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375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015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林金美 《台湾海峡》1991,10(4):345-350
本文分析、鉴定了于1989年4月至1990年3月,逐月采自厦门西海域的7个站位的112份样品。结果表明,本海区浮游植物共129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105种,金藻1种,甲藻22种。按其分布特点,可分为两大生态类群:广布种占57%,暖水种占43%。浮游植物细胞总量的季节分布是8月出现主高峰,5月为次高峰,3月是最低谷期。此外,对其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与海洋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92.
厦门西港海域硅酸盐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7年厦门西港赤潮调查表层海水硅酸盐等资料的研究表明,该海区表层海水中硅酸盐浓度的分布一般呈由湾口朝湾内降低的趋势,这在浮游植物繁盛的春季更为明显,硅酸盐浓度的日较差值春季明显高于冬季的。受浮游植物活动和咸淡水消长的综合影响,硅酸盐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介于13.9-72.4μmol/dm^3之间,春季为低值期,冬季为高值期,春夏季大,小潮时硅酸盐浓度呈显著变化,一般为小潮时的高于大潮时,文  相似文献   
93.
2001年夏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 2 0 0 1年 8月 2 0~ 2 2日期间对胶州湾海域进行的大面积调查资料 ,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沿岸暖水性种类组成 ,以硅藻为主 ,还有少量的甲藻、金藻和绿藻。湾中央出现的种类最多 ,湾口其次 ,湾边缘最少。细胞数量的高值区出现在B断面和 A5站周围的水域 ,低值区出现 D断面和 E断面。此外 ,对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 ,Shannon指数在湾北部的多数站位高于湾南部水域 ,在 D2和 B1站出现 2个低值区 ;Margalef指数在湾内东部和 D4站周围水域明显高于湾内西部和湾口水域 ;均匀度则在 B1和 D2站周围水域偏高。浮游植物群落同营养盐的相关分析表明 ,调查期氨盐和磷酸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 ,中肋骨条藻、浮动弯角藻和旋链角毛藻等几种优势种类决定了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94.
三门湾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7年9月浙江三门湾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性分布特征。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位于三门湾顶部和健跳港口,从湾顶部往湾口海区方向,叶绿素a浓度逐渐下降。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趋势与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趋势一致。表层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36±1.39)×103个/dm3,表、底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1.47±0.42)μg/dm3和(1.12±0.19)μg/dm3,平均初级生产力为(36.0±29.5)mg/(m2·d)。  相似文献   
95.
流式细胞计在海洋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晁敏  张利华  张经 《海洋科学》2003,27(4):18-22
传统的显微镜技术是浮游植物鉴定的重要手段 ,至今仍是浮游生物学家们进行研究观测的必备工具 ,但当研究较小的微型藻类(nanophytoplankton,<20μm)及微微型藻类(picophytoplankton,<2μm)时 ,常规显微镜则存在困难 ,如水体中光合性的细菌必需染色才能通过荧光显微镜观测 ,而且 ,当研究涉及时间、空间尺度时 ,牵涉到的工作量非常大 ,显微镜方法在物种计数的速度与准确性方面受到很大限制。近年的文献检索表明 ,应用流式细胞计(FlowCy tometry,FCM)检测微型及微微型的浮游植物正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采用。流式细胞计以其快速、样品制备简…  相似文献   
96.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调查分析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平面、垂直、总日和季节)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不均匀,各类群具有不同的密集区,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垂直分布存在6种模式,以标准单峰和弱单峰为主,分布类型的多样化是由于微微型浮游植物固有的垂直分布模式和研究海域复杂的地形及水动力(如跃层等)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存在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现象;在季节变化方面,各类群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的重要因子,而光辐照度、温盐跃层是影响垂直分布的重要因子,微微型浮游植物不同类群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位移”现象,此与不同类群对温度敏感性不同、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以及生存空间的互补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7.
渤海水域初级生产力10年间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98.
王海黎  洪华生 《海洋学报》2000,22(3):94-102
1引言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建立,利用光合色素,尤其是类胡萝卜素作为区分浮游植物类群的指示物,成为更方便和有效的化学分类法[1,2].原因是色素能够很好地进行定量,可涵盖浮游植物的全部粒级范围;而且,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甚至可实现现场的船上测定.海洋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开放大洋,多为利用类胡萝卜素表征浮游植物的类群结构[3-5];或以光合色素及其降解产物作为浮游植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生物标志物[6-8].相比较而言,在近岸、陆架海域开展的此类研究较少,且多…  相似文献   
99.
中国海区常见浮游植物种名更改初步意见   总被引:72,自引:7,他引:72  
孙军  刘东艳 《海洋与湖沼》2002,33(3):271-286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海区海洋浮游植物的名称。参照有关文献 ,对硅藻门 37属 1 35种 (包含变种和变型 )、甲藻门 1 6属 60种 (包含变种和变型 )、金藻门 1属 1种和隐藻门 1属 1种的名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更正。对于个别的种类进行了属的迁移和种的联合。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丰度和次级生产力的分布情况于2004年2月、5月、8月和11月共4个航次分别在长江口40个观测站采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并利用Brey的经验公式对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进行了研究计算.该调查海域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202种,其中多毛类102种,软体动物51种,甲壳类27种,棘皮动物7种,其它动物15种.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为394.7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分干重计,为2.58 g(AFDW)/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分干重计,为3.52 g(AFDW)/(m2*a);P/B值平均为1.53.结果表明,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自长江入海口向东呈递增趋势.本文分析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组成,主要生态类群的分布特征和次级生产力分布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比较,发现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次级生产力高于东海而低于渤海和胶州湾;P/B值高于南黄海、胶州湾和渤海,也说明了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个体小、生活史短,代谢快的种类所占的比例高于以上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