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27篇 |
免费 | 5655篇 |
国内免费 | 21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752篇 |
大气科学 | 1310篇 |
地球物理 | 1387篇 |
地质学 | 15998篇 |
海洋学 | 3259篇 |
天文学 | 36篇 |
综合类 | 5780篇 |
自然地理 | 50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513篇 |
2023年 | 770篇 |
2022年 | 955篇 |
2021年 | 1083篇 |
2020年 | 877篇 |
2019年 | 880篇 |
2018年 | 562篇 |
2017年 | 601篇 |
2016年 | 732篇 |
2015年 | 887篇 |
2014年 | 2106篇 |
2013年 | 1439篇 |
2012年 | 1925篇 |
2011年 | 2018篇 |
2010年 | 1859篇 |
2009年 | 1966篇 |
2008年 | 1948篇 |
2007年 | 1546篇 |
2006年 | 1830篇 |
2005年 | 1577篇 |
2004年 | 1233篇 |
2003年 | 1126篇 |
2002年 | 1063篇 |
2001年 | 896篇 |
2000年 | 883篇 |
1999年 | 693篇 |
1998年 | 654篇 |
1997年 | 677篇 |
1996年 | 543篇 |
1995年 | 505篇 |
1994年 | 439篇 |
1993年 | 367篇 |
1992年 | 399篇 |
1991年 | 397篇 |
1990年 | 335篇 |
1989年 | 167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49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安徽池州铜山铜矿深部找矿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山铜矿资源储量日益枯竭。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中,采用地质、物探综合手段圈定异常区,经深部钻探验证,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82.
983.
【研究目的】不同页岩岩相的矿物组分、含气性和可压性等的差异,决定不同岩相的开发潜力不同,页岩岩相的划分及评价对找寻页岩气勘探开发甜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方法】基于钻井、岩心和分析测试资料,综合利用地质理论结合硅质矿物-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含量三端元图解,对鄂西宜昌斜坡带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段含气页岩岩相进行划分,结合有机碳含量、含气量、岩心镜下特征等划分优势岩相。优选有机质丰度、硅质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3项指标与页岩含气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优势岩相的分级标准。【研究结果】研究区优势岩相均为II类优势岩相,II1类(最优)优势岩相为S-2混合硅质页岩相和S-3含黏土硅质页岩相,位于龙马溪组一亚段和五峰组上段,厚6 m;II2类(次优)优势岩相为S硅质页岩相,位于五峰组下段,厚4 m。【结论】宜昌斜坡带和涪陵地区具有相似的岩相垂向演化序列,优势岩相均位于五峰组—龙马溪组一亚段,但同一岩相组合的页岩厚度和品质差异较大,发生在鲁丹阶早期的湘鄂西水下隆起和鲁丹阶晚期的水下隆起是造成宜昌地区优势岩相的厚度和品质均要差于涪陵地区的主要原因。创新点:建立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优势岩相的分级标准,提出龙马溪组一亚段和五峰组是优势岩相发育层位。 相似文献
984.
985.
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各省份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运用障碍因子模型确定影响旅游发展的旅游资源障碍因子。结果显示:各省份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耦合程度普遍较高,主要为高度耦合和中度耦合2种类型;协调程度包含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勉强协调和失调4种类型,以中度协调和勉强协调为主;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还没有完全在空间上达到良性共振。除陕西外,其他各省资源条件都是主要障碍因素,因此,要提高旅游发展水平,首先需要加大对各省份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出现频率最高的障碍因子分别是资源条件(C1)、年平均气温(C2)、年平均降水量(C3)、空气质量(C7)、GDP(C10)。 相似文献
986.
98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加快,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承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活动强度也将更高,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将不可避免地日趋激烈,因此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十分必要。以荣成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实现了属性数据的空间化,完成了各项指数的计算,分析了荣成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分乡镇对荣成市土地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并形成综合分区引导。研究结论显示,荣成市资源环境基础性评价为可载,基于水资源系统的综合承载状态判定为临界,基于生态条件与环境质量系统的综合承载状态判定为可载。基于评价结果结合区位特点,荣成市各乡镇可按新兴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4个方向引导开发。 相似文献
988.
针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多次部署,各级政府、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矿业秩序混乱局面仍有反复。2005年年底笔者赴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就相关问题开展了调研,深刻体会到解决深 相似文献
989.
990.
北部湾北部海上油田的开发工作始于50年代,60~70年代作了大量地质工作。改革开放后,油气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发现油气构造6个,含油面积超过40km2,石油地质储量约4亿t,已开发油田2个,揭开我国南方油气资源开发序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