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河南省地震局灾情速报员队伍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在册灾情速报员多达3万余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也存在灾情速报员数量过多、管理不易等问题,为确保河南省地震灾情速报员队伍发挥作用,以河南省现有行政村点为基础,根据空间均匀分布的原则,以5×6 km为格网单元,对ArcGIS的三种不同的点抽稀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SubsetFeatures和SubPoints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6000多个行政村点,依此为依据报送人员名单,以保证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3~5名灾情速报人员组成河南省骨干灾情速报员队伍,从而强化灾情速报工作管理。  相似文献   
62.
李建  韩立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2):520-525,538
地震现场与一般灾害现场不同,其受灾区域较大,常规的基于遥感信息进行灾情收集时,采集信息零散混乱无法形成可视化直观分析结果。为解决该问题,设计基于可视化遥感技术的地震大区域灾情收集系统,利用遥感信息采集大区域的优势,配合设计网络通信层、数据收集层、数据库层、GIS遥感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的系统硬件,采用GIS三维重构技术,对灾情进行可视化呈现。实验结果说明,系统最长响应时间为1.857 s,最大CPU占用率和消耗分别是80.8%和1 656 MB,信息可视化重现程度高。  相似文献   
63.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传统的地面通信网络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会处于瘫痪状态,无法保证前后方应急指挥部之间的数据传输、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等应急需求。为了确保地震应急指挥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套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而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全球性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精准定位导航、精密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可以在灾害应急指挥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需求出发,在分析各种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震应急现场通信系统,以满足快速获取灾情信息、精准定位灾区位置、实时传送灾情报告的地震现场应急需求,保障地震现场通信能够畅通无阻,确保应急指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4.
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瀚  王静爱  柴玫  史培军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1):1498-1511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表明一种灾害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的灾害链现象使得灾情通过累积放大效应而大大超过单一灾种灾情,深入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是有效防范巨灾风险的前提.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中不同视角下对灾害链现象的理解,认为灾害链一般性概念中应当包含孕灾环境、致灾因子链、承灾体以及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只有从地理学的综合性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而完整的理解灾害链过程灾情累积放大机制.其次,按研究思路的差异,综述了当前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的5 类方法,包括经验地学统计方法、概率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灾害模拟以及多学科理论方法.从描述灾害链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复合作用的角度出发,分别讨论了它们在刻画灾害链灾情放大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选取了影响较大、灾害引发关系典型的地震灾害链与台风灾害链,从灾种维度综述上述几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概况及进展.最后,提出综合多种方法发展与完善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效应过程的动态模拟是灾害链的研究趋势,其中关键在于模拟灾害链系统各要素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研究思路从“静态—描述—解释”向“动态—过程—模拟”的转变是理解灾害链、灾害系统复杂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5.
程鹏 《湖北气象》2005,24(4):39-40
联系近几年孝感市气象灾情收集与影响评估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气象灾情收集与影响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并着重从规范管理机制、完善开放的气象灾情收集网络、建立快速高效的反应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专业技术研究等方面,探讨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6.
选取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发生后一周内政府收集和上报的灾情档案资料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类主要信息为基础资料,对该次地震的灾情信息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灾情信息来源的主体为县级政府部门,描述方式以定量为主.在地震发生后4h内以定性描述为主,4~12h期间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都有,12 h后以定量描述为主;单位时间内灾情信息获知和上报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先逐渐增加,到达峰值后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稳;从信息随时间变化情况来看,最先掌握死亡人员数量,接着是重伤人员数量,最后是受伤人员数量;与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结果比较,房屋损失信息更直接地反应本次地震损失.  相似文献   
67.
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与地震烈度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后,丰富的地震灾情信息和准确的地震烈度图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信息获取的一种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构建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将互联网上非结构化的灾情信息转化成结构化的灾情信息。并将网络地震灾情信息与地震烈度相结合,进行地震烈度判定,从而对地震应急期的烈度快速评定结果进行修正拟合。  相似文献   
68.
基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布的《全国地质灾害通报》,本文从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2个方面,对2005-2016年的地质灾害发生类型变化、空间分布、成因、损失和避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滑坡与崩塌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0%与10%左右,地质灾害总数、滑坡与崩塌均呈明显减少趋势;② 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和四川省,它们也是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省份,四川省同时为死亡失踪人数最多的省份;③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从96.6%降低到92.0%,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则呈整体增加趋势,通过回归方程,每年平均增加量约为0.5%;④ 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和受伤的总人数逐渐递减,每年约减少75人左右;特大型地质灾害占总数的0.5%,却造成人员伤亡总数的25.7%和直接经济损失总量的47.7%;⑤ 避免的地质灾害与经济损失占地质灾害总数与直接经济损失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从2005年的2.8%与9.3%提高到2016年的6.9%与22.4%。通过回归方程,避免地质灾害数目与避免经济损失的百分比每年增长为0.7%与1.5%左右。通过对中国地质灾害的长时间动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69.
利用无人机灾情快速获取系统,以玉溪县城为工作区域,进行无人机区域航拍试验.通过开展无人机任务单元参数、飞行参数等试验,获得不同成像分辨率要求的最佳任务单元配置参数和飞行参数,获取高质量玉溪城区全景图像.试验证明,无人机灾情获取系统能够为应急救援决策和指挥等提供实时灾情信息,可显著增强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0.
基于SMS/GPS/GIS地震灾情获取处理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研究了基于Windows Mobile的SMS与GPS的嵌入式集成开发技术,以智能移动终端作为地震现场灾情获取与传输的手段;同时还研究了SMS与GIS的无缝集成技术,实现灾情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地震现场灾情空间分布研究.本文建立了基于SMS、GPS和GIS相结合的地震灾情获取处理模式,并基于GSM移动网关和信息机实现了该方法.该方法的模式可以应用于多种远程信息获取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