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3篇
  免费   1017篇
  国内免费   1968篇
测绘学   176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8231篇
海洋学   217篇
综合类   740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259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5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河北省尚义县松树沟石墨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数据为基础,通过与内蒙古兴和石墨矿床进行对比,探究矿床成矿环境,进而分析其矿床成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松树沟石墨矿赋矿层位为集宁岩群下白窑岩组,矿石类型为黑云斜长变粒岩石墨矿石,工业类型为晶质鳞片状石墨;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高硅、高铝、低碱,具有孔兹岩系特征; 原岩形成在缺氧的弱还原环境,具铕负异常特征; 其变质原岩为富碳质和富铝质的泥质碎屑岩,原岩沉积环境总体为准稳定地理环境,岩石通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晶质石墨矿床。对松树沟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对区域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系统分析了金川Ⅱ号岩体中2号矿体西端、中部和东端的硫化物矿石中的铂族元素(PGE)和亲铜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期探讨这些元素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成因,以及对金川矿床成矿过程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00%硫化物中,PGE(Ir、Ru、Rh、Pt、Pd)总体从西端到东端逐渐降低,且浸染状矿石和海绵陨铁状矿石的100%硫化物中PGE和亲铜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相似。表明金川2号矿体硫化物矿石的PGE和亲铜元素的含量主要受硫化物熔离作用的约束,硫化物熔体分离结晶和后期热液蚀变影响不明显。2号矿体浸染状矿石的100%硫化物中,PGE和亲铜元素含量总体低于1号矿体浸染状矿石的含量,但是前者西端的样品与后者东端的样品,上述元素特征相似,暗示二者是同一岩浆通道系统中硫化物熔离的产物,并且硫化物熔离形成2号矿体时具有比1号矿体低的R值,这也暗示了含矿岩浆是自1号矿体向2号矿体流动的。  相似文献   
993.
994.
正《岩矿测试》是一本展示最新地学研究成果、反映分析技术发展前沿和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载体。2013年,众多专家受我刊之邀,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客观、公平、公正地评阅论文,为科技成果的及时发表,为提高我刊的学术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刊对每一位评审专家的专业精神和辛勤劳动致以崇高的敬意!一元复始山河美,万象更新锦绣春。祝我刊所有的专家、作者、读者和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佳成,  相似文献   
995.
吴亮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32-1241
存得村矿区冷风箐矿段位于马厂箐杂岩体南接触带,其产出的铜钼多金属矿总体受宝兴厂-铜厂向斜南翼斑岩脉(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挤压破碎带控制,该挤压破碎带(碎裂岩带)为该矿段矿液的运移、矿体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存空间,并严格控制了铜、钼矿脉(体)的空间就位。但由于多期构造活动及多期次侵入岩体的影响使得该区地质情况复杂,加之工作年限短,地质工作程度低等因素使得如何取得找矿突破成为该区的首要目标。本文参照宝兴厂-铜厂铜钼矿、乱硐山铜钼矿的找矿成果及经验,同冷风箐矿段进行类比,结合2011工作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下步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荣臻 《地质与勘探》2014,50(5):874-883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的多宝山矿集区,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燕山期闪长岩体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内外接触带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3个隐爆角砾岩体(J-1、J-2、J-3),角砾岩体从中心向外侧有较显著的岩石类型分带,中心为热液隐爆角砾岩,向外角砾增大,逐渐过渡为震碎角砾岩。根据胶结物的不同和穿插关系可将其分为四期,最早期为硅质胶结,中期为绿泥石胶结,其次为矿质胶结,最后为灰黑色安山质胶结,其中第二期和第三期隐爆作用与矿化关系密切。通过对隐爆角砾岩地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Ⅱ号矿带绿泥石胶结隐爆角砾岩体深部具有寻找与矿质胶结隐爆角砾岩有关金铜矿化体的潜力,这对争光金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剪切应变异常带近等距控矿模式—以粤西河台金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江建 《地质与勘探》2014,50(3):454-463
本文研究了河台金矿富矿体的分布规律并对河台金矿与富矿体有关的热液成矿期进行了构造-流体成矿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河台金矿的富矿体在平面上表现为左阶近等距的分布规律;剖面上也表现为近等距的分布规律,并都有北东向侧伏的规律。其中,据统计,河台金矿云西矿床相邻品位富集中心在侧伏方向上的距离为85~179m;河台金矿高村矿床相邻品位富集中心在侧伏方向上的距离为62~302m。剪切应变异常带是有利于发生剪切滑动与成矿的扩容区,且本区数值模拟产生的平面剪切应变异常带具有与富矿体分布特征一致的左阶近等距性。由此提出,剪切滑动之前剪切应变异常带的近等距性决定了剪切滑动后矿体的近等距性。以上控矿模式称为剪应变异常带近等距控矿模式。剪切应变异常带对矿体的控制可能形成于剪切应变异常带形成期的剪切滑动控矿及剪切应变异常带形成之后的微裂隙扩张控矿。将该模式控制的近等距性的矿体进行矿体统计分析预测,有望实现一定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98.
