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25篇 |
免费 | 1339篇 |
国内免费 | 15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6篇 |
大气科学 | 676篇 |
地球物理 | 1878篇 |
地质学 | 3732篇 |
海洋学 | 844篇 |
天文学 | 132篇 |
综合类 | 472篇 |
自然地理 | 2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8篇 |
2023年 | 325篇 |
2022年 | 344篇 |
2021年 | 384篇 |
2020年 | 330篇 |
2019年 | 314篇 |
2018年 | 236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208篇 |
2015年 | 234篇 |
2014年 | 384篇 |
2013年 | 307篇 |
2012年 | 325篇 |
2011年 | 342篇 |
2010年 | 334篇 |
2009年 | 324篇 |
2008年 | 334篇 |
2007年 | 285篇 |
2006年 | 239篇 |
2005年 | 268篇 |
2004年 | 223篇 |
2003年 | 215篇 |
2002年 | 235篇 |
2001年 | 238篇 |
2000年 | 212篇 |
1999年 | 182篇 |
1998年 | 171篇 |
1997年 | 166篇 |
1996年 | 179篇 |
1995年 | 162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109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89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3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南、北极地区,极地气温升高对于极地生物链的基础部分产生巨大影响.南极生物链中的关键初级生产力是微藻,南极冰藻是极好的生态指示种.南极冰藻在高于生长适宜温度下生长受到抑制,抵抗高温胁迫的机制和能力制约着南极冰藻的生存,南极冰藻生存威胁到极地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和极地生物链的完整性.持续低温环境进化过程对极端适冷微藻热适应机理的影响是理解极地气候变化对南极冰藻生态影响的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前管道的抗震设计已从过去的弹性设计向塑性设计发展、从原来的应力设计向应变设计发展,相继提出了极限状态设计、性能设计和后果设计.日本将埋地供水管道按照两级地震动水平设计,一级地震动水平(GML1 规定的地震复发周期为100~200年,二级地震动水平(GML2 则规定为一直接发生在该城市的6.8级地震,相当于阪神地震那种情况. 相似文献
53.
南海北部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地球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地热学和重力学方法, 计算和分析了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热结构及流变特征. 研究表明, 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存在分层变形的物理条件, 上地壳温度比下地壳温度低150~300℃, 而粘滞系数比下地壳高2~3个数量级, 说明上地壳脆性程度较高, 下地壳塑性程度较高. 陆缘带岩石圈之下地幔总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 带动北部大陆边缘向洋扩张、离散和断裂解体. 在向洋离散过程中, 由于上地壳温度低、粘滞性大, 下地壳温度高、粘滞性小, 形成低粘滞通道, 在新生代构造扩张活动中, 岩石圈内出现分层变形, 扩张的陆缘发生差异性块断运动、形成陆缘地堑系. 相似文献
54.
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准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季节蓄热型地源热泵蓄热过程中土壤温度、单位井深换热量、热作用半径随热泵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土壤结构、入口水温、入口质量流量、热泵运行模式等对土壤传热规律的影响,并研究了土壤热平衡问题。结果表明:同一半径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增长幅度随土壤热扩散率的增加而增大;土壤热作用半径随热泵运行时间及入口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间歇运行模式下,地埋管附近土壤温度及换热量均呈波动式变化,且当径向距离大于0.3 m时,与连续模式一致;在满足换热量的情况下,流体质量流量不宜过大;系统运行一个周期(360 d)后土壤温度基本可以恢复,且流体入口温度不宜低于40 ℃。 相似文献
55.
汤山温泉是中国四大著名温泉疗养胜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基于硅-焓图解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热储温度为90℃,岩溶热水与岩溶冷水、孔隙潜水和地表水之间在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地热井深度越大,冷水混入相对较少,地热水温度相对较高。经分析,该地热系统成因上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其补给区主要来自汤山山体(宁镇山区)及句容盆地东侧茅山山脉,循环深度为2.6~2.9 km,地热水通过汤山-东昌街断裂在浅部与区内NW向断裂、NE向断裂交汇形成温泉水。 相似文献
56.
57.
针对非均匀介质中热蠕变流动问题,给出了有限单元方法与网格-粒子方法联合求解新技术,即有限单元方法求解欧拉网格节点上的未知量,分布于单元内部作为物质成分标记的粒子反映变形过程.有限元法求解动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时引入了速度场和压力场等阶插值的压力场稳定的Petrov-Galerkin方法,求解能量方程时采用了流线迎风Petrov-Galerkin方法,网格-粒子算法中采用双线性插值与有限单元插值函数对应.有限单元计算与网格-粒子计算相对独立,两种方法计算的数据通过有限单元节点传递.同时,实现了三角形单元的算法和程序,解决了复杂结构条件下不规则网格计算的问题.通过经典方腔热对流问题验证了程序,给出了不规则形态块体沉降算例,并分析了数值解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8.
59.
为深入分析热休克蛋白响应胁迫的分子机制,实验以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 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 技术克隆得到宽体沙鳅热休克蛋白70(BR-HSP70) 的cDNA 全长。结果发现,BR-SP70 cDNA全长为2,371bp,包含1,947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ORF),102 bp 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和322 bp 3’-UTR等。通过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BR-HSP70 cDNA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猪(Sus scrofa)的同源性分别为98%及83%,且ORF编码的649个氨基酸中含有HSP70家族的家族信号标签、N-糖基化位点及EEVD等能位点等保守序列。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获的基因为宽体沙鳅 HSP70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发现,氨氮胁迫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侵染均会显著上调宽体沙鳅鳃、肝脏及肾脏HSP70 mRNA的表达,表明HSP70基因在宽体沙鳅应对环境胁迫中发挥了重要的抗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