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7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1084篇
测绘学   1025篇
大气科学   415篇
地球物理   405篇
地质学   2836篇
海洋学   652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380篇
自然地理   51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正《地球物理学进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地球物理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为国内外众多数据库收录,2013年曾获"中国最有国际影响力"期刊,主要报道地球物理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刊载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研究快报等.主要接受中文稿件,欢迎您投稿.  相似文献   
992.
<正>《世界地震工程》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地震工程科学领域的建筑工程和其他土木工程结构抗震、防震和减灾的专业科技期刊。1985年正式创刊,季刊,每季末月20日出版。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该刊既是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时也是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相似文献   
993.
胡凯  赖远明 《冰川冻土》2014,36(5):1199-1204
对含盐冻结粉质砂土进行温度-2 ℃、-4 ℃、-6 ℃和围压0.3~16 MPa的三轴强度试验. 结果表明: 含盐冻结粉质砂土应力-应变曲线在低围压和高围压表现为应变软化特征, 中围压为理想塑性变形特性; 随着围压的增大, 强度先增加后减小. 在围压小范围内得到广义黏聚力和广义内摩擦角, 并得到广义黏聚力和广义内摩擦角随围压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同时, 针对强度随围压的变化, 提出非线性强度准则.  相似文献   
994.
内蒙古维拉斯托矿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拉斯托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发现的大型银铜多金属矿床,为了深入讨论维拉斯托矿区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通过系统观察和分析,讨论了维拉斯托矿区钻孔内出露的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石英闪长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花岗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高硅特征,A/NCK平均值为1.07,里特曼指数小于3.3,属于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中等Eu负异常;(87Sr/86Sr)t值为0.705 93~0.710 75,εNd(t)值为-4.45~-0.63,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石英闪长岩的SiO2含量中等,准铝质,高镁(3.12%~7.58%),高Cr、Ni;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弱Eu负异常;(87Sr/86Sr)t值0.705 05~0.707 68,εNd(t)值在-0.88 ~1.04,具有赞岐岩的元素组成特点。黑云母花岗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年轻陆壳的部分熔融,上侵过程经历较强烈的分异作用;石英闪长岩来源于俯冲流体/熔体或残余洋壳部分熔融对岩石圈地幔改造后的产物,岩浆演化后期并未经历强烈的地壳混染及分异作用。综合研究认为:维拉斯托矿区花岗岩类侵位于晚石炭世,形成于后碰撞环境。兴蒙造山带内大量出露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及A型花岗岩,同时大量沉积学及地层古生物的证据均显示兴蒙造山带该时期已经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澄合矿区王村矿井部分巷道及硐室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的现状,以围岩抗压强度、围岩泊松比、侧压力系数、围岩弹性模量、巷道埋深、巷道跨度、最大应力集中系数及围岩平均移动速率作为围岩稳定性因子,通过对8条典型巷道及硐室围岩稳定性因子的现场实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模糊等价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围岩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及非常稳定等5类。在此基础上,将围岩稳定性影响因子分为最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及一般因素3大类,进而确定各监测巷道及硐室的围岩稳定性类别。结果表明,模糊等价聚类分析具有较强的工程适用性,是解决矿井围岩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该方法得到的围岩稳定性影响因子分类和围岩类别可以为合理设计围岩支护方案及其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近30年来长江源区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本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2004年和2008年共4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土地覆被转类途径与幅度、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分析评价了长江源区近30年来土地覆被与生态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是长江源区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2008年草地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66.93%。在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2004年和2004-2008年的3个时段内,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变化率分别为-0.15、-0.24和0.01;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分别为-0.20、-0.66和0.08。近30年来,长江源区土地覆被和生态状况总体经历了变差-显著变差-略有好转的过程。2004-2008年,长江源区年平均温度比前期(70年代中后期-2004年)升高了0.57℃,年平均降水量比前期增加了17.63mm。区域气候变化有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后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对植被恢复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无偏灰色马尔可夫链的吉林省降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准确地对吉林省降水量进行预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应用无偏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对8个具有代表性的雨量站进行降水量预测,并根据预报结果讨论历史数据波动性与预报精度的关系。其中:83%以上预测结果合格,白城、乾安、长春、蛟河、四平、通化6个地区降水量多年呈递减趋势,减幅分别为0.23%、0.09%、0.24%、1.01%、0.51%、0.54%;延吉、靖宇2个地区降水量多年呈递增趋势,增幅分别为2.60%、0.54%。结果表明:无偏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说明该方法适用于吉林省的降水量预测;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降水量呈递减趋势,东部地区呈递增趋势,但变幅不大;在波动性与预报精度的关系方面,时间序列的波动性越大预测所产生的误差越大。  相似文献   
998.
一种用于中国年最高(低)气温区划的新的聚类方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采用聚类分析和旋转主分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案,对我国年最高(低)气温的年际变化型态进行地理区划。这种两者相结合的分区方案可以互相补充,使区划更具客观性。结果表明,中国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年际变化分别可划为12和11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对前者(高温)来说,各区域的年际差异比较大,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有所不同;对后者(低温)来说,各区域具有较强的增温一致性,但增温的特点和幅度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最高(低)气温和平均温度的关系在各区域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年代际变化的一致性要好于年际变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9.
堤坝隐患探测资料多维灰色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维灰色系统综合评估理论,提出了一套堤防隐患的评估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根据工程实际,确定了影响堤防安全的3个主要因素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系数.用该方法对黄河下游某段堤防已探测到的隐患进行了综合评估.在203处堤防隐患中,有约15%的隐患危害程度比较严重,这一事实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000.
模糊聚类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卫星云图云分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FCM)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运用遗传算法(GA)全局寻优与FCM局部寻优以及模糊减法聚类客观估算聚类数等优势互补的思想和途径进行卫星云图云分类判别.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方法(GA\|FCM)的云分类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FCM和GA算法,可有效弥补FCM和GA算法在云分类中存在的不足,并可运用于实况云图中云类的客观、自动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