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7篇
  免费   967篇
  国内免费   677篇
测绘学   392篇
大气科学   213篇
地球物理   964篇
地质学   2756篇
海洋学   266篇
天文学   308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61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在常速情况下,从三维时距方程出发,通过倾角代换,将三维倾角时差分裂为两个正交方向上的二维倾角时差,然后在这两个正交方向上分别做一次二维倾角时差校正,便可达到三维倾角时差校正的目的.应用实例表明这种三维DMO分裂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2.
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秦岭南缘,以发育大规模的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为世人瞩目,其地壳尺度结构与构造特征对于理解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的碰撞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深反射地震剖面和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数据的约束,结合地质与钻井资料,通过重磁场分析拟合解释,对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地壳尺度的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地壳断面结构与构造模型.模型显示,四川盆地北部基底和沉积盖层变形差异较大,且上下地壳具有解耦性,上地壳向北延伸至紫阳断裂一带;而下地壳与上地壳拆离,向北延伸远至安康断裂一带.研究区莫霍面起伏较大,自南向北先加深后抬升,在大巴山下出现Moho的构造叠置,这种现象源于大陆地块(扬子克拉通)下地壳向大巴山—秦岭造山带下的俯冲.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西昆仑山下,即塔里木盆地下地壳向西昆仑山下俯冲,俯冲板片前缘出现Moho的叠置.  相似文献   
123.
当前陆域活动断层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已比较成熟,但针对海域的活动断层探测和研究还很缺乏。由于海域中水表和海底等强反射面的存在,多次波及其鬼波将对海域地震记录造成干扰,有效模拟多次波及其鬼波是进行多次波识别和压制的前提。近海及构造复杂区往往存在倾斜界面,基于水平界面假设的传统多次波压制方法难以准确地去除多次波的影响。文中结合海域地震记录及其采集方式,基于倾斜界面多次波的时距解析,针对近海等构造复杂区的实际记录利用简化模型预测多次波,给出了来自不同界面(包括倾斜界面)的多次波及其鬼波的时距特征,且与实际记录相吻合,其结果可提高地震资料的观测解释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时距信息人工合成理论地震记录,进行常规地震数据处理,进一步认识不同界面的多次波时距、速度及其造成的层面假象等特征。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有效识别和预测海域地震记录中的多次波,为多次波的压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海域地震活动构造探测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4.
华北盆地自晚第三纪末期或第四纪以来,地壳拉张速率逐渐减弱,相继转为北东东向水平挤压和上下运动。夏垫、唐山-宁河断裂为深切地壳的断裂。唐山震区震前重力变化约为正200微伽(76年3月—76年7月)。依据北京—乐亭重力变化曲线,推断引起唐山重力变化的密度界面深度约为36公里,上隆约1米,而夏垫相应下降。同时根据密度界面公式来估算震源附近密度变化量,唐山为2.17×10-4克/厘米3,夏垫为-1.46×10-4克/厘米3  相似文献   
125.

俯冲带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大陆岩石圈演化、地震和火山活动及矿产资源分布等的重要环节.本文聚焦于西北太平洋俯冲带,通过汇集多种地震观测研究结果,清晰地揭示了由日本海沟至中国东北的俯冲板片整体活动图像,即整个西北太平洋俯冲板片的主压应力轴一致地稳定在俯冲方向上,俯冲板片上深浅部的显著地震活动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俯冲板片深处的亚稳态橄榄岩楔形区及其周边是深源地震多发区,深源地震可能是由亚稳态橄榄岩楔形区内的相变断层开始破裂的;在410~660 km深的地幔过渡带内处观测到的俯冲板片上下界面,揭示了俯冲板片的层状组分结构和板块下侧的高含水量.为更好地约束日本海下方的俯冲板片结构和深入探讨西太平洋的俯冲动力作用,有待于在全球罕有的大陆深部不断发生深震的西北太平洋俯冲区,开展海陆联合的地球物理探测及岩石高温高压实验和地球动力学模拟等研究.

  相似文献   
126.
