cu贫Fe、Co为特征,其伴生沉积物相对贫Mn、Ni、Cu、Co,而富Fe,可称之为贫化的地球化学场。研究区西部结核富含Fe、Co而贫Mn、Ni、Cu,其伴生沉积物则相应贫Fe,而富Mn、Ni、Cu、和Co,可称之为富化的地球化学场。可以看出,贫化的沉积物地球化学场,恰恰是寻找富矿结核的最佳场所。早中新世以来的沉积物,根据水成组分的含量或含量比,也可相应于结核的形成分为三大沉积阶段,其中的第Ⅱ阶段具有贫化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多金属结核形成的最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10.
论遥感图像的影像线——环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图像的线性体和环形体是遥感图像的最基本单元,最基本要素,影像线-环结构是线性体和环形体相互组合排列关系,是一种影像-地质形式,具有影像特征和地质特征的双重性,影像线--环结构的研究有助于遥感信息中的地质信息识别,有助于遥感图像信息的地质图件化,也有利于建立线一环结构找矿策略,开展遥感地质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