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36篇 |
免费 | 3080篇 |
国内免费 | 28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4篇 |
大气科学 | 536篇 |
地球物理 | 1318篇 |
地质学 | 10511篇 |
海洋学 | 1079篇 |
天文学 | 35篇 |
综合类 | 834篇 |
自然地理 | 10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324篇 |
2023年 | 446篇 |
2022年 | 498篇 |
2021年 | 507篇 |
2020年 | 418篇 |
2019年 | 422篇 |
2018年 | 336篇 |
2017年 | 326篇 |
2016年 | 318篇 |
2015年 | 373篇 |
2014年 | 587篇 |
2013年 | 477篇 |
2012年 | 586篇 |
2011年 | 657篇 |
2010年 | 528篇 |
2009年 | 578篇 |
2008年 | 590篇 |
2007年 | 546篇 |
2006年 | 567篇 |
2005年 | 504篇 |
2004年 | 399篇 |
2003年 | 443篇 |
2002年 | 504篇 |
2001年 | 591篇 |
2000年 | 366篇 |
1999年 | 408篇 |
1998年 | 397篇 |
1997年 | 375篇 |
1996年 | 396篇 |
1995年 | 367篇 |
1994年 | 379篇 |
1993年 | 287篇 |
1992年 | 266篇 |
1991年 | 210篇 |
1990年 | 229篇 |
1989年 | 198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7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4篇 |
197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143.
144.
层间隔震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隔震形式,不仅可以降低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还可以弥补基础隔震结构的不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远场地震作用下的规则层间隔震结构.本文利用通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SAP2000分别模拟了一幢8层带裙房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间隔震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抗震结构,分析并对比了三种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近场条件下三种结构顶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鞭梢效应;相比抗震结构两种隔震结构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而且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好于层间隔震结构;由于结构刚度突变的部位剪力较大,所以应对其裙楼顶部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45.
浅谈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防震减灾为视角,针对地震灾害对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从强化地震保险意识的角度,论述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时对地震保险在心理、补偿、救灾、缓冲、防灾及附带等方面的作用加以阐述,从而证明要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充分认识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保险机制,对于减轻地震灾害,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是一项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46.
黄河三角洲潮沟网络形态特征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沟是陆海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主要通道,具有高度的时空动态性。以黄河三角洲新旧河道为界,划分黄河北岸(Ⅰ区)、南岸东(Ⅱ区)、南岸西(Ⅲ区)为对比研究区,选择1998—2018年5个关键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表征了潮沟发育程度的典型形态特征参数,剖析了黄河改道、湿地恢复工程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子对潮沟发育过程的影响,挖掘潮沟网络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 潮沟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从1998年黄河改道初期至2004年湿地恢复初期,Ⅰ区各等级潮沟数量大幅减少;由于潮滩淤进和互花米草固滩作用,Ⅱ区潮沟数量、密度、分汊率呈现增长趋势,在2013年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期,潮沟曲率、分汊率明显增大;Ⅲ区潮沟发育的等级、长度、密度最大,等级间的转化频率最高,湿地恢复工程导致低等级潮沟数量、长度明显减少,较强的海洋动力抑制了潮沟曲流的发育。② 黄河改道和侧弯丁坝建设导致平均归槽长度(OPL)增大,潮沟网络的排水效率减少。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使排水效率增大,OPL不断降低;潮沟发育程度Ⅲ区>Ⅱ区>Ⅰ区。③ 潮沟系统由快速变化青年期整体进入缓慢变化中年期,发育状态趋于动态平衡。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大范围潮沟的发育过程及演变机制,为沿岸潮滩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47.
土地类型系列制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存在的不同尺度地域分异规律是土地类型系列制图的客观基础。多种尺度制图构成的土地类型系列制图可以全面揭示区域土地类型的形成因素、分布规律和空间结构特征,也为不同层次土地规划管理之间的相互补充、协调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8.
Sivaji Patra Congqiang LIU Siliang LI Fushun WANG Baoli WANG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2006,25(B08):269-270
Geochemical cycling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due to th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pathways of pollutants through our present environment. In this regard the Yangtze River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utting those pollutants into the East China SeafWorld Oceans. The Yangtze River is of high sedimentation rate and water discharge. The watershed covers variable climate regions from temperate to subtropical and from semiarid to humid. Twenty three (23) sampling locations at the estuary have been select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The elements (Cl^-, SO4^2-, Na^+, K^+, and Ca^2+) show conservative behavior during mixing of fresh water with saline water whereas Mg^2+, Mn^2+ show a non-conservative pattern .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SO4^2- and Cl^-/SO4^2- molar ratios show a mixing of more than two water sources. 相似文献
149.
储层孔隙度预测与孔隙演化史模拟方法探讨——以辽河拗陷双清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辽河拗陷双清地区不同沉积微相成岩指数ID与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的相关模型,预测了该地区古近系Es3下储层的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确定了有效油、气储层的分布范围。孔隙度预测的结果表明,有效油、气储层分布于孔隙度大于8.5%和5.8%的斜坡区。储层预测平均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之间的绝对误差为2.8%,而研究区储层的填隙物含量在1.2%~45.0%之间,平均为16.9%。由此可见,这种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储层的钻前孔隙度预测和孔隙演化史模拟。孔隙演化史的模拟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在埋藏早期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在晚期则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