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23篇 |
免费 | 4043篇 |
国内免费 | 18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85篇 |
大气科学 | 1182篇 |
地球物理 | 707篇 |
地质学 | 1950篇 |
海洋学 | 11879篇 |
天文学 | 27篇 |
综合类 | 1018篇 |
自然地理 | 14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421篇 |
2022年 | 556篇 |
2021年 | 594篇 |
2020年 | 542篇 |
2019年 | 619篇 |
2018年 | 426篇 |
2017年 | 443篇 |
2016年 | 452篇 |
2015年 | 477篇 |
2014年 | 938篇 |
2013年 | 693篇 |
2012年 | 1010篇 |
2011年 | 1057篇 |
2010年 | 760篇 |
2009年 | 855篇 |
2008年 | 818篇 |
2007年 | 717篇 |
2006年 | 708篇 |
2005年 | 657篇 |
2004年 | 621篇 |
2003年 | 609篇 |
2002年 | 588篇 |
2001年 | 512篇 |
2000年 | 441篇 |
1999年 | 392篇 |
1998年 | 476篇 |
1997年 | 384篇 |
1996年 | 318篇 |
1995年 | 317篇 |
1994年 | 323篇 |
1993年 | 333篇 |
1992年 | 232篇 |
1991年 | 303篇 |
1990年 | 198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42年 | 4篇 |
193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介绍海洋大数据序列主在分分析的两种显著性检验方法,采用该两种方法可以辨别具有起初意义的主成分模与代表随机噪声信号的模态,此二法均能很好地应用于大为邓列主成分模的显著性检验。在进行海洋大数据序列时-空变化主成分分析中,为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数据中随机噪声的影响,建议对主成模进行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82.
沉积物是记录古环境信息源的载体,用海洋的沉积层再造古气候,具有记录连续、定年准确、可全球对比等优点。作者通过对南海众多站位柱状样资料的分析,主要从南海表层沉积物的类型、分布、物质来源和沉积搬运作用以及古气候演替、季风变迁等多方面阐述了晚第四纪以来的南海古环境变迁的特征,并对其与南海周缘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3.
海洋中铁的来源,形态和初级生产力的限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洋中,铁和N,P等主营养盐一样,也是一样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由于铁是一种化学活性较高的元素,所以海水中铁的形态,来源及沉降会直接影响其生物可利用性,目前人们一般采用预富集/原子吸收法(AAS)或是借助于电分析技术(如催化极谱)来测定海水中的铁。 相似文献
84.
在21世纪来临之际,国际海洋界正在探讨海洋调查船应有哪些设计变革,才能满足21世纪海洋科学调查研究的需要。其中,海洋学者们一致认为,调查船计算机网络化设计是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当前新建调查船普遍采用这一最新设计,调查船因而具备了良好的操纵性能、动力定位和站位保持性能;海水采样、地质采样、生物采样等自动进行,各类测量仪器的投放、回收等受海况影响较少;各学科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85.
一次春季黄海海雾和东海层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多种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1年3月12—13日的一次黄海海雾过程进行分析。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此次黄海海雾过程与东海层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地面高低压位置为水汽从层云区向北输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黄海上空天气尺度下沉运动,加强了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层结的稳定性,MABL顶自南向北高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在向北输送过程中不断向海面聚集;下沉导致的干层以及逆温层对海雾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模式结果进一步证明天气尺度下沉运动与MABL内的下沉在29°—30°N附近同位相叠加,使得该海区上空的下沉运动明显增强,边界层高度迅速下降。下沉可能会导致气块温度升高,云滴蒸发,来自层云区的水汽随流场向北向下输送逐渐接近冷海面凝结成雾,近海面水汽的平流输送使海雾进一步向北发展。本研究为海雾预报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86.
