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0篇 |
免费 | 446篇 |
国内免费 | 7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7篇 |
大气科学 | 2022篇 |
地球物理 | 67篇 |
地质学 | 159篇 |
海洋学 | 197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109篇 |
自然地理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34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26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38篇 |
2008年 | 108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研究其降水来源对我国水安全和水资源利用有重要意义。采用诊断分析和拉格朗日模式模拟的方法,对高原涡引起的一次那曲强降水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那曲地区的水汽来源并进一步量化了水汽源区对研究区夏季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那曲上空上升运动强烈,且具备良好的水汽条件。有多次多个强对流云团相继生成,形成短时强降水。影响降水的绝大多数目标气块来自目标区域以南的相对较低的大气层,可追溯到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此外,青藏高原以西路径有一小部分目标气块来自中、低层大气。高层水汽主要为南亚高压反气旋输送。少数气块来自中国东部和南海。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输送为本次那曲强降水的主要来源,水汽源区主要为印度洋、阿拉伯海、印度、孟加拉湾、新疆和中亚。来自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水汽对降水区起到了关键的水汽贡献,局地水汽贡献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2.
中国和东南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输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科技》1997,(3):61-64,F003,F004
文章根据“夏季季风试验”国际计划期间所获得的高空观测资料,得出了 东南亚上空夏季季风及其各个阶段的大气水汽交换基本特征的时空规律。所得结果对于完成东南亚水份平衡计算和建立水份平衡模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3.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海温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讨论了2022年春季我国的气候主要特征和成因诊断。2022年春季,我国季风雨带进程总体呈现偏早的特点。全国平均气温为12.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54 mm,接近常年同期,但旱涝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西南地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通过对同期的环流分析发现,对流层中高层形成的自乌拉尔山以北经青藏高原至中南半岛“-+-”的西北—东南向异常环流形势,使得低层风场上低纬异常偏东气流及南下的异常东北—偏北气流在西南地区辐合,有利于水汽向西南地区的输送和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的交汇,从而导致2022年春季西南地区降水的异常偏多。此外,自2021年秋季开始并一直持续发展的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是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偏多的重要外强迫因子,而拉尼娜事件结束的早晚会对春季西南地区降水异常产生不同的影响。2022年春季持续发展的拉尼娜事件使得上述异常环流型更为典型,更有利于西南地区的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84.
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葵花8号(Himawari-8)上搭载的静止轨道成像仪AHI (Advanced Himawari Imager)凭借其高时空分辨率可以对重庆地区暴雨进行连续观测。本文选取2019年4月19日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为试验个例,采用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基于WRFDA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Data Assimilation)同化系统对葵花8号静止气象卫星的AHI辐射率资料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云检测,进而开展循环同化试验,考察卫星资料同化对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预报结果的改进。结果表明在同化AHI红外辐射率资料之后,辐射传输模式模拟的亮温和观测亮温更为接近。此外,AHI水汽通道辐射率资料同化有效提高了对各层高度上的风场、水汽场、雷达回波等要素特征的分析效果,并且使模式的初始条件更逼近真实的大气状态。研究发现同化AHI水汽通道辐射率资料后模拟的降水整体分布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主要雨带位置以及强降水中心的精确程度显著高于背景场的预报效果。经过... 相似文献
85.
86.
各种大气水汽输送气候计算方法的比较和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瞬时法,平均法和逐层平均法3种水汽输送气候计算方案,发现它们的输送方向大致相同,输送量差异显著。瞬时法最准确;逐层平均法次之,但误差的年际波动较大,平均法虽然简单然而误差大。 相似文献
87.
长江三峡地区枯水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图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1996年11月4 ̄6日长江三峡地区强降水过程的水汽图象、红外及可见光云图和常规气象资料的诊断分析,证灾了在水汽图象上可以看到红外云图和可见光云图上看不到的信息,而这信息对强降水预报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88.
89.
90.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侧,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该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复杂多变。尤其暴雨预报,是气象工作者一直面临的难题。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格点化的降水资料(CN05.1)以及常规气象观测站探空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和热力条件对比分析了2015年夏季四川盆地7月13~15日("7.13"过程)和8月16~18日("8.16"过程)两次暴雨过程的环境场,以期加深对四川盆地暴雨机制的认识。结果表明:1)相对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为两次大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场。2)两次过程均存在明显的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并且"8.16"过程高空急流明显强于"7.13"过程,这也是两次过程降水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之一。"7.13"过程主要以低空北向急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到四川南部;"8.16"过程低空急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受四川东北部、重庆上空西南涡影响,主要以气旋性环流输送水汽到暴雨上空。3)从暴雨预报的指示意义上分析,两次暴雨过程大气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假相当位温对于暴雨的强度和落区有较好指示。位涡扰动向低层传输,位涡的增大预示着强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