肖波 《地质与勘探》2014,50(1):182-191
[摘 要]赞比亚位于著名的中非新元古代沉积型铜(-钴)矿带上,铜带省和西北省是该国最主要的铜-钴矿集中分布区;相对于找矿程度已经很高的铜带省,西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拥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已成为该国找矿突破的重点区域。目前西北省主要著名的矿山/矿床有3个:坎桑希、卢穆瓦纳、卡伦比拉。这些铜-钴-金-铀-镍矿床的含矿地层、矿化特征与铜带省传统经典的沉积型铜-钴矿既有相似性,又明显具有差别。本文通过对西北省区域地质和已发现矿床地质特征的介绍,对该省的找矿潜力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9.
秦岭造山带内的山阳-柞水古生代弧前盆地中出露有池沟、小河口、冷水沟、园子街、下官坊及双元沟等CuMo、CuFe(Au)矿床,与这些矿床具有成因联系的岩体为形成于150~140Ma的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花岗岩,为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后伸展阶段壳、幔混合岩浆的产物。矿化主要发生在岩体与泥盆、石炭纪地层中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类型为矽卡岩型,少量为斑岩型,部分矿床具有统一的矽卡岩-斑岩型成矿系统,矿化组合主要为CuMo、CuFe(Au)和Cu矿化。外接触带主要发育有矽卡岩和角岩化蚀变,内接触带主要为岩体内部的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粘土化,内矽卡岩不发育。矽卡岩矿物主要有石榴石、透辉石、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等,其中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和钙铝榴石,透辉石是辉石的主体,早期形成的石榴石和透辉石等无水矿物组合常被后期的绿帘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等含水矿物及石英、方解石等所交代。金属矿物比较简单,最主要的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和斑铜矿,铁矿化主要为磁铁矿和镜铁矿。尽管这些矿床以矽卡岩型矿化为主,但部分矿床中已发现有斑岩型矿化和蚀变特征,这可能暗示了该区可能具有统一的矽卡岩-斑岩型成矿系统,进而表明山阳-柞水矿集区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盆地内广泛产出玢岩型铁矿床。为探讨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结构,作者完成了三条穿越宁芜火山岩盆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三条剖面的长度不一,NW01剖面长度42km,NW02长56.3km,NW03长27.1km。三条剖面的排列长度都为720道,采样间隔2ms,记录长度16s。因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宁芜火山岩盆地上地壳的结构特征,因此只用了总记录长度的前4s数据。通过本次研究揭示了宁芜矿集区的上地壳精细结构、岩浆和断裂系统的空间展布形态。不仅验证了以往对盆地的部分认识,而且给出了新的认识。(1)发现了直接控制盆地火山-岩浆活动的南东和北西边界断裂并非人们经常认为的两大基底深断裂:方山-南陵断裂和长江断裂带,而是北西向F1和南东向F2断裂;(2)宁芜火山岩盆地以马鞍山-薛津断裂为界向北北东方向滑脱,造成了盆地南西高北东低的隆凹构造格局;(3)阐明了就位于盆地下方的为火山-岩浆活动提供补给和热源的岩浆房的空间展布特征;(4)清晰地厘定了盆地内的断裂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断裂是隐伏于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的控制深部岩浆活动的盆中基底断裂(BCF),控制着深部岩浆岩的空间展布格局并对宁芜火山岩盆地的地层和断裂系统有强烈地改造作用。本文的发现为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结构认识、成矿预测及成矿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