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438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604篇
海洋学   47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03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王正  樊杰 《地理研究》2022,41(10):2587-2599
碳排放影响因素是学术圈密切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诸多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因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学者在不同区域的研究结论不尽一致,缺少系统梳理和总结。有鉴于此,梳理国内外碳排放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基于文献综述,归纳碳排放影响因素特征。结果发现:① 碳排放影响因素具有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和空间尺度效应,即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作用方向,随时间演变、区域差异和研究单元的空间尺度升降而发生规律性变化。②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和空间尺度效应,与中国短时间尺度内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以及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相关。③ 碳排放影响因素特征对碳排放研究需立足区域发展方向、区域分类管控和空间降尺度提出客观要求。地域功能是自然承载力、社会经济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集成表达,城市、农业、生态功能区因在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中功能定位不同,其产业集聚和人口分布各有其特点,带来能源消费碳排放差异。以主体功能区为抓手、开展碳排放分类管控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932.
陆林  陈慧峰  符琳蓉 《地理科学》2022,42(5):874-884
以黄山市传统村落西溪南村为例,通过对多元利益主体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从微观视角探索乡村功能演变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西溪南村发展规划明晰,乡村旅游业形态丰富,乡村多元功能价值体系日益凸显。西溪南村乡村功能演变是地方政府、外来旅游企业、外来民宿投资者、本地居民与游客等多方利益主体协作共生的必然结果。政府政策引导是促进由内而外要素流动、乡村多功能转型的基础保障,外来旅游企业是推动西溪南村旅游开发经营的主导力量,外来民宿投资者是建构乡村民宿与生态空间、引领乡风文明实践的关键先驱,本地居民是填补细分市场、实现居业协同的重要践行者,各利益主体间的协作共生推动西溪南村乡村功能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933.

发育于山东滨海岛屿区的黄土与黄土高原等地内陆黄土相比,是沿海地区轨道尺度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的重要记录,对研究区域古气候古环境演变具有特殊价值。本文通过对山东庙岛群岛大黑山岛北庄黄土剖面钻孔岩芯样品进行光释光(OSL)测年、粒度和磁化率分析,并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以及山东其他地区黄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北庄黄土剖面0.5m处OSL年代为26.23±4.92ka,处于晚更新世末期,说明剖面全新世黄土缺失,与区域内其他剖面进行年代对比,可推断北庄黄土主要为末次间冰期以来堆积的黄土。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相比,北庄黄土为典型风成沉积物,但其平均粒径比黄土高原典型黄土粗,且与同区域其他岛屿上黄土相比粒径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这可能与不同阶段气候变化引起的海面升降而导致的主要物源不同有关。根据北庄黄土粒度和磁化率变化趋势并结合OSL测年结果,将该剖面从上到下划分为古土壤层、黄土层和古土壤层,分别对应着MIS 3~MIS 5气候旋回。因此,大黑山岛北庄黄土剖面记录了末次间冰期以来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古气候环境变化进程。

  相似文献   
934.
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演变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是引导地区分工、凸显地域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以洞庭湖地区24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从粮食生产功能、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农业功能变化时空差异诊断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型对洞庭湖地区1997—2017年农业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2017年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变化特征显著:洞庭湖地区粮食生产功能整体呈增强趋势,且中部地区增强明显;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整体呈减弱变化趋势,市辖区尤为明显;生态保育功能整体呈减弱趋势且变化幅度大,石门县、安化县等丘陵地区减弱明显,而洞庭湖中部平原区域增强;旅游休闲功能整体呈增强变化态势,石门县、桃江县等地区以及各市辖区旅游休闲功能大幅度提升。②农业发展基础是农业功能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地区发展水平是农业功能演变的重要因素,生产环境质量是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演变的基础因素;地区发展水平对农业功能演变的影响程度逐渐上升,生产环境质量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农业功能时空的演变过程及结构受到多...  相似文献   
935.
李元  张弛 《海洋学报》2023,45(5):79-89
近岸人工沙坝养滩是一种重要的海滩养护手段,开展人工沙坝地形演变研究是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需求。本文围绕不同动力条件下的人工沙坝横向迁移规律、形态演变模式、地貌耦合规律和水沙运动机制等理论层面,以及人工沙坝平衡剖面描述和演变过程数值模拟等方法层面,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人工沙坝剖面演变规律和泥沙输运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关键过程机理深化、模拟预测方法改进和实际养滩工程应用等方面的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36.
由于水利工程的影响,黄河的调水调沙通常都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泥沙与淡水输入到黄河口海域,使得该区域成为水文要素特征和地貌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之一。根据2020年大量的水文实测和地形资料,分析了黄河口海域温度、盐度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和水下地形冲淤演变特征,探讨了黄河入海水沙对黄河口海域盐度分布和水下地形的影响。研究发现,2020年黄河水量调度极大改变了河口盐度及其分布,低流量时期盐度整体较高,低盐区分布范围有限;高流量时期盐度显著降低,低盐区水体范围明显扩大,满足了河口环境水流需求。黄河口海域2019—2021年整体呈淤积状态,现行河口区出现淤积,而孤东近岸、老河口区及离岸较深的海域呈冲刷状态,入海泥沙情势的变化对河口及毗邻海域的冲淤特征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37.
在海堤建设等人类活动和三角洲蚀淤等自然演变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三角洲岸线水深近年来发生了剧烈变化,同时也将引起邻近海域潮波系统及物质输运路径的重要变化。本文基于FVCOM数值模式,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及邻近海域三维高分辨率潮汐、潮流及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数值模型。通过与环渤海长期验潮站的潮汐调和常数、黄河三角洲临时潮位站和测流站的实测资料对比,模型结果验证良好,能较好反映黄河三角洲及邻近海域潮汐、潮流运动特征,并获得了2019年M2分潮无潮点位置。通过设置1980年、2019年黄河三角洲岸线自然演变、海堤建设及相应水深地形变化的5个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与自然演变共同驱动下,黄河三角洲海域的M2分潮无潮点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深。黄河口向海延伸和海堤丁坝建设导致的岸线变化,对无潮点位置影响较小,但在该凸出岸段两侧形成余流流涡,使得黄河入海物质在莱州湾内停留时间变长,向渤海输运扩散的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938.

