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篇
  免费   709篇
  国内免费   1274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2481篇
地球物理   272篇
地质学   432篇
海洋学   694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图们江水系陆源污染物输入日本海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殷兴军  朱颜明 《地理科学》1997,7(4):336-341
用仅重系数概念确定图们江水系陆源污染物进入日本海的主要污染类型和污染因子,得出它属于汉有机污染综合指标COD为主要污染因子的有机污染类型。淡水分数判断图们江河口不受潮周循环影响。用零维模型计算其年入海通量为9.055万吨。用排放系数法预测目标年2000和2120年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COD排放量并计算其年入海涌量分别为:17.64万吨和45.86万吨。  相似文献   
92.
南沙珊瑚礁生态系中稀有元素的垂直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沉积物捕捉器(ST)研究了南沙珊瑚礁生态系中Zr,Hf等18种稀有元素的颗粒垂直转移量、稀有元素的转移形态、稀有元素垂直转移量与海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大部分元素在永暑礁泻湖的垂直转移量高于渚碧礁泻湖,永暑礁内垂直沉降颗粒物中的大部分稀有元素以碳酸盐的形式向海底转移,但Ta,As,Th是主要以离子交换态,Ag主要以铁猛氧化物结合态,Sb以有机态硫化物态向海底转移,这18种稀有元素没有一种主要以硅酸盐碎屑态形式向海底转移,这表明稀有元素从陆地进入海洋后在颗粒物中元素进行了重新分配.稀有元素的垂直转移量还与海水温度密切有关,对表层海水温度的敏感性Rb>V>As>Ti>U>Zn>Sb>Hf>Ag>Cs.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地域毗邻的广西、广东两省2004年春季一次降水个例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广锋前中尺度流场、锋面坡度的不同,以及两地明显的水汽和垂直运动条件的差别,是造成这次两广明显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所在。所得结果可对今后预报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94.
开路与闭路涡度相关系统通量观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开路(OPEC)与闭路(CPEC)两种观测系统是涡度相关技术观测通量的主要技术手段,用这两种观测系统进行通量观测时,由于系统本身的差异有可能导致观测结果的不同,因此在通量观测中对两种观测系统的观测进行比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ChinaFLUX通量观测网络在长白山(CBS)和千烟洲(QYZ)两个试验站同时安装了OPEC和CPEC两种通量观测系统.本文计算了CPEC红外气体分析仪的CO2和水汽观测相对于OPEC观测结果的延迟时间;比较分析了OPEC和CPEC实时观测数据的功率谱和协谱;以OPEC观测系统的观测结果为标准评价了CPEC观测系统的通量结果.结果表明:QYZ和CBS两个试验站CPEC红外气体分析仪观测的CO2和H2O两种气体的延迟时间分别在7.0~8.0s、8.0~9.0s之间;OPEC和CPEC两种观测系统观测项目的功率谱与?2/3斜线一致,而协谱则符合?4/3定律.QYZ试验站的CPEC观测系统的CO2通量为OPEC的84%,而两种观测系统的潜热通量基本一致,CBS的CPEC系统的CO2通量、潜热通量分别为开路系统的80%、86%;CPEC观测系统抽气管道的衰减作用对碳通量的影响大于对水汽通量的影响,QYZ试验站的OPEC与CPEC两套系统的通量差异小于CBS;两种观测系统的CO2通量日变化趋势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95.
