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章采用内蒙古自治区孪井滩气象站2002—2017年气象观测资料及同时段苍耳的物候期数据,分析苍耳的物候期对本地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阿拉善盟荒漠草原苍耳每一个物候期的关键气候因子,其中不同月份的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月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以及稳定通过0、5、10℃的积温对苍耳的不同物候期的影响较明显,是主要的气候影响因子。年、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日照时数对苍耳物候期的影响不显著。苍耳的萌芽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开花始期、种子成熟期有逐年推迟的趋势。苍耳每个物候期稳定通过0、5、10℃的积温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
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精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植物物候的遥感监测对于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在阐述植物物候遥感监测原理及其通用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分别从植被类型及其所处的地理条件、遥感数据源及其预处理、植物物候遥感识别方法和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结果评价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精度的因素,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提高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精度的可行性途径,即建立高分辨率的近地面遥感定点观测及数据共享网络,发展普适性更强的卫星遥感时序数据去噪及植被指数曲线重建方法,寻求稳定性更高的植物物候期遥感识别方法,探索综合运用地面观测、遥感监测与模型模拟实现物候观测空间尺度拓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3.
东亚边缘海区浮游植物春华的纬向与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mbined studies of latitudi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annual phytoplankton bloom peak in East Asian marginal seas(17°–58°N, including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Kuroshio waters, the Sea of Japan and the Okhotsk Sea) are rarely. Based on satellite-retrieved ten-year(2003–2012) median timing of the annual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Chl a) climax, here we report that this annual spring bloom peak generally delays from the SCS in January to the Okhotsk Sea in June at a rate of(21.20±2.86) km/d(decadal median±SD). Spring bloom is dominant feature of the phytoplankton annual cycle over these regions, except for the SCS which features winter bloom. The fluctuation of the annual peak timing is mainly within ±48 d departured from the decadal median peak date, therefore this period(the decadal median peak date ±48 d) is defined as annual spring bloom period. A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ises, earlier spring bloom peak timing but decreasing averaged Chl a biomass in the spring bloom period due to insufficient light is evident in the Okhotsk Sea from 2003 to 2012. For the rest of three study domain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variance trend of the peak timing and the averaged Chl a biomass. Furthermore this change of spring phytoplankton bloom timing and magnitude in the Okhotsk Sea challenges previous prediction that ocean warming would enhance algal productivity at high latitudes.  相似文献   
64.
延时摄影因可靠、高效和低成本的优势,在冰川监测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对于获取冰川表面连续变化信息而言。本文基于2020年3月—2021年9月物候相机拍摄的梅里雪山明永冰川末端照片及多期无人机影像,利用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和互相关算法,提取了日尺度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结果表明:通过物候图像获取的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分辨率高,从海拔2 880~3 150 m a. s. l.,冰川总位移介于(129.38±7.76)~(669.95±247.88) m,年均表面运动速度达(79.14±4.74)~(412.86±152.75) m·a-1,呈从中间向两侧减缓的空间分布特征。冰川表面运动速度随季节变化,夏季流速[(0.13±0.06)~(1.99±0.37) m·d-1]快于冬季流速[(0.07±0.06)~(1.35±0.37) m·d-1]。与冬季流速相比,夏季流速受降水和气温升高的影响不稳定。根据流速分离结果,明永冰川末端底部全年处于融化或压融状态,底部滑动对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的贡献介于76%~93%。冬季底部滑动占表面流速高达82%,夏季底部滑动对冰川运动起绝对主导作用。本文采用的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季风海洋型冰川的运动机制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65.
对温宿核桃物候期、生长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有效防灾减灾措施的提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00年至今核桃花芽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差异变化不明显,展叶期和开花期逐年均呈偏早趋势;花期与开花期间≥3℃积温、4月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积温越高、日照时数越多,花期越早;果实成熟期与6月日照时数相关最为显著,日照时数越多,成熟期越早,反之越晚;越冬期日最低气温-25℃以下持续7天以上,或极端低温-28℃以下持续24小时以上,核桃树就可能遭受冻害。花期主要影响气象灾害为大风浮尘、高温,果实生长期为高温、持续降水,越冬休眠期主要为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66.
