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4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1528篇
海洋学   479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5篇
  1946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165℃、175℃、185℃和195℃的温度条件下,对水热处理前和处理后的粗晶三水铝石样品分别进行了XRD分析和SEM表征,研究了粗晶三水铝石在水蒸气和热水中转变成勃姆石的相变过程。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下粗晶三水铝石转化成勃姆石的过程受控于溶解-再沉淀机制,而并非是通常认为的固体状态下的转变;相对于在热水中,水蒸气环境可以加速三水铝石向勃姆石的转化;所形成的勃姆石的粒径(4~7 μm)明显比前驱体三水铝石的粒径(120~200 μm)要小得多,表明可以利用粗晶三水铝石生产微晶勃姆石。在转化过程中,勃姆石微晶首先生长在三水铝石的晶体表面上,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形成壳层为勃姆石、壳下为三水铝石的具有双层结构的铝的氢氧化物颗粒,也有可能形成具有中空结构的勃姆石集合体颗粒。  相似文献   
72.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对方解石的生长和溶解均有影响,但关于方解石中固有的杂质离子对其溶解的影响还了解甚少.本研究利用原位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室温下方解石(10(-1)4)晶面在含Mn2+及含Cd2+溶液中的生长过程,并对其新生长面直接进行原位溶解观察.实验表明,溶液中的Mn2+和Cd2+可参与方解石的生长,分别形成(Ca,Mn)CO3固溶体和(Ca,Cd)CO3固溶体.新生成的含Mn、Cd方解石的溶解速率仅为纯方解石的14.3%~60.3%,说明晶体中的Mn和Cd可抑制方解石的溶解.因此方解石生长阶段可通过在(10(-1)4)晶面形成含重金属固溶体从而固定Mn和Cd,由于新生长的固溶体溶解速率小于纯方解石,从而延缓Mn和Cd的迁移,并降低其环境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3.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大型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之一。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含矿砂层在含氧含铀水的渗入径流过程中,由于水介质性状的变化,在与砂体发生水岩作用时形成了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还原带和原生带等不同地球化学亚带及其相对应的蚀变矿物群,即完全氧化带为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伊利石、蒙脱石、少量黄钾铁矾的蚀变矿物群;不完全氧化带为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黄钾铁矾、蒙脱石、伊利石、少量绿泥石、高岭石的蚀变矿物群;还原带为沥青铀矿、黄铁矿、高岭石、绿泥石、少量蒙脱石、伊蒙混层粘土、伊利石和碳酸盐等新生蚀变矿物群;原生带的新生蚀变矿物群以黄铁矿、绿泥石、高岭石为主,有时出现少量碳酸盐、蒙脱石和伊利石等。  相似文献   
74.
生物源与人为源有机气体氧化形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SOA的产生与其前体物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有机气体之间存在复合相互作用以及SOA形成机制复杂,目前对不同有机气体混合体系中SOA的形成认知还比较匮乏。因此,深入了解有机气体多源、复杂的相互作用,摸清有机气体的大气氧化机制、SOA的形成及影响等对深入理解真实大气有机气体化学演变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旨在了解复合体系有机气体氧化生成SOA的相关研究进展。一方面总结了复合体系有机气体产生SOA质量浓度、产率、成分、挥发性、光学性质等的变化,侧重于实验室复合体系有机气体氧化对SOA形成的多重影响以及SOA组成元素、分子构成的变化特征,并总结了目前实验室基于模型对复合体系SOA生成的模拟研究和拟合情况;另一方面探究了环境因素,如相对湿度(RH)、温度(T)以及无机气体,如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对复合体系有机气体形成SOA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有机氮化合物是大气氮沉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氮循环的贡献不可忽视。介绍了大气中有机氮化合物的组成、测定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大气有机氮化合物向海洋沉降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6.
利用不同的污染物质在被臭氧氧化时发光特性不同的原理检测水质污染。检测出来的发光光谱与不同污染源的特征光谱进行对比,辅助发光时序等特征,检测几种污染物的含量和确定污染源。对涉及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7.
珠江口硒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庆祯  张经  简慧敏 《海洋学报》2006,28(1):152-157
硒属于硫族元素,在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上,硒与硫、碲相似.它和砷一样也是一种类金属物质.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岩石、土壤、沉积物、水体、生物体以及大气环境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硒.硒是生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一方面表现出重要的生物功能,另一方面在较高浓度下也表现出毒性,摄入过多可导致动物和人硒中毒[1].在陆源硒向海洋的输送中河流占重要贡献,河流可能是溶解硒输入海洋的主要来源[2,3].河口区是陆地径流与海水相互混合的地带,其中发生的反应直接影响元素的入海通量,因此研究河口化学元素的行为对估计河流向海洋的输入及建立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1 Introduction Interfacial waves travelling alo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fluids of different densities can be often observed in subsurface layers of the ocean since the upper subsurface layer is warmer over much of the o- cean (Umeyama, 2002). They are…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联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TOC-IRMS)技术,探讨了高温氧化法测试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根据溶解有机碳的组成特征,从氧化难易程度、分子结构等方面选取5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咖啡因、葡萄糖、邻苯二甲酸、乙酸钾和腐殖酸钠,配置成DOC溶液。通过改变溶液碳含量、氧化温度、通氧量大小,载气流速等参数,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DOC碳转化率及δ13C值的影响。TOC-IRMS在氧化温度850℃,通氧时长20 s(流速10 cm3/min),载气流速80 cm3/min的条件下,测得5种化合物不同浓度DOC溶液的平均碳转化率为95.69%~103.57%;δ13C值与标定参考值基本一致,差值范围为-0.82‰~0.55‰。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测得不同类型水样的DOC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7%,δ13C值的标准偏差小于0.2‰,结果表明TOC-IRMS联用在线高温氧化法测定不同类型水样的DOC含量...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