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1026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21.
822.
我国内陆沙漠与海岸沙丘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吴正 《中国沙漠》1995,15(3):201-206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对我国内陆沙漠与海岸抄丘石英颗粒表面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认为,无论是内陆沙漠砂或海岸沙丘砂,其石英颗粒都具有较好的磨圆度,表面有碟形坑、麻坑及SiO_2沉淀物等代表风成环境的典型特征;此外,还叠加有代表原生沙物质来源于水下环境的V型撞击坑、撞击沟等痕迹。然而,受环境尤其是气候影响,其表面结构特征仍有差异,表现在内陆干旱区大陆性气候的沙漠砂的风成机械作用和化学沉淀作用,都要比沿海湿润季风性气候的海岸沙丘砂强烈;但海岸沙丘砂的化学溶蚀作用却比内陆沙漠砂要明显。同属海岸抄丘环境,其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表现为北方温带海岸沙丘砂的机械作用痕迹强;而南方热带海岸沙丘砂的化学作用痕迹发育,但机械作用痕迹并非少见,仍然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23.
黄渤海海岸季节性风沙气候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黄渤海海岸气候形成因素和影响风沙活动的各种气候要素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指出冬、春季研究区受东亚大陆气团的影响,形成了干旱、多风的风沙气候环境,尤其是渤海海岸地区冬、春季气候条件与我国内陆沙漠区和严重沙漠化地区相似,也存在风沙灾害的威胁。  相似文献   
824.
825.
利用有关考古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山东地区气候与古代文化的关系以及气候对海岸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距今8500~7500年,该地区曾经是气候温暖、水网密布的亚热带景观.这一时期,遗址附近有沼泽和大面积水域,山地有森林覆盖,反映为湿热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其植被具有明显的草原特征.距今7500~6300年,气候较今日温暖湿润,山林灌木丛生,芦苇草地茂密,河谷湖泊发育,大致与现在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相似.距今6000~5500年,气候、地貌、自然景观与今日有别,气候温暖湿润,处于大西洋期,一般称之为气候最宜时期.气温高出现在4~5 ℃,降雨较目前多.植被以阔叶树种占优势,并含少量亚热带成分.森林茂密,草木繁茂,湖沼交错,水域面积较大.距今5000~4500年,气候温和略干,气温有所下降.距今4000年前后,总的气候趋势是向干凉方向发展,雨量减少,湖沼水域收缩,自然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大规模的洪水和降温事件,使人类文明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一显著变化,也说明自然环境对古代文化的形成、发展、消亡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826.
南海地区拥有大面积的浅海和丰富的热带生物多样性,支持着一个世界重要的渔场,同时南海周边的国家也是目前亚洲太平洋地区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心,关系着东南亚及相邻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南海湿地破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虽然南海周边国家过去都实施了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然而由于缺乏区域协调措施,大大降低了这些行动的有效性.在对南海地区海岸湿地利用的现状和退化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海地区海岸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以期能在双边或区域的层面上共同协作,采取适当的措施去扭转南海的环境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827.
悬崖崩坍能够诱发多种灾害。由于自然界进程的无规则性,人类不可能预测未来灾害发生的时间,然而通过灾害防治可以降低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828.
在本项研究中,利用光度测定法测定Mersin含水层地下水的重金属含量,确定默辛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控因素。利用Maplnfo GIS软件开展空间分析和集成,来绘制盆地饮用水水质图。根据重金属的光度分析可推断得出,在某些地区地下水中铁、镍、锰、销和铜的浓度过高,是地下水不适于饮用的根本原因。同样,电导率(EC)专题图表明,盆地内大多数地区地下水的含盐最过高。地下水中多种重金属的浓度过高是由工业活动、石油管道泄漏以及较高的含盐度(由海水入侵导致)引起的。  相似文献   
829.
北部湾经济区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查明经济区内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特征、背景条件以及成因等,本次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以及水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1︰25万环境地质调查,在此基础上综合集成,对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梳理。目前需要引起关注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为断裂活动性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地下水污染、特殊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地质灾害以及海岸带相关环境地质问题。经济区内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布较分散,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北部湾经济区内地震多沿断裂成条带状展布,主要发生在NE向和NW向断裂的交汇处,地下水污染呈点状分布,主要污染组分为氨氮和硝酸盐等,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南宁地区的膨胀土、沿海软土以及填海造陆地区的场地稳定性问题,地质灾害主要以经济区中东部的灵山、浦北及横县一带较为集中,沿海一带的海岸侵蚀和淤积、海水入侵和高位养殖引发的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咸化等环境地质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830.
刘晓建  邹慧敏 《北京测绘》2018,32(5):590-593
ROMS与FVCOM是在美国东海地区应用较为普遍的两种海洋模型,常采用模拟粒子轨迹的手段解决沿海海洋问题。在实际应用前,对模型在洋流模拟上精度的验证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使用2004至2010年在美国东海岸部署的drifter,通过与模型模拟轨迹对比的方法对第三代FVCOM海洋模型(GOM3)与ROMS(GOMOFS)模型的表层洋流模拟能力进行评定,采用分离率与距离比两种精度指标,得出ROMS模型的表层洋流模拟能力优于FVCOM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