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测绘学   20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1108篇
海洋学   953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惠民凹陷普遍存在异常低压现象,低压发育层段为沙河街组二段、三段,且集中分布在中央隆起带周边。前人对异常低压成因研究尚存在于定性描述阶段,应用295口井试油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分析了惠民凹陷地层压力纵向、平面分布特征;从引起异常低压主要因素入手,定量分析了抬升地层剥蚀、地层温度降低、蚀变耗水作用、蚀变矿物体积变化对地层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剥蚀孔隙反弹引起地层压力降低0516 MPa;地温下降造成地层压力降低202~373 MPa;蚀变耗水引起地层压力降低864 MPa;蚀变矿物体积变化使得地层压力降低436 MPa;成藏期烃类充注,地层压力增加量小于32 MPa。以上各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央隆起带压力演化呈现降压-增压-降压的旋回性,并最终形成现今压力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52.
渭河盆地、渭北隆起及东秦岭造山带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交界处,形成了特有的盆山体系,分布有油气、氦气及地热等多种能源矿产资源。新生代是渭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渭北隆起和东秦岭隆升的重要时期,缺乏该时期盆山体系耦合关系的研究,制约了对区域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认识。盆山耦合体现在时间、空间、物质、构造作用及地表形态等多方面。以大量钻孔资料为依托,运用“回剥法”分析了渭河盆地新生代的沉降幅度及沉降速率,并根据主沉降期新近纪以来不同阶段沉积地层厚度展布特征恢复了盆地沉积演化历史。研究表明渭河盆地新生代以来沉降中心具有自西南方向西安凹陷向北东方向固市凹陷迁移的特征。古近纪始新世以来,渭河盆地发生快速构造沉降,中新世早-中期以西安凹陷为主要沉积、沉降中心,晚中新世以来以西安、固市两个凹陷为主要沉积、沉降中心,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沉降中心转移到东北部固市凹陷,晚更新世以来,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均发生快速沉降。裂变径迹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渭北隆起约45~32 Ma整体快速抬升,同步于东秦岭太白山和华山约57~40 Ma的快速隆升阶段,与渭河盆地古近纪始新世约40 Ma的基底快速沉降具有耦合关系。晚中新世约7.3 Ma以来,渭河盆地的持续快速沉降,与渭北隆起上新世约5 Ma及东秦岭太白山约10~9.6 Ma、华山约8~5 Ma以来的快速耦合关系明显。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始新世约55~45 Ma碰撞及青藏高原约10~8 Ma隆升外扩的远程效应对研究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53.
王鑫  邓云  冯镜洁  秦鑫  脱友才 《冰川冻土》2018,40(5):979-984
为研究冰冻泥沙在静水中融化后休止角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环境中泥沙休止角的差异,采用粒径为0~1 mm、1~2 mm、2~4 mm的泥沙试样,进行了风干泥沙在空气中的休止角、无冰泥沙以及冰冻泥沙水下休止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粒径范围的泥沙,风干沙在空气中的休止角最大,冰冻泥沙水下休止角次之,无冰泥沙水下休止角最小,三种试验情景中休止角均随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泥沙水下休止角与风干沙在空气中休止角的差异,主要与水对泥沙的润滑作用以及泥沙在不同介质中的有效容重系数有关;泥沙在水下受到冰的影响表现为局部泥沙颗粒滑动,这更有利于斜坡上泥沙的堆积,相对于无冰泥沙而言,冰的存在使泥沙水下休止角增大。  相似文献   
854.
邱楠生  刘雯  徐秋晨  刘一锋  常健 《地球科学》2018,43(10):3511-3525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尚处于勘探初期,对于海相盆地深层温压场的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认识还不够清晰.本文总结了适用于深层海相层系的温压场研究方法,并以川中古隆起震旦系气藏和塔中隆起奥陶系凝析气藏为例,展示温压场恢复的结果.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的温度演化经历了升温-降温-快速升温-快速降温的过程,主要受大地热流与沉积埋藏史的控制;而塔中隆起奥陶系则经历了持续缓慢增温的过程,现今为最高温度.川中震旦系和塔中奥陶系现今地层压力都表现为常压,但前者经历了常压-弱超压-强超压-卸压的演化过程,而塔中隆起奥陶系在3次主要的油气成藏期没有明显的超压.对温压场的系统研究,有助于解释塔中隆起和川中古隆起现今油气相态的差异,还可以为碳酸盐岩储层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提供参数,为海相大气田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55.
测深仪结合RTK或CORS定位是目前水下地形测量的常用方法,但当测量水域较大或通讯信号很差时,这两种方式无法建立数据链路进行差分,导致难以满足要求。通过开发相关软件实现将GNSS PPK解算的定位点结果以时间戳为准与单波束测深点进行自动匹配。经实地静态和动态测试,该方法的精度与RTK或CORS相当,可以满足大面积水下地形测量的需求,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856.
水声定位模型的解析解及其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水下目标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引入同步定位模型来确定水下的目标位置,并给出了平差解算模型,分析了水下同步定位过程中,不同误差对同步定位精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误差进行模拟,得出了不同误差对水下同步定位精度的影响状况,从而对水下定位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57.
根据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可实时获取三维坐标、测深仪可实时获取水深数据的特点,提出水下地形测量中快速获取水下地形点高程和水深的方法。 FJCORS和测深仪组合系统不但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形测量,而且还可对其成果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确保成果数据的可靠性,保证水下地形测量成果合格。  相似文献   
858.
隧道断面测量系统TSMS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着沉管水下对接精度和可靠性,为确定测量精度,研究了TSMS的工作原理和定位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定位误差模型及流速影响模型,分析了流速对TSMS定位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59.
大陆岩石圈的增厚及对流剥离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南缘的碰撞、挤压,青藏高原地壳及下伏地幔岩石圈的厚度增加了1倍。增厚岩石圈热结构的变化可导致高原海拨下降约1500m。其对流剥离并被较热的软流圈物质替代可用以解释青藏高原自8百万年或3百万年前开始的快速隆升。大陆岩石圈的增厚及热结构变化和对流剥离可能是青藏高原自9百万年前开始的夷平—快速隆升过程的主导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60.
针对难以通过水下采集真实重力数据对重力辅助惯性导航关键技术、算法模型进行实验验证与优化,基于捷联惯导反演算法和重力动态测量原理,研究构建了捷联式与平台式水下航迹重力数据实时采集仿真系统,并采用两两采样点间的重力异常之差作为新的匹配量以提高匹配量精度.依据现有器件水平,设置陀螺仪随机常值漂移为0.002°/h,加速度计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