自晚更新世以来,地处干旱与半干旱过渡区的腾格里沙漠,在亚洲季风的作用下,经历了几度流沙出现、扩大和固定、半固定乃至弱成壤的沙漠正、逆交替变化过程。东亚季风在时空尺度上的强弱变化通常被解释为驱动腾格里沙漠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用于重建古环境和风沙活动的变化多依赖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区域的黄土、湖泊、孢粉和冲洪积物,然而涉及到沙漠腹地的古环境记录较少,并且不同地点的沉积剖面所记录的地质信息具有区域局限性。本研究在腾格里沙漠西南边缘至腹地采取4个典型风沙沉积序列,共采集97个沉积样品和11个风沙沉积物光释光年代数据,并收集整理了约14 ka以来已发表的69个风沙沉积物光释光年龄数据以及137个古土壤、湖相沉积物和钙质根管的14C年龄数据;另外,为了减少沉积序列在解读和重建沙漠环境演变的或然性,运用TraCE-21 ka古气候模拟数据分别计算了14 ka以来腾格里沙漠地区地表有效湿度和沙丘活化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春冬和夏秋季节沙丘活化指数对全年平均值的贡献量,综合探讨了全新世以来腾格里沙漠近地表风沙活动历史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早全新世时期(11.7~8.0 ka),较粗的平均粒径和偏多的风沙年代数据表明该时期风沙活动较强;模拟数据结果显示该时期风沙活动呈现减弱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减弱的东亚冬季风引起的近地表风速下降所导致的,从而发生大量的风沙堆积;2)中全新世时期(8~3 ka),较高的低频磁化率和较多的14C年代数据指示该时期古土壤发育,地表湿润条件转好,风沙活动较弱。模拟数据结果表明该时期地表有效湿度较高,风沙活动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增强的东亚夏季风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促使地表有效湿度较高,沙丘逐渐被植被固定;3)晚全新世以来(3~0 ka),较粗的平均粒径和风沙年代数据增多表明风沙活动再次活跃。模拟数据结果显示该时期风沙活动呈现增加趋势,表明东亚夏季风减弱和腾格里沙漠的气候干旱导致沙漠地表有效湿度逐渐下降,植被退化,固定沙丘再度活化。

  相似文献   
939.
为促进渭河流域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和野外监测体系构建,通过自然资源和环境地理要素确定区划指标,进一步细化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为渭河流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自然资源亚区(二级区划)和17个自然资源地区(三级区划),2000—2020年,研究区自然资源演替表现在耕地、森林和草原三者之间的转换,总体趋势为耕地资源减少、森林资源增加,其中耕地与草原的相互转化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温带矿产—草—耕资源亚区、陇中高原暖温带草、耕资源亚区和陇东黄土高原草原资源地区;草原与森林的相互转化主要位于秦岭北麓森林和水资源地区、陇东黄土高原森林资源地区、六盘山−陇山森林资源地区。流域内自然资源的分布及转换受自然条件制约,但自然因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口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策调控等人为因素仍是影响自然资源时空动态分异最重要的驱动力。渭河流域自然资源综合区划对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开发利用及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0.
略论全新世海面变化的波动性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仁  袁林旺 《第四纪研究》2012,32(6):1065-1077
本文根据统计分析、模型模拟、虚拟试验和多种海面变化代用资料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全新世中国东部海面和全球平均海面千年尺度波动期和两千年来中国东部海面百年尺度波动期的划分方案,分析了这些波动与同期全球和中国温度波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讨了全新世千年-百年尺度海面波动对沿海地区海陆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影响,提出了三角洲和沿海平原全新世海陆交互作用研究应注意从趋势模式向波动模式推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