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70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34篇
地质学   1753篇
海洋学   69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陕西汉南三花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相似文献   
102.
湘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湘西北铅锌矿带属于中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湘西-鄂西成矿带的南西段,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形成保靖、洛塔、花垣渔塘、凤凰4个矿田。文章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以洛塔矿田中的下光荣、江家垭等铅锌矿床、花垣渔塘矿田中的李梅铅锌矿床为例,从地层、岩性、构造等分析入手,采用同位素测试、包裹体分析等手段,对湘西北铅锌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寒武纪地层,成矿作用过程中,油田卤水在构造作用下的大规模运移、循环,导致了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沉淀,主要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03.
苏北海岸带潮成辐射砂脊群的形成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潮成辐射砂脊群的面积约为20000km2,以160° 的角度从弓京港向海展开。它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辐聚辐散潮流场相伴而生。60余个钻孔揭示,毗邻海区辐射砂脊体系的江苏沿岸平原上存在一个面积约3000 km2潮成砂区,其顶点位于东台,同样呈扇形以130°的角度向东展开。在潮成砂区内潮成砂质沉积单元位于冰后期海侵型砂坝-湖沉积层之上,二者之间具明显的冲刷面。砂坝-湖沉积层位于晚更新世基底硬粘土层之上,二者之间有较长的沉积间断。潮成砂沉积层上覆潮坪沉积层,二者呈渐变关系。以潮成砂层底部的侵蚀面为界,其下为海侵序列,其上为海退序列。古潮流的研究揭示,潮成砂区内同样存在辐聚辐散的古潮流场,其顶点位于东台附近。由此推断,沿海平原的潮成砂区内也是辐射状潮成砂脊体系,它形成于全新世海退时期。由于长江和黄河三角洲的前展,以东台为顶点的潮成砂脊体系逐渐暴露成陆。陆上和海域潮成辐射砂脊群形成于相同的潮汐动力环境,但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前者形成于全新世中期,后者发育于全新世晚期。矿物分析揭示,陆上和海区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主要由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组成,其中长江沉积物由南向北运移,且时间较早;黄河沉积物由北向南运移,时间较迟,这种泥沙的运移趋势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海平面上升趋于减缓,长江三角洲增长,江苏海岸线向外推进,苏北潮成砂区逐渐出露成陆。1128年黄河由苏北入海,大量的黄河沉积物的加入,加快了本区海岸线的推进速度。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与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相伴而生,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的位置曾经历三次变化,第一次以长江古河口湾为顶点,第二次位于现今陆上潮成砂区,第三次位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现代海域,代表了潮成辐射砂脊体系发育的三个阶段。只是长江古河口湾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由于河流的巨大改造作用,可能未很好保存,至今未发现典型的辐射砂脊体系。  相似文献   
104.
陕西汉南三花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相似文献   
105.
尚南断块位于山东省胜利油田东营凹陷尚店油田西南部。该区的古近系东营组顶底均为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发育了较好的湖侵三角洲相沉积。基于100余口钻井、地震资料,70多张单井剖面柱状图编制及14条剖面的对比,进行了东营组精细沉积相研究,编制出30余幅沉积微相投点图和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东营 沉积时期气候潮湿、雨水丰沛、河流纵横、湖泊扩大、湖水变深等为处于斜坡地区的尚南地区发育湖侵期三角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控制该区沉积和地层发育的区域性物源来自埕宁隆起和鲁西隆起,但来自滨县凸起和林樊家突起的局部物源也有很大影响。东营期岩相古地理经历了早、中、晚期的演化,早期发育了以三角洲平原为主的沉积环境,中期形成了大范围的破坏性三角洲环境,晚期以前三角洲环境为特色。  相似文献   
106.
