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7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365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2 毫秒
991.
正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重点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课题的综合研究成果——《中国及邻区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在广泛收集研究中国及周边毗邻地区资料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亚洲地质矿产概况、中国及邻区主要构造单元与成矿单元及地球物理场特征;通过编制1∶100万中南蒙古-大兴安岭、兴都库什-西昆仑和三江-湄公河等三个重要跨境成矿带的地质、  相似文献   
992.
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矿床位于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北亚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上元古界歪头山组炭质绢云石英片岩内,严格受构造条件控制,含矿层受热液作用影响产生不同蚀变,尤其硅化与矿化的关系最为密切。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笔者在对矿带内地层、岩石、构造、围岩蚀变等较为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3.
广西武宣―象州地区铅锌成矿带处在广西三级构造单元来宾凹陷和大瑶山隆起的结合部位,大瑶山背斜西翼.盘龙铅锌矿随着开采的深入,人们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的认识有了提高,展开就矿找矿,加强深部找矿,于2011年提交了-150m 标高以下铅锌金属量120万吨,矿床规模为大型矿床.盘龙铅锌矿床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对在武宣―象州铅锌成矿带内的老矿山及外围继续寻找铅锌矿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武宣―象州地区铅锌成矿带地质概况,结合盘龙矿区深部找矿实例,讨论了本区进行深部的找矿前景及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994.
中国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及成矿背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钼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钼矿床四百余个,它们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本文在钼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钼矿床和含钼矿床的成矿年代(依据辉钼矿Re-Os年龄),结果显示我国钼矿床空间上可分为东秦岭-大别、兴-蒙、长江中下游、华南、青藏和天山-北山六大钼成矿带;成矿时代上,钼成矿作用分为古元古代(1882~1804Ma)、早古生代(480~420Ma)、晚古生代(412~260Ma)、中生代印支期(251~209Ma)、中生代燕山期(194~77Ma)和新生代(65~13Ma)等六个阶段,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元古宙形成的钼矿床分布于东秦岭-大别钼成矿带,古生代钼矿床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山钼成矿带,中生代钼矿床在中国东部广泛分布,新生代钼矿床全都分布于青藏钼成矿带。我国古元古代钼矿床(1882~1804Ma)形成于古陆块之间俯冲碰撞背景下的岛弧环境(东秦岭-大别);早古生代钼矿床(480~420Ma)形成于不同构造单元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岛弧或陆缘弧环境(东秦岭-大别、兴-蒙和华南);晚古生代钼矿床(412~260Ma)形成于古亚洲洋壳俯冲的岛弧环境(兴-蒙);中生代印支期钼矿床(251~209Ma)形成于板块碰撞及后碰撞背景(东秦岭-大别、兴-蒙和天山-北山)或洋壳俯冲的背景(青藏);燕山期钼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转向及其后伸展体制下岩石圈减薄拆沉环境(东秦岭-大别、兴-蒙、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燕山晚期钼矿床(85~77Ma)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背景(青藏);新生代(65~13Ma)钼矿床形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及其后的伸展背景(青藏)。我国钼成矿作用受到了环太平洋构造带(东秦岭-大别、兴-蒙、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中亚造山带(天山-北山、兴-蒙)和特提斯构造带(青藏)三大构造体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地质演化和巨型成矿带划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14,33(3):471-485
随着中亚成矿域地质矿产研究的不断升温和新资料的不断积累,学术界对其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的认识出现诸多争议和矛盾。文章主要基于前苏联时期有关中亚地区的地质资料,并结合近年来地质矿产勘查新进展和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梳理了中亚成矿域核心区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划分出中亚成矿域核心区的成矿省和巨型成矿带,论述了重要成矿带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在中亚成矿域核心区划分出4个成矿省:阿尔泰成矿省、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楚伊犁-天山成矿省和西南天山成矿省,并重点论述了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和楚伊犁-天山成矿省的地质特征以及其中的巨型成矿带。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由4个巨型成矿带(含11个大型矿集区)组成:扎尔玛-萨吾尔成矿带、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成矿带、阿科斗卡-巴尔鲁克成矿带和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楚伊犁-天山成矿省由4个巨型成矿带(含22个大型矿集区)构成:莫因特-阿拉套-赛里木成矿带、楚伊犁-博洛霍勒成矿带、伊赛克-阿吾拉勒成矿带和卡扎尔曼-那拉提成矿带。文中所提出的成矿省和巨型成矿带划分方案依然是初步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我们期待着发现更多大型矿床和矿集区,使中亚成矿域核心区更丰富、更完善。地质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新数据的不断补充,必然带动科学认识的提高和深化。  相似文献   
996.
