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06篇 |
免费 | 1672篇 |
国内免费 | 9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71篇 |
大气科学 | 2048篇 |
地球物理 | 641篇 |
地质学 | 1583篇 |
海洋学 | 555篇 |
天文学 | 173篇 |
综合类 | 689篇 |
自然地理 | 4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215篇 |
2023年 | 400篇 |
2022年 | 424篇 |
2021年 | 566篇 |
2020年 | 430篇 |
2019年 | 511篇 |
2018年 | 372篇 |
2017年 | 446篇 |
2016年 | 416篇 |
2015年 | 439篇 |
2014年 | 553篇 |
2013年 | 467篇 |
2012年 | 477篇 |
2011年 | 463篇 |
2010年 | 386篇 |
2009年 | 387篇 |
2008年 | 348篇 |
2007年 | 327篇 |
2006年 | 313篇 |
2005年 | 262篇 |
2004年 | 216篇 |
2003年 | 218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130篇 |
1995年 | 109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6年 | 6篇 |
1965年 | 11篇 |
1964年 | 6篇 |
1957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三维角点法以及空间物体旋转的几何变换理论,建立断层向错与地表重力变化的关系,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选取断层下盘左端点为旋转基点,分析断层埋深和倾角对其向错引起的重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向错引起的重力变化与断层埋深有明显的相关性,在W1、W2、W3向错模式下,重力变化均表现为随断层深度增加而逐渐衰减;重力变化对断层倾角有着不同的响应。断层运动产生的重力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与断层的向错模式以及旋转基点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72.
针对时空大数据环境下现有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及服务不足,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依托多年海量数据资源积淀,顺应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海量数据组织、资源目录体系管理、基础设施环境建设、混合存储体系架构设计、时空信息云平台构建等关键问题研究,完成了融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海量数据资源的组织管理、混合存储、云平台构建等众多功能为一体的时空大数据环境下的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同时,基于所设计的资源体系架构,选取范围约2 700 000km~2内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多区域的海量影像开展数据处理,超2 200站的全国基准站网GNSS解算及陕西省域205 600km~2范围内的数据入库存储/镶嵌数据集构建等测试验证。实践结果表明,该时空大数据资源体系架构设计合理,作业效率大幅度提升,为充分发挥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海量数据资源沉淀与技术优势,以及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下自然资源管理与社会公众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3.
本文叙述了顾及地球引力摄动的卫星化置计算方法;利用天球坐标系与地球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关系,给出了由卫星位置计算卫星星下点位置的严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4.
根据等高线是地图上可视化的线并与地图比例尺密切相关的条件,推出了等高线悖论,即等高线是地面上一定范围内高程相等或不相等的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提出了点元概念,推导了等高线是地面上的等高点元集在地图平面上的同胚或拓朴映射的广义等高线定义。本定义包容了传统的等高线定义并可解释制图综合规律。因此,广义等高线定义更适用于等高线可视化的地图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75.
哈尔滨地区雨滴直径分布函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美国PMS公司生产的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对1999年5-7月哈尔滨地区几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观测。根据雷达资料和宏观观测,把降水云分为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和积雨云,分析了3类云降水微物理结构,重点研究了不同类型降水的雨滴谱分析特征,拟合了雨滴直径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76.
应用Argo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冬、夏季水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冬、夏季的温、盐度分布、水团结构及其分布。首先采用T-S点聚图法分析了该海域水团分布的基本情况,由点聚分析结果可知,该海域至少存在6种以上水团;再用模糊聚类软化法对水团作进一步划分,分别计算了该海域6至11类水团的F和△F值,结果表明,冬、夏季的△F值都以划分为8类时为最大,这与大洋水团的稳定性是一致的,因此,该海域冬、夏季水团以划分为8类最佳,它们分别是北太平洋热带表层水、北太平洋次表层水、北太平洋中层水、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北太平洋深层水和赤道表层水,以及南太平洋次表层水和南太平洋中层水。 相似文献
77.
78.
稀疏脉冲反演实际上就是利用反褶积原理, 从带有噪声的地震道中计算出具有稀疏分布特征的反射系数的振幅和时间.稀疏脉冲反演是非线性优化问题, 通常都是把非线性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优化问题, 然后用线性优化算法求解.以范数约束为基础, 提出L1-L2范数联合约束求解的方法.该算法采用了目前国际流行的内点算法, 与传统的优化算法相比, 这种算法具有精度高, 速度快的优点.通过研究人工模型和南海某油田实际数据, 表明该算法的计算结果和测井记录吻合好, 提高了地震分辨率, 目的层段分辨率优于8m.利用反射系数剖面预测的储层厚度和开发井吻合很好, 大大地降低了资源量计算的风险和油田开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9.
利用全球磁流体力学(MHD)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太阳风压力系数与上游太阳风参数和日下点磁层顶张角的相关性.在识别出日下点附近磁层顶位置后,通过拟合得到日下点附近的磁层顶张角.在考虑上游太阳风中的磁压和热压以及磁层顶外侧的太阳风动压的情况下,计算了太阳风压力系数.通过分析行星际磁场不同方向时太阳风动压在日地连线上与磁压和热压的转化关系,详细研究了太阳风参数和日下点磁层顶张角对太阳风压力系数的影响,得到以下相关结论:(1) 在北向行星际磁场较大(Bz≥5 nT)时,磁层顶外侧磁压占主导,南向行星际磁场时磁层顶外侧热压占主导;(2) 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行星际磁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行星际磁场时钟角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在行星际磁场大小和其他太阳风条件相同时,北向行星际磁场时的太阳风压力系数要大于南向行星际磁场时的;北向行星际磁场时,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大而减小,南向行星际磁场时,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大而增大;以上结论是对观测结果的扩展;(3) 最后,我们还发现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日下点磁层顶张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0.
图像处理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激光微位移监测技术是一种对地质灾害进行长期监测的新方法。该技术用激光作为光源,用CCD摄像器作为镜头,通过图象采集卡把视频信号采入计算机中,用与该仪器配套的专门软件对采集到的光斑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出光斑的三维中心坐标值,把该值和原点坐标值进行比较,就可以算出灾害体滑动的距离。该系统可以对灾害体进行长期、非接触监测,监测时间、监测频率可以任意设定。文章概括介绍该监测的原理,各个组成部分,重点介绍软件部分,即采集的视频信号进入计算机后的图像处理过程和数据库结构。该监测系统已在三块地区试运行了3个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