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论组含磷岩系下伏砾岩的性质和时代归属问题,目前在认识上仍有分岐。笔者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在原来有争议的地区发现了冰川擦痕、压坑、磨蚀面、漂砾等冰川遗迹和种种可进行划分对比的标志,认为本区该层砾岩是等时的,均为冰碛砾岩,其时代为下震旦统南地组。  相似文献   
107.
青藏高原南羌塘石炭纪-二叠世地层中侵入大量的辉绿玢岩岩墙群,其侵位时代为晚古生代。区域资料显示,这一时期该地区处于冈瓦纳大陆北部边缘。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玢岩与洋脊型、洋岛型及典型的大陆裂谷玄武岩都有明显区别,显示出大陆拉张带(或初始裂谷)的拉斑玄武岩特征。辉绿玢岩是冈瓦纳被动陆缘在晚古生代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8.
近30a北极平流层臭氧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1978-2011年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和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臭氧总量资料,MLS(Microwave Limb Sounder)臭氧廓线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气象场资料,对比研究了近30a南北极臭氧总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差异,重点分析了2010/2011年冬末春初北极臭氧出现的异常损耗现象,探讨北极春季臭氧低值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与南极地区一年四季都保持一个臭氧低值中心明显不同,北极臭氧总量的减少则是伴随着整个春夏季(4-8月),在秋季(10月)达到最低值,冬季(11月-次年2月)北极臭氧快速恢复,这主要是由于南北半球极地地区环流差异和温度差异造成的。南北两极年均O3总量呈下降趋势,两极地区O3总量年际变化最大的季节是春季。近30a,北极在1997和2011年春季(3-4月)分别达到极低值355DU和361DU,但近年来两极臭氧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2011年春季,北极地区出现的较严重臭氧低值现象从3月中旬至4月中旬持续了近1个月,2010/2011年冬春季平流层低温和臭氧低值对应关系很好。  相似文献   
109.
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顾薇  李崇银  杨辉 《气象学报》2005,63(5):728-739
针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存在着20世纪50和60年代为“南旱北涝”、80和90年代为“南涝北旱”的相反形势,该文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4 a来的夏季降水进行分析,发现二者都具有不同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对于周期小于24 a的年代际变化,其morlet小波分析表明两地夏季降水的位相关系并不是固定的。对于更长的时间尺度,用正交小波分析了周期大于28 a的年代际变化,这种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能较好地体现出“南旱北涝”和“南涝北旱”两种形势,说明两地降水还存在着更长时间尺度的准周期变化。对于两地降水的这种长周期变化,分别选用不同位相的17 a为代表进行海温、环流形势的合成分析,对比发现两阶段所对应的海温、环流形势具有极明显的差异。最后,用近期的海温、环流形势与上述两种位相的海温、环流形势进行对比,讨论了未来降水型的可能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10.
桂东南荔枝生长营养元素农业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荣  李蔚萍 《地学前缘》2006,13(1):119-127
桂东南是中国重要的荔枝产区,以梧州地区为例,重点对沙头和古凤两处荔枝种植园进行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采集了荔枝园施肥圈内、外土壤,出露的代表性基岩,以及荔枝叶、青果和熟果样品,实测了大量和微量矿质元素、稀土元素,以及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的含量。通过计算荔枝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率及荔枝生长与结果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查明本区荔枝生长的特征营养元素为Ca、K、Mg、Mn、P、Zn、Cu、B、Fe和REE。荔枝结果期的特需营养元素为P、Mg、Mo、Cu、Zn、Ko荔枝结果早和晚期特需元素分别为Ca、Si、B和Cu、Fe、K。在岩石-土壤-荔枝株生态循环系统中,本区营养元素在土壤中保持一定的积累,提供荔枝生长的需求,因此为荔枝宜种区;但全区土壤B缺乏,Zn、Mo局部不足。Ca、K、Zn在两区岩石土壤中分布不同,可能是造成沙头荔枝比古凤荔枝迟熟的主要农业地球化学因素。研究区有害元素Pb、Cd在土壤中积累是值得关注的土壤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