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88篇
海洋学   8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21.
滨海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水文地质问题, 因此对滨海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尤其是地下水与海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考察了海底露头处具有淤泥层的滨海含水层系统中由海潮引起的水头波动.该系统由潜水含水层、承压含水层和介于其间的弱透水层构成.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 得到了该模型的解析解.该解析解包含2个无量纲参数: 弱透水层的相对越流系数和淤泥层的相对透水系数.解析解表明, 淤泥层使各处的水头波幅被缩小了一个常数倍(波幅缩减因子), 并使各处的波动相位产生了一个不超过45°的正位移常数(时滞).该时滞对半日潮不超过1.5h, 对全日潮不超过3h.波幅缩减因子和正位移常数只与弱透水层的相对越流系数和淤泥层的相对透水系数有关.当这两个无量纲参数取某些特殊值时, 本次研究的解和前人考虑的几种较简单情形所对应的解一致.承压含水层中水头波幅随着淤泥层的相对透水系数的递增而严格递增, 随弱透水层的相对越流系数的递增而严格递减; 波动相位随着这2个无量纲参数的递增均严格递减.分析表明弱透水层的越流和淤泥层的存在均对承压含水层水头波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2.
卸荷作用下淤泥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旭超  汪稔  韩阳 《岩土力学》2004,25(8):1259-1262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中要涉及到对回弹变形的分析。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淤泥在卸荷作用下的变形特性。淤泥的回弹变形存在临界卸荷比,当淤泥卸荷比小于临界卸荷比时,淤泥不发生回弹变形;当卸荷比大于临界卸荷比时,淤泥发生回弹变形,回弹变形可以分为主回弹变形、次回弹变形、附加次固结变形三部分,附加次固结变形的实质仍然是土骨架的蠕变。  相似文献   
123.
苏州阳澄湖周围的沼积湖积平原存在一种性质较为特殊的淤泥质粘土,其亲水性粘土矿物含量和液塑限指标均较高,但在天然状态下虽具一定的胀缩性却未达到膨胀土的标准,可是经过扰动压实后,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和含水量的减少却表现出较强的胀缩性,即转变为人工膨胀土[1]。本文通过苏州阳澄湖东北方向某一级公路附近3个取土场土样的试验分析,探讨了此地区这种淤泥质粘土的特殊性,为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基于分形的中国大陆海岸线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DEM为基础,并参照卫星影像,提取了不同比例尺下中国大陆海岸线,从海岸地质构造特征和海岸类型角度出发,对我国大陆海岸线整体、沉降隆起岸段和不同类型海岸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尺度效应差异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1) 中国大陆海岸线整体分形维数为1.195,岸线长度受测量尺度影响显著,定量刻画海岸线长度不可忽略相应测量尺度;(2)岸线分形受地质构造特征和水动力因素控制明显,隆起段和沉降段海岸线分形维数有着显著差异:辽东半岛隆起段分形维数为1.153,辽河-华北平原沉降段分形维数为1.116,山东半岛隆起段分形维数为1.148,苏北-杭州湾沉降段分形维数为1.177,浙东-桂南隆起段分形维数则达1.239;(3) 海岸线尺度效应同时随海岸类型不同有着显著差异,位于冀北平原和滦河三角洲平原岸段的砂质岸线分形维数为1.109;位于苏北平原的淤泥质岸线分维数为1.056,位于闽东南山地丘陵的基岩海岸线分形维数达1.293。海岸线是陆、海和气界面的交汇线,其分形性质的定量刻画,可为多尺度研究海气、陆气和海陆相互作用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5.
广西海相淤泥的次固结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师旭超  汪稔  张在喜 《岩土力学》2003,24(5):863-865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将常遇到许多海相淤泥类软土地基。淤泥是一种流变性很强的饱和软粘土,次固结变形在总变形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广西海相淤泥为例,根据室内试验成果,分析了海相淤泥次固结变形特性,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结论,对于沿海地区淤泥地基的理论设计与工程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6.
王东星  陈政光 《岩土力学》2021,(1):77-85,92
将氯氧镁水泥(MOC)创新性地引入淤泥固化,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固化体含水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测定(EDS)等试验,研究了初始含水率、MgO/MgCl2摩尔比、养护龄期和MgO活性等复杂因素对淤泥固化效能影响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试样强度越低,中等含水率时MOC固化淤泥中出现针杆状的3相或5相晶体;随MgO/MgCl2摩尔比升高,试样抗压强度随之增加,水化产物从无定形凝胶逐渐转化为3相、5相和Mg(OH)2晶体;随养护龄期延长,固化淤泥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8d前强度增长相对较快,28d后强度趋于稳定;养护后期,MgO/MgCl2摩尔比较高的试样表面易出现泛霜现象;MgO活性提高使得MOC固化淤泥试样含有更多有效活性组分,无侧限抗压强度更高,但MgO活性高低对水化产物演变规律并无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绿色、低碳MOC基胶凝材料研发及其在淤泥固化等土体加固领域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7.
初始含水率对水泥固化淤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室内调配不同初始含水率的淤泥,研究了初始含水率对水泥固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淤泥含水率的增加呈乘幂关系下降,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固化淤泥的塑性增加,破坏应变增加,而黏聚力降低。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水分过多导致水化产物在单位体积中的数量较少,难以形成整体强度。在实际工程中,应在满足固化搅拌的施工要求下,尽量降低淤泥的初始含水率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8.
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处理与流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文  洪振舜  刘松玉 《岩土力学》2011,32(Z1):280-284
疏浚淤泥由于含水率高、强度低、渗透性低等特性,在工程上难以直接利用而往往作废弃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占用。针对我国疏浚施工的特点,基于传统固化方法,提出了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进行流动固化处理,并进行了流动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化淤泥拌合物的流动值与初始含水率及固化材料掺量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初始含水率2.5wL是能否进行流动固化处理的临界值。基于影响流动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即初始含水率和固化材料掺量,提出了广义水灰比的概念,建立了流动值的预测方法,并对预测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9.
潮汐作用下淤泥路基固结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先超  侯剑舒  朱长歧 《岩土力学》2009,30(4):1142-1146
淤泥类软土的广泛分布是沿海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普遍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海滩区淤泥长期受周期性的波浪和潮汐作用,在淤泥路基排水固结处理前,为便于施工,一般在两侧填筑围堰,并修建反压护道,波浪作用被阻隔,而潮汐通过排水层进入淤泥路基顶面,对淤泥路基的排水固结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海滩区淤泥路基中反压护道和潮汐的作用,建立了平面应变砂墙路基有限元计算模型。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反算砂井路基水平渗透系数,并将三维砂井路基转换成平面应变砂墙路基,确定了转换后的等效渗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潮汐、反压护道等对淤泥路基排水固结过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0.
龚丕仁  付光强 《探矿工程》2008,35(12):63-65
在成都东部台地区域针对局部范围内的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等土层进行的深层搅拌及CFG桩法基础处理对比试验研究以及施工实践表明,深层搅拌法较CFG桩法更为适宜于处理该地层,其工程成果对四川地区今后类似的深层搅拌施工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