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3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1085篇
测绘学   1029篇
大气科学   417篇
地球物理   405篇
地质学   2837篇
海洋学   652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380篇
自然地理   51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等价类对数据库查询计划的生成与优化有重要作用。为了减少查询计划的搜索空间,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Ingres),将空间拓扑关系视为等价关系,并将空间拓扑关系沉入查询树底端先执行。由于非等值空间关系谓词不具备等价类的传递性,常常导致一些空间查询不能正确执行。本文提出了空间约束对的概念,即将非等值空间谓词连接的2个空间列、或某表的空间列与其空间索引表中的KEY列(记录了MBR)视为空间约束对。空间约束对除不具备等价关系的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外,其启发式策略仍可沿用等价类的相关规则。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空间约束对在Ingres中的实现,并开展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实验表明:将空间拓扑谓词两端的属性视为空间约束对后,原本不能正确执行的查询语句,在改后的Ingres中能正确地找到较优执行计划。  相似文献   
982.
《地球》2015,(2):105
<正>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灭绝。  相似文献   
983.
在定量表征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主控地质因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济阳坳陷特低渗透油藏开展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形成了一套以开发效果表征特低渗透油藏综合特征、从单井到区块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特低渗透油藏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特低渗透油藏主要为滩坝砂、浊积岩、砂砾岩沉积,具有埋藏深度大、粒度细、分选较好、孔喉微细、单层厚度薄、分布零散、比储量丰度低、流动性差的地质特点。定义累积产油差表征开发效果以反映特低渗透油藏综合特征,其主控地质因素为油层厚度层数比、砂岩厚度层数比、平均粒径、采油段中深、渗透率、孔隙度、比储量丰度。通过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将济阳坳陷特低渗透油藏分为3类:Ⅰ类综合评价分数大于0.6,累积产油差大于4 500,开发效果最好;Ⅱ类综合评价分数0.4~0.6,累积产油差-2 500到4 500,开发效果中等;Ⅲ类综合评价分数小于0.4,累积产油差小于-2 500,开发效果差。利用不同区块已有开发数据检验,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一致性良好。Ⅰ类、Ⅱ类特低渗透油藏应该作为现阶段特低渗透油藏直井、水平井优先开发的对象。  相似文献   
984.
《地球》2014,(8):37-37
化石能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而来,是一次能源。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后,都会散发出有毒的气体,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燃料。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来自于数百万年前海底、湖底大量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有机物残骸的厌氧消化而成。随着地质年代变迁,这些有机化合物同泥土混合,被埋藏在层层的沉积物之下。  相似文献   
985.
总结《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32年来的办刊经验,分析期刊服务范畴,围绕期刊办刊理念定位。阐述了提高期刊质量的具体方法,要掌握学科前沿的发展,提高论文的时效性,保证文章创新,把好学术质量关,对科研特色人才群体进行追踪,积极组织约稿等,为学术交流搭建快捷、高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986.
应用超声波反射-透射法,在最高压力为1.0 GPa(室温),最高温度为700℃(1.0 GPa)的条件下对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的卡拉麦里花岗岩带和野马泉岩体的典型花岗岩类岩石(碱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的纵波速度(VP)和横波速度(VS)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常温、压力0.4~1.0 GPa条件下,东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岩石的VP和VS均随压力呈线性增加,说明在这个压力段岩石中的微裂隙已基本闭合.室温、1.0 GPa时花岗岩类岩石的VP是5.79~6.84 km·s-1,VS是3.26~3.85 km·s-1.依据压力与VP及压力与VS的线性关系,拟合得到常温常压下花岗岩类岩石的纵波和横波压力系数分别是0.1568~0.4078 km/(s·GPa)和0.0722~0.3271 km/(s·GPa),VP0和VS0分别是5.62~6.47 km·s-1和3.15~3.75 km·s-1.恒压1.0 GPa、室温到700℃条件下,花岗岩类岩石的VP和VS均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降低,温度系数分别为(-3.41~-4.96)×10-4 km/(s·℃)和(-0.88~-3.22)×10-4 km/(s·℃).利用实验获得的花岗岩类岩石的VP0、VS0及温度系数和压力系数,结合东准噶尔地区的地热资料,建立了VP和VS随深度变化的剖面.将获得的VP和VS-深度剖面与该区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对比,发现东准噶尔地区的碱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部分花岗闪长岩的VP和VS与该区上地壳速度吻合很好,同时这几种岩石的平均泊松比也与上地壳泊松比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这几种类型的岩石是该区上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石英闪长岩的VP和VS均符合中地壳的速度,可能为中地壳中的一种岩石.  相似文献   
987.
将灰色理论应用于煤层气富集区的预测中,通过验证设计的数值实验,为研究区实际资料处理的可行性提供依据.并将基于灰色理论的灰色异常和灰色关联度属性分别应用于连井剖面和整个工区.最后通过分析基于灰色理论提取的地震属性,结合钻井信息优化并与波阻抗反演圈定的构造煤发育带对比,得到较好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88.
正《地球物理学进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地球物理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为国内外众多数据库收录,2013年曾获"中国最有国际影响力"期刊,主要报道地球物理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刊载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研究快报等.主要接受中文稿件,欢迎您投稿.  相似文献   
989.
<正>《世界地震工程》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地震工程科学领域的建筑工程和其他土木工程结构抗震、防震和减灾的专业科技期刊。1985年正式创刊,季刊,每季末月20日出版。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该刊既是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时也是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相似文献   
990.
胡凯  赖远明 《冰川冻土》2014,36(5):1199-1204
对含盐冻结粉质砂土进行温度-2 ℃、-4 ℃、-6 ℃和围压0.3~16 MPa的三轴强度试验. 结果表明: 含盐冻结粉质砂土应力-应变曲线在低围压和高围压表现为应变软化特征, 中围压为理想塑性变形特性; 随着围压的增大, 强度先增加后减小. 在围压小范围内得到广义黏聚力和广义内摩擦角, 并得到广义黏聚力和广义内摩擦角随围压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同时, 针对强度随围压的变化, 提出非线性强度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