岩石圈结构和深部过程对理解成矿带和大型矿集区的形成十分重要。岩石圈尺度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将在地壳中留下各种结构的或物质的"痕迹",这些"痕迹"可以通过地球物理的手段去探测。为深入理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作者在国家深部探测专项(SinoProbe)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包括宽频地震、深地震反射、广角反射/折射和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和反演结果取得一系列新发现:(1)成矿带上地幔顶部存在低速体,在中心深度300km处有一向SW倾斜的高速体;(2)S波接收函数证实成矿带岩石圈较薄,只有50~70km;横波分裂结果显示,成矿带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和强度与邻区有较大区别,显示平行成矿带(NE-SW向)的上地幔变形和流动;(3)深反射地震揭示成矿带上地壳曾发生强烈挤压变形,以紧闭褶皱、逆冲和推覆为特征;在宁芜火山岩盆地、长江断裂带和郯庐断裂之下出现"鳄鱼嘴"构造,指示上下地壳在挤压变形过程中解耦;深反射地震证实发生过陆内俯冲和叠瓦,并认为是岩石圈增厚和拆沉的主导机制;(4)广角反射和大地电磁反演给出了跨成矿带地壳剖面的速度和电性结构,速度和电阻率分布总体上与构造单元相吻合。本文分析和解释了这些发现的地质意义,并结合近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提出了成矿带地球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中、晚侏罗世陆内俯冲、岩石圈拆沉、幔源岩浆底侵和MASH过程造就了长江中下游世界级成矿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7.
为科学治理武夷山麓崇阳溪,提出了崇阳溪武夷山城区段“近自然工法”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和修复工程。结果表明:1)采用碎石滩壅水、生态防护等近自然工法可解决山区性河道行洪能力提升与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2)合理营造丰枯季水位下的生态景观是山区性河道整治的关键,必要的生态堰坝加过流、过鱼设施是山区性河道整治一项重要技术措施;3)维护河流形态多样性是“近自然工法”治理河流的核心,滩岛及两岸植物应以当地植物为主,景观设施应以简单、保护为主。工程已连续遭遇了两次大洪水考验,既满足河道行洪安全,又营造了河道自然形态,取得了良好的安全生态和环境景观效益,达到了“水美城市”的建设目的。  相似文献   
998.
999.
刘诚  李含  孙彪  叶高峰  郝子琼  薛东旭  邓安东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07-2022010007
寨上金矿是中国西秦岭构造带内一个重要的超大规模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以往对该金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学、年代学和成矿特征等方面,缺乏地球物理工作的系统梳理。本文以贯穿研究区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及激电工作为主体研究寨上金矿的深部结构,结合地质资料建立了矿区典型地质—地球物理解释模型,探讨成矿机制,总结寨上金矿赋矿标志,推测可能的矿体赋存位置和深度范围。研究表明,寨上金矿总体位于扎麻树—卓洛背斜,以区内深大断裂为界,分为成矿条件、深部电性结构均有所差异的南、北矿带两部分,矿化主要赋存于构造薄弱地带,区域地球物理证据表明近地表未出现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其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与区域性深大断裂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则不吓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西藏谢通门县境内,矿区发育大量钾长花岗斑岩,其与铅锌成矿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其开展岩石学、LA- MC-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区内钾长花岗斑岩岩石成因、侵入时代及其与铅锌成矿之间的关系。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钾长花岗斑岩具高硅、富钾而贫镁特征,A/CNK值介于1. 08~1. 38之间;REE具有较明显中等负Eu异常,总体呈现右倾的轻稀土富集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K、U、Th、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Ba、Sr和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钾长花岗斑岩属分异的S型花岗岩。锆石U- Pb测年结果显示,钾长花岗斑岩侵位年龄为14. 18±0. 15 Ma,系中新世岩浆作用产物,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伸展背景下的引张构造有关,并与冈底斯成矿带中新世大规模斑岩侵位时代和相关斑岩型铜(钼)矿化时代一致,可能具有相同的成岩成矿环境,这为在该成矿带西段寻找与斑岩有关的铅锌矿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