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3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127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154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73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Using tropical cyclone (TC) best track and intensity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data from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92-2002, the effects of vertical wind shear on TC intensity are examined. The samples were limited to the westward or northwestward moving TCs between 5°N and 20°N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rmodynamic effects. 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vertical wind shear between 200 and 500 hPa on TC intensity chang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hear between 500 and 850 hPa, whil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hear between 200 and 850 hPa. Vertical wind shear may have a threshold value, which tends to decrease as TC intensifies. As the intensifying rate of TC weakens, the average shear increases. The large shear has the obvious trend of inhibiting TC development. The average shear of TC which can develop into typhoon (tropical depression or tropical storm) is below 7 m s-1 (above 8 m s-1).  相似文献   
942.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田永祥  寿绍文 《气象学报》1998,56(5):584-593
采用无基本气流的无辐散正压模式模拟了双热带气旋的运动。应用非对称理论研究了双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双热带气旋中的每个热带气旋主要由通过其中心的非对称气流(即通风气流)作用而移动。这股非对称气流是由其自身的线性和非线性效应产生的非对称涡旋与其配对热带气旋形成的非对称涡旋相叠加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43.
9610号热带风暴中尺度涡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逢流  刘铭 《气象》1998,24(2):9-12
以实测资料作为初始场,用套网格的中尺数值模式分析和模拟与9610号热带低压相伴的特大暴雨过程,结果发现模式对本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不论粗细网格,在揭示中尺度涡旋方面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4.
登陆北上热带气旋的特大暴雨落区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朱官忠  赵从兰 《气象》1998,24(11):16-21
由台风降水资料分析发现,登陆北上热带气旋在我国北方地区造成的特大暴雨,集中出现在华北平原西北部和山东 ̄辽东半岛东南部两个相距较远的区域内。对比分析表明,这两个特大暴雨落区的形成,除地形增幅因素外,主要与前期副热带高压位置、热带气旋北上路径及物理量场的分布状况直接相关。同时,相应给出了判别上述两个特大暴雨落区的预报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945.
段英  王新颖  赵亚民  郑新江 《气象》1998,24(11):22-25
对1998年5月20日渤海湾上空一次向西移动的对流风暴进行个例分析,讨论了其特点及成因。  相似文献   
946.
陈德辉 《气象》1998,24(12):3-7
介绍了近年来美国数值预报研究和业务应用方面的进展和动态,简述了资料分析与同化,高分辨率模式,短期集合预报,热带气旋预报及物理过程参数化等方面的技术进展,并提出了为使数值预报适应未来高性能巨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要考虑的关于模式分辨率,资料的观测及分析同化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947.
热带环流指数与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利用海—陆气压差和南亚季风环流定义的夏季风指数对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年际变化的表征能力,根据影响东亚季风的主要热带环流定义了一个环流指数,该指数与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年际变化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利用1982年~1994年夏季平均可降水量距平、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距平,通过高、低指数合成和高度场与同期的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SVD分析,结果表明,热带环流指数的高、低差异和年际变化对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的大气环流型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948.
南海近海热带气旋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阳 《广西气象》1998,19(2):29-32
利用28°N以南我国50个测站37a的资料对南海近海生成的热带气旋引起的年降水量和月降水量进行主要分量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在广西南部和广西西南部最大,具有准9a的年际变化,月降水量在7月份范围最大,位置偏北,10月份降水量最集中、位置偏南,9月份最分散。  相似文献   
949.
海温和极冰对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12  
道德以南海区域平均的候平均OLR值下降至235W/m,同时纬向风由东转成西为定义标准确定南海季风从1979到1994年间爆发的平均日期是5月第4候,然后对16年的OLR场,风场及θX场的时段叠加合成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南海夏季风的建立是南海-西太平洋系统所造成。  相似文献   
950.
用一个全球谱模式作数值试验,研究了1979年6月中蟾一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的中期天气过程中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理想热源的作用。结果表明:理想热源的作用大约在4天以后可以影响我国东部的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的环流;理想热源在热带洋面上产生的扰动首先沿副高南边的东风气流向西北方向传播,到中纬西风带后分为两支,一支继续向西北方向传播,另一支转向东北偏东方向传播,两支扰动的共同作用导致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