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揭示不同发展模式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以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西塘村的岩溶峰丛洼地为对象,采用In VEST模型对岩溶峰丛洼地的碳储量进行评估,并模拟2种情境(生态保护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下植被类型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碳储量总量是16 641.68 t,碳密度是221.30 t·hm-2,经济总价值是1 997.00万元,单位面积价值是26.56万元·hm-2;人工林、自然林、经济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是339.38 t·hm-2、261.79 t·hm-2、150.34 t·hm-2,经济价值分别是40.72万元·hm-2、31.42万元·hm-2、18.04万元·hm-2,且土壤碳储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自然林和经济林中土壤是最大的碳汇,而人工林中土壤和地上植被的碳汇较大;生态保护模式下研究区碳储量经济价值是2 252.14万元,相比于现状增加了254.89万元;经济发展模式下研究区碳储量...  相似文献   
32.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针对传统PlanchouDarbous算法采用递归执行方式导致处理效率低下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适合基于CUDA的GPU并行执行的DEM洼地填充算法。此算法采用淹没-排水思路,多次推进式扫描完成排水;在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两种方式下,算法处理有所差异,其中串行算法代码更短;串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测试结果表明串行执行时快于PlanchonDarboux算法,且在CUDA环境下的并行执行用时不到串行执行用时的一半。算法思路简单,易于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34.
DLG制图数据是1∶10 000基础测绘3D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DLG制图数据的生产时常采用Auto-CAD的DWG格式。而AutoCAD在生产DLG制图数据时不能有效处理拓扑问题,同时在AutoCAD中的面色填充,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简便而快速的方法。本文在总结实际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利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了Auto-CAD面状地物的自动填充,在实际生产中提高了效率,保证了DLG制图数据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5.
基于SPOT 5图像的岩溶地貌单元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峰林、峰丛和岩溶洼地3者的地理特征和影像特征的研究,基于遥感图像本底值提出了能有效反映目标特征的遥感指数——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图像主成分变换第1主成分值及地形数据等,并构建了遥感指数的集成计算法,建立了遥感自动提取模型.指数集成运算法能够有效地增大峰丛、峰林与其他地物之间的光谱差异,使这些岩溶地貌单元的灰度值高于其他地物,从而利于岩溶地貌单元提取阈值的自动选取.基于构建的遥感自动提取模型先提取了峰丛、峰林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取了岩溶洼地信息.经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36.
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Fullbore Formation Micro Imager,FMI)技术广泛应用于强非均质性的碳酸盐岩储层测并精细解释.然而,由于各极板间间隙的影响,FMI无法测量360°全井壁地层电阻率信息,这使得FMI图像出现空白条带,严重影响了图像视觉和测井解释进程.为获取全井壁的电阻率信息,必须有效的填充空白条带.本文在探讨现有的电成像图像空白条带填充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成像图像空白条带填充方法.与常用的Criminisi插值法对比填充效果显示:该方法完全适用于各种特征的电成像图像空白条带填充,延续了所有待填充边缘的暗色条带和亮色背景,填充结果与原始图像的像素值频率占比相关性高达0.9581.Criminisi插值法在复杂区域电成像图像的填充结果连通性较差且存在干扰区域,填充结果与原始图像的像素值频率占比相关性仅为0.5924.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处理速度快、干扰区域少、连通性强、相关性高的特点,能够满足电成像空白条带成规模填充的实际应用需求,还可为测量极板间的测量缺失带信息处理提供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37.
该文对小型主动型氢原子钟的核心——蓝宝石谐振腔进行了研究,利用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的软件HFSS V10(High Frequency Simulation Software)对日本NIC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和上海天文台研制的两种不同的蓝宝石谐振腔进行仿真分析。对HFSS软件中TE011振动模式的识别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识别TE011模的简便方法。对上述两种腔的腔频随外金属腔及填充蓝宝石几何尺寸和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计算。比较了两种腔的有载Q值,对判断蓝宝石谐振腔是否符合脉泽自激振荡条件的腔的填充因子η′和S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38.
MapGIS6.7版本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一类常见的问题,有些区文件的填充图案中存在线条,导致输出的图片可能会模糊不清。通过归纳并分析平时涉及到的几种常用输出图片方式的利弊,用户可以对这几种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输出方式。  相似文献   
39.
刁秀广 《山东气象》2021,41(1):68-81
利用济南、青岛和烟台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天气实况,对2020年5月17日和6月1日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关键环境物理量和风暴低层强冰雹区偏振量、三体散射、强冰雹衰减等偏振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强对流天气都具有大的温差和强垂直风切变,中层较干。5月17日山东半岛0~6 km垂直风切变更强,低层湿度更大,湿球0 ℃层高度较低,是产生多个超级单体风暴并出现特大冰雹的关键物理量。2)5月17日城阳风暴低层强冰雹区具有适中的差分反射率(ZDR)和偏小的相关系数CC及偏大的差分相移率(KDP)。ZDR多在0.30~2.60 dB之间,平均为1.50 dB;CC多在0.900~0.965之间,平均为0.931;KDP多在2.0~6.3(°)·km-1之间,平均为4.1 (°)·km-1。少量融化的冰雹粒子和大的雨滴导致适中的ZDR和偏大的KDP。3)6月1日长清风暴低层强冰雹区具有偏小的ZDR和偏小的CC及大的KDP。ZDR多在-0.12~1.50 dB之间,平均为0.68 dB;CC多在0.925~0.970之间,平均为0.950;KDP多在4.0~7.6 (°)·km-1之间,平均为5.8 (°)·km-1。高浓度的液态雨滴和融化的小冰雹粒子导致大的KDP。4)三体散射、旁瓣回波、衰减及波束非均匀填充(nonuniform beam filling,NBF)等特征可作为冰雹识别判据。衰减特征在ZDR产品上表现较为明显,风暴核后侧较长径向上出现负值区,显著衰减可作为特大冰雹的判据。NBF仅在CC产品上有明显特征,风暴核后侧较长径向上CC明显较小。  相似文献   
40.
岩溶峰丛洼地的农业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翠薇 《中国岩溶》1998,17(2):133-140
峰丛洼地区是一个缺水少土、旱涝灾害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十分严酷的区域。本文在对三个样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峰丛洼地独特的水文地貌结构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以及对自然村落分布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生态实现良性循环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