为获得全地壳的有效反射信息,深地震反射数据采集常增加大药量的大炮和中炮来提高地球深部反射信息的信噪比;但深地震反射数据处理中用同一套流程和参数无差别的对待大、中、小炮数据,只考虑到大、中、小炮数据共性,忽视了不同激发药量数据间的差异,没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大炮、中炮数据特性,进而使一些在大、中炮原始数据上有较高信噪比的深部反射信息在常规剖面上却不能很好的体现,甚至不能成像.本文根据大、中炮的特征进行处理对地壳深部结构成像,弥补常规处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针对大、中炮数据联合处理中的静校正、资料净化、速度求取、AVO加权叠加等技术进行阐述.通过对大、中炮处理剖面与常规剖面对比分析发现,小炮适合中上地壳成像.大炮和中炮深部信噪比较高,有利于中下地壳和上地幔成像,在深地震反射资料处理中须区分对待.  相似文献   
127.
叠前逆时偏移是对地下介质进行精确成像的方法之一。由于实际地下介质具有粘滞性,研究粘滞声波叠前逆时偏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逆时偏移的步骤之一是求解波动方程,对地震波场进行正向和反向外推,因此,精确、高效地求解波动方程对逆时偏移的成像效果和计算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中,我们利用基于优化时空域频散关系的高阶有限差分方法求解粘滞声波方程。频散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证明了优化时空域有限差分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很好地压制数值频散。利用混合吸收边界条件处理边界反射,然后利用震源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进行成像,并利用拉普拉斯滤波方法去除低频噪音。数值模型的测试结果显示,在考虑地下介质的粘滞性时,粘滞声波方程逆时偏移比声波方程逆时偏移具有更高的成像分辨率。另外,在进行波场外推的时候,采用自适应变长度的有限差分算子计算空间导数,在不影响求解精度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8.
依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2017)》,分析了2009—2017年新疆地震台网所记录的新疆及邻区476次中深源地震事件,测定了13601个mb(短周期体波震级)和12035个mB(BB)(宽频带体波震级)的数据样本,回归分析mbmB(BB)得到回归方程及量规函数,结果显示mbmB(BB)相关系数为0.966,表明两者显著相关。因此,建议对于中强型中深源地震可以直接从原始速度型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上测定长周期体波震级mB(BB),提高地震速报测定的速度和精度。通过震级偏差统计和台站场地响应计算,分析新疆地震台网中的XKR、HTA、ATS和KSZ等地震台站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为砂岩、灰岩、砂土层等类型的台基放大了场地响应,说明台基类型对体波震级偏差的影响较大。与NEIC测定的体波震级对比时,发现新疆地震台网测定体波震级平均偏大0.42级,且偏差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9.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地震活动大数据进行挖掘,识别出一些过去认识不到的异常,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本文基于川滇部分地区(24°N—32°N,98°E—106°E)地震目录,采用滑动的时空窗口,选取16个反映地震时空强度分布特征的地震预测因子,建立了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对研究区域9个子区块未来一年的最大地震震级进行预测.通过设置训练集:测试集=8:2和训练集:测试集=7:3两个不同的训练测试模型,对过往发生的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报.结果表明:训练集:测试集=7:3模型能够利用1970年1月至2004年9月的地震目录进行学习,成功回溯性预报2008年汶川地震;训练集:测试集=8:2模型利用1970年1月至2009年5月资料进行训练,回溯性预报2010—2019年间6级以上地震的R评分为0.407,回溯性7级地震预报时准确率高达92.31%.本文还探讨性给出预测意见:2022年2月前研究区西部、中部、东部、西南部存在发生5.1~5.3级地震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0.
各向异性弹性波动方程多分量联合叠后逆时偏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可洋 《内陆地震》2009,23(4):455-460
为了更好地描述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特性,实现准确的波场成像,开展了各向异性介质逆时偏移研究。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推导出各向异性弹性波动方程叠后逆时深度偏移方程,证明各向异性介质向各向同性介质转化的条件,并研究Thom son参数对弹性波场的影响,合成了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多分量零偏移距剖面,实现了多分量模拟记录联合叠后逆时偏移。计算结果表明,能够准确地实现多分量波场叠后逆时成像,使地质层位中的断层、断点等目标成像清晰准确,且偏移成像精度较高,因此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深度域偏移成像方法,可以指导实际天然地震资料和人工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