选取菏泽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1991—2010年4种草本植物物候期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了物候期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菏泽的年均温以0.55℃/10 a的速率呈极显著上升(P<0.01)、降水量以84.6 mm/10 a的速率呈微弱增加、日照时数以143.45 h/10 a的速率呈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2)4种草本植物的萌芽期均提前,其中芦苇的萌芽期呈显著提前(P<0.05),提前速率为7.27 d/10 a,开花期有提前有推迟,黄枯期普遍推迟,其中车前和芦苇的黄枯期呈极显著推迟(P<0.01),推迟速率分别为8.89 d/10 a和4.97 d/10 a。(3)气温是影响草本植物春季物候期的重要因素,萌芽期和开花期的早晚与其前1~2个月气温的负相关程度较高,黄枯期与气温存在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其中芦苇的黄枯期与其前1~2个月的日照时数负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7.
青海省东部大杜鹃的始绝鸣日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青海省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大杜鹃始、绝鸣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 青海地形复杂且各地气象条件不同,使得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在温度、日照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下,除诺木洪始鸣期有不明显推迟趋势外,其他3站均有提早趋势;绝鸣期均有推迟的趋势;始、绝鸣期间隔日数均有延长的趋势。大杜鹃始、绝鸣期的变化与气候变暖的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动物物候期对气候变暖能作出一定的响应。  相似文献   
68.
青海省天然牧草物候期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海省5个牧业气象站的牧草资料初步分析得:优势种牧草和同生牧草各异;物候期特征:春季返青期最早的是海北(4月16日),最晚的曲麻莱(5月11日)。秋季黄枯最早的是河南(9月5日),最晚的海北(10月1日)。同年中牧草生长期最长为海北地区(168d),最短为河南地区为126 d;物候期的变化特征:返青期,益麻莱、海北、兴海呈提早,河南大部分呈提早,甘德呈推迟。抽穗或花序形成期,禾本科草类抽穗期,曲麻莱和兴海呈提早,海北大部分草种呈提早,河南和甘德呈推迟;莎草科草类花序形成期,甘德、河南呈推迟,海北呈提早;杂类草草类花序形成期,海北、河南呈推迟现象。开花期,曲麻莱呈提早,河南、海北、兴海草地的大部分牧草呈提早,甘德的大部分牧草呈推迟。种子或果实成熟期,河南呈推迟现象,其余草地的部分牧草呈提早、部分牧草呈推迟。黄枯期,甘德均呈推迟,兴海呈提早,海北、河南、曲麻莱大部分牧草呈推迟。生长期:曲麻莱、甘德呈延长趋势,河南、海北、兴海大部分牧草呈延长趋势;不同草地同一种类品种的牧草物候期变化趋势也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9.
雁山楝树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桂北地区雁山气温等气候要素与楝树5个物候期的多年同步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桂林雁山近34a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1997年以来增温特明显,在增温过程中以春季增温为主,冬季和秋季增温次之,夏季呈弱降温趋势;(2)近10a来雁山楝树展叶盛期、开花盛期表现为一致的提前趋势,叶全变色期和落叶始期表现推迟的趋势,整个绿叶期延长,果成熟期表现推迟;(3)2月平均气温(T2)和1~3月均温(T1-3)是影响楝树展叶盛期、开花盛期的主要气候因子;(4)楝树物候变化是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相似文献   
70.
基于水热因子的玉米物候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锦州14 a玉米各生育期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同品种玉米的物候期相近,变化在2 d左右,而吐丝期到成熟期所需天数变化较大,为6 d或以上;玉米各生育期的影响因子不同,气温与湿度对玉米出苗期、三叶期和七叶期的影响显著,播种期到七叶期的积温占整个生育期积温的20%,并与同期的空气湿度累积量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 2=0.91)。积温与空气湿度累积可较好地模拟玉米播种期至七叶期和玉米的总生育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