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02篇 |
免费 | 691篇 |
国内免费 | 6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4篇 |
大气科学 | 2577篇 |
地球物理 | 1037篇 |
地质学 | 1638篇 |
海洋学 | 568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432篇 |
自然地理 | 8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65篇 |
2022年 | 196篇 |
2021年 | 244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186篇 |
2014年 | 437篇 |
2013年 | 273篇 |
2012年 | 354篇 |
2011年 | 353篇 |
2010年 | 339篇 |
2009年 | 364篇 |
2008年 | 382篇 |
2007年 | 294篇 |
2006年 | 277篇 |
2005年 | 274篇 |
2004年 | 203篇 |
2003年 | 235篇 |
2002年 | 211篇 |
2001年 | 211篇 |
2000年 | 158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152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73篇 |
1995年 | 224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150篇 |
1992年 | 163篇 |
1991年 | 116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中国海洋经济区划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区划是对地(海)域和海洋经济单元划分和合并的研究。在分析了经济区划及海洋经济区划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研究认为:中国海洋经济区划是制订区域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力布局和陆海环境综合整治的科学基础,是区域资源开发、灾害防治的重要依据。其特点是单一功能区划与多功能综合区划相结合,自然环境特征与人类活动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生态与经济相结合。提出了中国海洋经济区划的概念、特征、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分区原则、指标体系和等级系统。 相似文献
93.
95.
印度洋是泛第三极海陆气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是全面顺利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海域,其热力状况严重影响亚洲季风变异及我国和全球的气候变化。文章从印度洋热力异常的模态分型、中小尺度关联、海气相互作用过程、洋际协同效应以及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关键影响风险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研究建议。结果表明:印度洋热力分异与跨区域多源、多尺度交互胁迫对我国东部季风气候与环境生态具有重要协同调控作用和高致灾风险。建议通过国际合作开展海洋全要素过程综合调查,夯实印度洋多维度系统观测体系,突出印度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研究,深化跨界面多尺度过程相互作用、影响和适应有关的耦合机理、联合影响、协同效应气候诊断分析,明确作用隶属和通道机制;发展大数据诊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自适应自组织新方法与数字孪生新技术,丰富中小尺度理论和建模研发,提高我国季风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及其极端灾害研究与预测水平,服务于关键风险预估和等级区划以及灾害精准防治,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气候与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及我国防灾减灾与风险治理提供必要科学参考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6.
海洋环流是海洋系统物质能量收支、配置、平衡、维持和变化的关键通道与机制。从全球海洋视角,基于目前海洋环流多变率动力过程与趋势演变的认知,重点综述气候变化下海洋环流的海盆尺度三维联动特征机制、洋际交换与协同、世界大洋经向输运变化以及相关的海洋气候与环境生态效应,依据研究现状和需求,提出研究建议。结果表明:全球一致性变暖路径与进程调控下,受驱动因子的演变与胁迫,海洋环流变化对副热带中高纬地区年际、年代际气候与环境变迁具有突出作用影响,并可产生显著环境生态效应和严重致灾风险。建议加大专精特新观测仪器自主研发,通过国际合作加大中高纬海洋环流多尺度动力过程综合调查的参与度和主导性,增强多学科融合交叉研究力度,有效提升深层次海洋环流变异及动力、环境、生态灾害影响的气候变化综合风险预测预评估和防治能力,为海洋领域能源开发、生态系统保护、气候变化应对与灾害风险治理提供必要的动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作为我国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域使用论证制度在海域使用的审批、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起步较晚,相关导则和规范在指导实际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总结了2008年<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试行)关于海域使用论证划分等级和依据在指导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2010年征求意见稿的改进和调整意见,提出了海域使用论证的等级划分除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还应当综合考虑海域级别、项目用途、项目规模和是否采取后论证模式等因素的观点,旨在为进一步促进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划分的合理化提供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