华北平原农田水热通量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夏玉米生长期间净辐射(Rn)、水汽通量(LE)、感热通量(Hs)和土壤热通量(G)进行了观测,并应用农田生态系统模型RZ-SHAW对水热过程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水汽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Rn大部分用于玉米潜热的消耗,水汽通量与净辐射的比值(LE/Rn)随生长阶段呈上升趋势,在灌浆期达最大,约60%左右,但比用RZ-SHAW模型模拟的结果略低;RZ-SHAW模型模拟得到的夏玉米日蒸散量与实测值的变化比较符合;逐时水汽通量与相应时段内涡度相关实测值一致性指数(IA)均在0.75以上,均方差(RMSE)在1.0W·m?2以下.LE日变化呈倒“V”型,Hs呈倒“U”型并偏向午前,二者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Hs出现在11︰30左右,LE出现在13︰00左右,比Hs推迟一小时左右.CO2通量日变化呈不对称“V”型,峰值出现时间在11︰30左右.夏玉米4个生育期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Fc+Rs)/LE在日出以后,随着光强的增强,水分利用效率迅速升高,至10时左右达到最大后开始下降,其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为24.3g·kg?1,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0.3g·kg?1.  相似文献   
96.
山西省主要河流流域面雨量预报业务流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T213、HLAFS模式、MM5中尺度模式输出的格点资料以及日本降水量格点资料为基础,将影响山西降水的天气动力模型归纳为诊断模型,从中引出多个能够全面反映降水模型特征的综合物理因子;根据各种数值模式输出的降水量预报性能和质量优劣特点,依据数值模式的形势场预报优于要素场预报的现实,构造在不同环流形势背景下,启动不同预报方程的面雨量预报业务流程,有效地遏止了在环流形势调整时预报输出不能快速响应的弱点,提高了点和面雨量预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7.
杨引明  姚祖庆 《气象》2004,30(11):8-13
对近两年来5~8月中国东部地区120多个测站雨量观测资料和对应4400多幅GMS-5四个通道云图的研究发现:红外亮温的时间、空间变率、红外和水汽通道亮温差等云图衍生资料对消除卷云,弥补夜间缺少可见光云图的不足起到明显作用。从而,应用双判据双重MOS多元回归法建立四通道云图因子、衍生因子与降水量之间的回归方程,进行6小时分级降水估计。为了进一步消除厚卷云和特殊地形的影响,提出使用逐日实时资料自动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估计降水量,从而对双判据双重MOS多元回归法估计结果进行校正。上海中心气象台的业务使用表明,总体估计的准确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98.
傅丙珊 《气象科技》2004,32(5):363-366
利用风云2号水汽通道的云图进行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警,发现每小时1次的风云2号云图对强对流天气有着重要指示作用,尤其水汽图反映了大气中上层的水汽分布,水汽区的活动、干湿区边界、暗区等都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并找出了可以作为临近预警的关键指标,在2003年的几次强对流天气预报中,风云2号云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GPS水汽遥感中的大气干延迟局地订正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GPS遥感水汽过程中,大气干延迟模型的精度直接影响水汽遥感的精度。根据广东清远站1995~2001年的气象探空资料,计算了GPS水汽测量中的实际大气干延迟。在此资料基础上,利用地面气象要素建立了大气干延迟的年和分月局地订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模型的精度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普适模型;月模型与年模型相比,效果不是很明显,建立局地分月订正模型意义不大;在对高度角的敏感程度上,局地模型略大些;当高度角小于75时,大气干延迟弯曲路径与直线路径之差ΔS随天顶角增大而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00.
2002年6月21~24日梅雨锋暴雨过程中的水汽羽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GMS 5水汽图像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 2 0 0 2年 6月 2 1~ 2 4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过程中水汽图像上水汽羽的特征。结果表明 :日平均水汽图像上显示了这次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中上部的主要水汽型 ,是一条热带水汽羽从孟加拉湾经过青藏高原东部向偏东方向伸展至江淮地区 ,并与中纬度水汽羽相互作用 ,暴雨云团在热带水汽羽中连续生成。这条热带水汽羽是一条深厚暖湿输送带 ,反映了中高层水汽从孟加拉湾向长江下游的输送 ,以及通过大尺度上升运动造成的水汽自下而上的垂直输送 ,并且水汽羽与对流层上层的负涡度和正散度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汽羽的北部边界附近的暗带与一条强涡度梯度和高空急流轴相关 ,具有明显的斜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