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126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148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73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影响山东半岛风暴潮的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81-1998年烟台、成山头的潮汐资料和日最大增水高度资料及实时天气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山东半岛的潮汐和风暴潮的气候特征,影响山东半岛风暴潮的主要天气系统有气旋、冷锋和热带气旋;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了气旋类、冷锋类型的防风暴潮的预报方程,对热带气旋造成山东半岛的风暴潮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给出了该类型的预报方法,建立了山东半岛防风暴潮的预报警报系统。通过1999年1-7月的试报,计算气旋类和冷锋类增水的最大误差为13.9cm,最小为2.6cm。  相似文献   
992.
“2000.10”海南岛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发2000年10月13-15日海南岛洪灾的起因,源于南海热带低压、冷空气、低空东风急流等天气系统的相互叠加,以及充沛的水汽输送,冷暖空气在海南岛上空交缓所致。  相似文献   
993.
广西特大暴雨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1971-2001年发生在广西的特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特点作一较系统的分析,得出广西特大暴雨的月际分布具有明显的“单蜂型”,多发区域在沿海地区,造成广西特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是热带气旋或热带低压系统。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攀枝花市长年代、高质量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攀枝花的气候特点,把分析结果与一些著名旅游城市比较,发现攀枝花市"冬暖"得天独厚,它是本地区旅游业开发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然而,为了使旅游业成为近期本市经济的一个快速增长点,必须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从长远的观点看,为了使全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那么未来攀枝花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将进入良性循环,从而找到具有攀枝花市特点的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95.
热带平流层臭氧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特征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HALOE的观测资料、对热带地区平流层臭氧垂直分布的年际变化及其准两年周期振荡(QBO)进行研究,并同赤道上空平均的纬向风场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进行了模拟研究。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高值区的位置在南北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臭氧浓度高值中心的南北移动和上下移动又引起局地臭氧总量的周期性变化和准两年周期振荡南北半球不对称。而臭氧浓度中心位置的准两年周期变化与赤道上空平均纬向风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密切相关。资料分析还表明,赤道上空平流层中臭氧浓度QBO的位相随高度变化多次。模拟试验表明,纬向风QBO引起垂直经圈环流的变化,在平流层有三对余差环流圈。它们对O3在不同纬度和高度的输送是引起O3准两年周期振荡的重要动力原因。其中,余差环流在平流层中层(25-35km)的环流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屈迅  吴绍祖  李永安  李强 《新疆地质》2002,20(3):187-191
准噶尔南缘-吐鲁番盆地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早期地层中、共有5个岩组发现有二齿兽类化石。这些二齿兽类生活在河流-浅水湖泊的古地理环境中,伴随古气候条件为热带-亚热带气候。该时期的“红层”可以作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热带红树林的发展及其地理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镇国  张伟强 《地理学报》2002,57(2):174-184
参照约30个红树林孢粉分析实例,探讨中国南方晚第三纪以来红树林的发展。红树林开始出现于晚始新世;晚第三纪其分布比今偏北;第四纪冰期使红树林向南退缩至雷州半岛北部。末次间冰期42 000~25 000 a BP红树林扩展,以海桑属为代表的典型红树林的北界从现今的 19°30′扩展到23°40′N。末次冰期红树林衰落。早全新世9 600~7 900 a BP红树林复兴,中全新世达到繁盛,向北分布到闽江口(26°N),与现今的北界一致,但是中全新世以来海桑属在19°30′N以北不再出现,奠定了现今红树林地带性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998.
土地整治通过重塑国土空间格局,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对生态系统质量产生影响。本研究以热带海岛地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区为研究对象,引入遥感生态指数(RSEI),在构建生态质量变化评估模型的基础上设置对照区,对比分析土地整治全生命周期内区域生态质量变化过程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① 土地整治在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过程,遥感生态指数能够结合现象特征发现、变化过程解析,直观、动态地反映区域生态质量状况,对有效表征土地整治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开展长期有效监测评估等具有适宜性;② 土地整治对区域生态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随整治周期推移,负向影响减弱逐步呈现正向影响。生态质量呈中期<初期<后期趋势。整治区生态质量呈“V”字型变化态势,而对照区生态质量呈“N”字型变化态势。③ 研究区内,整治区与对照区的生态质量短期内呈“两极分化”态势,整治区生态质量改善比例为51.23%略低于对照区的52.68%,降低比例28.31%略高于对照区的25.51%。④ 研究期内,生态质量热点斑块主要集中于北部地区,冷点斑块主要分布于南部及南渡江左岸地区。而生态质量变化的热点斑块主要分布于对照区和南渡江右岸的整治区,冷点斑块则主要分布于对照区和南渡江左岸的整治区。研究结果提升了土地整治生态影响机制认识,为区域尺度开展土地整治生态响应评价分析、生态化土地整治实施与管理对策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在AMS14C精确定年的基础上,通过南海北部MD05-2905站高分辨率的氧同位素、粒度、元素分析,其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均在11.2~8.5kaB.P.期间发生异常,根据夏季风指标认为这是夏季风极强事件。将本站位相同纬度(20°N)的夏季平均日辐射量与季风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全新世早期(11.2~8.5kaB.P.)东亚夏季风极强事件对应着夏季太阳辐射量最大值和热带辐合带(ITCZ)的位置向北移动,说明全新世早期夏季风突然增强可能是在岁差周期控制下,较高的太阳辐射量驱动了热带辐合带(ITCZ)及其有关的雨场向北移动,在南海北部产生了大量的降水,导致氧同位素偏负、碳酸盐的含量较低以及线性沉积速率较高。这与前人对相邻地区湖光岩玛珥湖的孢粉研究、江西南岭地区泥炭的记录以及中国南方石笋记录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该季风最强事件与阿拉伯海发现的早全新世季风最强事件以及根据格陵兰冰芯记录的早全新世甲烷最大值推测低纬地区湿地扩张相一致,这反映了南海北部全新世早期与全球低纬地区早全新世气候变化格局一致。  相似文献   
1000.
黄渤海登陆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袁子鹏  张立祥 《气象》2005,31(6):39-42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2000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分析了52年间在黄渤海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和季节分布、强度、移向和移速、源地及变性等气候特征,揭示了此类气旋大部分强度较强并易发生陆上变性,变性后增强的气旋的雏持时间较长等事实,并发现了其变性的高频地区位于黄海北部至中朝边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