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25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25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自适应增强算法(AdaBoost)结合极限学习机(ELM),通过迭代、调整、优化ELM分类器之间的权值,从而构建了具有强鲁棒性、高精度的ELM-AdaBoost强分类器,增强了现有的ELM分类器的稳定性。以珠江口海区侧扫声呐图像为实验数据,对礁石、砂、泥3类典型底质进行分类识别,该方法的平均分类精度超过90%,优于单一ELM分类器的平均分类精度85.95%,也优于LVQ、BP等传统分类器,且在分类所耗时间上也远少于传统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ELM-AdaBoost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海底声学底质分类,可满足实时底质分类的需求。  相似文献   
52.
针对近海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变异的尺度差异性,提出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残余kriging的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预测方法,并以海州湾沉积物粒度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其在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预测和底质类型制图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残余kriging方法能够获得比普通kriging方法更高的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预测精度,并且其底质类型的总体空间预测精度达到85%以上,相应的Kappa系数也在0.8以上,显示底质制图的预测类型与样本的实测类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新方法对于开展定量化的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预测和底质类型制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海洋底质类型图是海洋学研究重要的基础图件之一。针对现有海洋底质类型图制作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作图数据网格点处的底质类型进行预测,并基于ArcGIS矢量操作功能改进了底质类型面要素生成与平滑方法,解决了常规成图方法存在的锯齿状边界、后期修改不方便等问题,开发了海洋底质类型图矢量化智能制作技术。利用渤海区域沉积物粒度数据开展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缺乏沉积物组分信息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制图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是对传统底质类型图制作方法的补充与改进。  相似文献   
54.
The detention pond is one of the crucial items in detention facilities. It may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occurrence of peak discharge, control the center of flood flow,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soil los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analyzing the detention volume change of a detention pond with long-duration rainfall under the known isosceles trapezoidal inflow hydrograph model. The volume change of detention, which is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a givenisosceles trapezoidal inflow hydrograph and the extent of peak attenuation,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non-dimensional detention theory and the related mathematical analyses. The minimum detention volume of a detention pond can therefore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stimated of volume change of detention. The proposed detention volume estimation model can be used for the design of detention of facilities during the hillsid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55.
辽东湾河口底质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对辽东湾诸河口底质样进行了 Pb、Zn、Cu、Cd等含量分析.辽东湾底质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 Cd、Zn、Pb,尤其是 Cd平均含量为 1.16 mg/k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 Zn平均含量为 105.28 mg/k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评价,认为辽东湾西北及北部河口底质污染严重,葫芦岛市五里河桥下> 大凌河口北> 辽河口> 双台子河口等处.与历史资料的对比表明,4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6.
黄河三角洲海参养殖池塘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对黄河三角洲海参养殖池塘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H′值主要受营养盐特别是PO43-P、NH4+-N限制,温度、盐度对H′值影响不显著。丰富度指数d值受营养盐影响不显著。温度、盐度是d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温度15—30℃、盐度22—32范围之内,d值随温度、盐度升高而降低。均匀度指数J值受营养盐影响不显著,但受温度、盐度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在温度15—30℃、盐度22—32范围之内,J值随着温度、盐度升高而升高。由于池塘内温度、盐度、营养盐波动较大,浮游植物群落并不稳定,多样性一直处于受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57.
根据在东南亚至日本海底光缆汕头段(300m水深以浅)路由勘察中所获得的多波束、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柱状取样等资料,结合勘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路由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该段路由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此段路由在大陆架区域路由条件较好,适合海底光缆的铺设;在大陆架与大陆坡结合带路南条件相对较差,应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8.
对600尾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1龄幼鱼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67日龄幼鱼经过127 d的培育后,体长从(3.53±0.73)cm增至(10.33±0.98)cm,日均增长0.054 cm,体长增长率193.14%;体质量从(2.41±1.60)g增至(54.39±13.62)g,日均增重0.413 g,体质量增长率2 135.8%,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4 8 L3.057 0(R2=0.9922),b值接近于3,属等速生长型。体长(l)与日龄(t)表现为线性相关:l=0.058 5 t+3.781 1(R2=0.9621),体质量(w)与日龄(t)表现为指数相关:w=3.3211 e0.028 6t(R2=0.9363)。  相似文献   
59.
海底勘测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海洋工程建设和国防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浅地层剖面仪是一种能够勘测海底浅表层底质分布的声学设备,目前剖面仪的底质识别精度取决于操作者的主观性,可靠性较差,为提高效率和解译精度,需进一步研究底质层界自动识别模型。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海底底质层界识别且不需要人工干预的区域生长改进算法,即在灰度映射和噪声剔除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根据迭代最大类间差算法提取图像层界骨架信息,将骨架信息作为初始生长点位,以流变特性修正生长指向,结合灰度加权映射曲线和峰谷波长约束生长邻域,通过本文算法分割层界,提取边缘、连接成线,从而实现海底底质层界识别。连云港港航道浅剖实测数据试验证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识别底质层界,且识别精度达到厘米级,满足海底底质解译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以于2013年5月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的国东半岛为例,探讨了日本tameike灌溉池塘成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潜力。"tameike"是这个地区主要用来储存泉水或者短小急流的一种小型池塘。国东的tameike建造与当地的水稻种植和林业发展关系密切。许多现存的灌溉池塘均建于江户时期(1603–1867),直到战后这些池塘都是通过传统农业技术进行管理。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这些灌溉池塘的用途和生态系统功能迅速减少。目前,灌溉池塘的总数只有明治维新前的近三分之一。GIAHS项目试图重新评估这些灌溉池塘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相关知识体系以振兴当地农业。本文基于文献调查和实地研究,提出合理管理灌溉池塘可以成功使这种资源循环利用的文化恢复生机,而这正是国东地区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