本文研究探索了一种快速简单易行的海洋防污剂室内评价筛选方法。将待测防污剂均匀分散于凝胶溶液中,然后均匀涂布到一定面积的玻璃板上,固化得到含防污剂凝胶测试板,将其置于接种有三种分离自舟山以东海域的优势海洋菌种(编号为Y-16,W-1和F-6)的人工加富海水中,连续培养24h后显微镜下可发现凝胶板表面上细菌菌落,将凝胶板表面细菌淋洗、定容,测定其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计算平均抑菌率,得到吡啶硫酮锌(ZPT)为38.87%,吡啶硫酮铜(CPT)为41.24%,三甲基氧化锡(TBTO)为65.19%,N,N-二甲基-3,4-二氯苄胺(DCDMA)为30.88%,敌草隆(Diuron)仅为15.29%,抑菌性大小为TBTOCPTZPTDCDMADiuron。实验结果表明5种受试防污剂的抑菌性大小为TBTOCPTZPTDCDMADiuron。采用绘制OD-t生长曲线法,分别得到5种防污剂对3种海洋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TBTO对三种菌的MIC均为0.5×10–3mg/mL;CPT对W-1和F-6的MIC为0.97×10–3mg/mL,对Y-16的MIC为1.93×10–3mg/mL;ZPT对W-1和Y-16的MIC为1.91×10–3mg/mL,对F-6的MIC为0.96×10–3mg/mL;DCDMA对W-1和F-6的MIC为8.46×10–3mg/mL,对Y-16的MIC为×10–342.29mg/mL。其中,Diuron对细菌的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性与室内短期挂板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经OD-t生长曲线得到的MIC可作为溶剂可溶型防污剂评价的辅助方法。另外,将本文中室内短期挂板方法应用于不同粒径的氧化亚铜的防污评价,也取得了与文献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一个两时间层分裂显格式海洋环流模式(MASNUM)及其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N Lei 《海洋学报(英文版)》2014,33(11):11-35
A two-time-level,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ocean circulation model(named MASNUM) was established with a two-level, single-step Eulerian forward-backward time-differencing scheme.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large-scale oceanic motions was based on the terrain-following coordinated, Boussinesq, Reynolds-averaged primitive equations of ocean dynamics. A simple but very practical Eulerian forward-backward method was adopted to replace the most preferred leapfrog scheme as the time-differencing method for both barotropic and baroclinic modes. The forward-backward method is of second-order of accuracy,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by requiring only one function evaluation per time step, and free of the computational mode inherent in the three-level schemes. This method is superior to the leapfrog scheme in that the maximum time step of stability is twice as large as that of the leapfrog scheme in staggered meshes thus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could be doubled. A spatial smoothing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control the nonlinear instability in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An ideal numerical experiment simulating the propagation of the equatorial Rossby soliton was performed to test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error of this new model.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circulation model was further verified with a regional(northwest Pacific) and a quasi-global(global ocean simulation with the Arctic Ocean exclude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se 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fair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The maximum time step of stability in these two experiment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is model and that model which adopts the leapfrog scheme. 相似文献
88.
89.
90.
近年来,由于陆源污染的加重以及近海环境治理的推进,中国近海海域营养盐浓度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且丰度较高的微微型蓝藻,聚球藻在中国近海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对不同硝酸盐浓度的响应尚待研究。本文分别从渤海和黄海采集聚球藻富集样本,在不同硝酸盐浓度下进行半连续培养,通过测定生长曲线、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参数以及碳氮含量,研究聚球藻对硝酸盐浓度的响应特征。当硝酸盐浓度为0.1、1.0、10.0μmol·L–1时,聚球藻培养体系可支持的生物量较小,光能转化效率较低;当硝酸盐浓度为100.0μmol·L–1时,聚球藻细胞生长得到促进,其培养体系可支持的生物量约提高5倍,同时培养体系整体的光能转化效率达到最高,但单位细胞的捕光能力受到抑制,氮和磷的转化率提高。研究表明海洋聚球藻能够适应不同的硝酸盐浓度维持生长,在较高的硝酸盐浓度下,聚球藻生物量显著提高,但释放至胞外的碳氮未出现相应的当量增加。研究结果为营养盐胁迫条件下浮游生态系统的响应提供了原核微藻方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