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篇 |
大气科学 | 6篇 |
地球物理 | 17篇 |
地质学 | 7篇 |
海洋学 | 338篇 |
综合类 | 6篇 |
自然地理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文章利用来自ECMWF的ERA-interim海浪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21世纪海上丝路涉及海域的波候特征,结果表明:1 2月,南海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ave height)在1.4m以上,明显大于北印度洋。南海的波向以NE向为主导;北印度洋以偏S、偏E向为主。5月,北印度洋以偏S向浪为主;南海中部为SE向,北部为偏E向。北印度洋的SWH在1.2m以上,明显大于南海。8月,南海—北印度洋以SW向的浪为主。阿拉伯海的SWH在2.2m以上,孟加拉湾为1.4~2.8m;南海的SWH相对最弱。11月,南海的波向以NE向为主,北印度洋以偏S、偏E向为主。南海的SWH明显大于北印度洋。2 2月,南海以偏NE向的浪出现频率最高,需要引起重视的有NE、NNE、ENE向的强浪。北印度洋主要以偏S向的浪为主,强浪出现频率很低。8月,南海—北印度洋以偏S、SW向的浪为主;需要注意的是SSW、SW、WSW向的强浪。3 2月、11月,北印度洋的大浪频率在10%以内,南海明显高于北印度洋。5月,南海—北印度洋在10%以内。8月,阿拉伯海的大浪频率在40%以上,孟加拉湾次之,南海的频率低于北印度洋。4 1979-2014年期间,南海大部分海域的SWH显著性递增,趋势在每年0.4cm/s以上。孟加拉湾、印度半岛西部海域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阿拉伯海西部、印度洋15°S-0°显著递增,趋势为每年0.1~0.4cm/s。仅部分零星海域表现出显著性递减。 相似文献
192.
在影响海洋结构物设计的海洋环境动力因素如风、海浪、海流和海冰等中,通常海浪是最重要的。在考虑海浪对建筑物作用时,人们往往强调波高而对周期重视不够。本文通过模拟实验或理论计算进一步显示了波高和周期对于海洋建筑物设计具有同等重要性,只不过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93.
194.
195.
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有效波高数据,运用传统的双三次插值(Bicubic interpolation)、克里金插值(Kriging interpolation)以及两种改进的超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Super-Resolution CNN,简称SRCNN)进行高分辨率处理,使用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余弦相似性(Cosine Similarity)等评价指标比较了各种方法的高分辨率处理效果,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误差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改进的SRCNN方法(SRCNN_2)是一种在整体效果、局部细节和计算效率方面均比较优秀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是深度学习方法在海洋数据高分辨率处理问题上一次成功的应用,但改进的SRCNN方法在近岸有效波高数据的处理效果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6.
根据小麦岛海洋站1960-1994年共35a的测波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对青岛近岸波高的基本特征,波高与天气形势及波高的长期极值作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7.
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freak波的认识,并从各种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freak波的特征。引入完全非线性控制方程Schroedinger方程的1+1模式,对freak波进行模拟,为在实验室造波或计算研究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8.
Long-term variations in a sea surface wind speed(WS) and a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an ocean resource exploitation,and other activities.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ng-term trends in China's seas WS and SWH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24 a(1988–2011) 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CCMP) wind data and 24 a hindcast wave data obtained with the WAVEWATCH-III(WW3) wave model forced by CCMP win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1) For the past 24 a, the China's WS and SWH exhibit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as a whole, of3.38 cm/(s·a) in the WS, 1.3 cm/a in the SWH.(2) As a whole,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China's seas WS and SWH is strongest in March-April-May(MAM) and December-January-February(DJF), followed by June-July-August(JJA), and smallest in September-October-November(SON).(3) The areal extent of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WS was largest in MAM, while the area decreased in JJA and DJF; the smallest area was apparent in SON. In contrast to the WS, almost all of China's sea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WH in MAM and DJF; the range was slightly smaller in JJA and SON. The WS and SWH in the Bohai Sea, the Yellow Sea, East China Sea, the Tsushima Strait, the Taiwan Strait,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Beibu Gulf, and the Gulf of Thailand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ll seasons.(4) The variations in China's seas SWH and WS depended on the season. The areas with a strong increase usually appeared in DJF. 相似文献
199.
2004年12月26日上午约8时,印尼苏门达腊省亚齐岛突然剧烈抖动,同时房屋倒塌。随后,海岸边突然掀起惊涛骇浪,波高几米至十几米的“水墙”,一波接一波的冲向岸边,席卷了一切。这场突如其来的海啸,转瞬间夺走了20多万条生命,数十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超过千亿美元,受灾国家和地区多达40余个,震惊了世界。在这场大海啸面前,自诩为地球霸主的人类,显得多么的无能、无奈和渺小! 相似文献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