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9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林宇 《地质与勘探》2014,50(1):58-66
[摘要]桂西靖西念寅铝土矿不整合于早二叠茅口灰岩之上,分析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其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对念寅原生铝土矿、堆积型铝土矿及其围岩的11个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含量测试,并同靖西、平果等地各类铝土矿、茅口灰岩等样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念寅铝土矿主量元素主要SiO2、Fe2O3、Al2O3、TiO2组成,Al2O3与Fe2O3和SiO2呈负相关;(2)念寅铝土矿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茅口灰岩配分曲线趋势一致,具有ΣREE富集、LREE与HREE分异且LREE相对富集、Eu负异常等显著特征;(3)念寅铝土矿显示出被动大陆边缘地带海相沉积的典型特征,原生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下伏的茅口灰岩。  相似文献   
22.
锰矿是广西的优势矿产之一,查明的资源储量位列全国第一,且资源保障程度高、分布高度集中、开发潜力大.文章根据新一轮重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分析了广西锰矿资源禀赋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对锰矿资源的需求及保障程度进行研究.为保障广西锰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提出对锰矿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实行保护性开采,延长锰产业链;对氧化锰矿的开采进行宏观调控,开展资源富集区深部碳酸锰矿勘查,加强低品位碳酸锰矿的可选性试验研究;适当增加进口优质锰矿与国产锰矿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23.
本文简介了桂西金矿勘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认为该区金矿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并对今后找矿勘查与开发利用提出了6条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24.
文章主要论述桂西上、下二叠统平和示整合接触面上的上二叠统断裂破碎带型金矿床矿石矿物,结构构造,矿石化学组分特征等,并探讨矿床的成因条件,预测该类矿床在桂西地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5.
桂西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是广西近年来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本文在大量地质勘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对金牙、高龙两个典型矿床的综合研究进行了总结。论述了该类型矿床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并对成矿条件进行初步分析,探讨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6.
桂西下三叠统牙形石序列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舜新 《现代地质》1990,4(2):1-15,T002
桂西下三叠统为海相沉积,根据其岩性、厚度、化石类型等诸方面的明显差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作登型和太平型。本文详细研究了桂西两种类型下三叠统的牙形石,认为不同类型的下三叠统具有不同的牙形石序列。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桂西下三叠统牙形石序列予以重新厘定。补充了作登型下三叠统的Neogondolella carinta带;指出作登型下三叠统不宜建立Platyvillosus costatus带;在太平型下三叠统Dienerian阶—Spathian阶中新建了Pachvcladina erromera带,Platyvillosus costatus带,Pachycladina obliqua-Parachirognathus delicatulus带和Neospathodus triangularis带;指出了每一个牙形石带的性质并与作登型下三叠统牙形石序列进行了对比。本文还从事件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两个角度,对桂西二叠一三叠系界线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国家辉 《地质与资源》1996,5(4):266-278
本文分析了金在表生氧化带的地球化学性状,具体研究了桂西北地区超微粒浸染型金矿典型矿床表生氧化带中金的氧化淋滤和富集——矿体及矿石特征,气候条件,矿体赋存标高、剥蚀深度及具体出露情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氧化带发育情况及氧化壳类型,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和品位变化——以及保存条件等。总结出该区氧化矿形成的十项有利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对本区该类型金矿氧化矿的找矿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张知春 《地质与勘探》2020,56(2):277-287
桂西北林旺金矿是近年来右江盆地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位于乐业碳酸盐台地边缘乐业-浪全同生断裂带上。通过对矿区进行野外调查、岩矿鉴定并结合勘探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发现I号矿体群与断裂、褶皱的时空联系具有构造分带的特征,以F1断层为界,上盘褶皱鞍部发育石英杂砂岩夹粉砂质泥岩矿体,矿体近F1断层破碎带部位发育破碎的硅化构造岩带,F1下盘近破碎带部位发育强烈劈理化、炭化粉砂质泥岩带,指示矿区在印支期挤压过程中,石英杂砂岩顺着先存构造薄弱面以泥岩层为滑动系统,往上部逆冲并逐渐发生褶皱,产生许多张裂隙,成为成矿流体富集的场所。林旺金矿床是层滑-褶皱构造体系与成矿流体耦合作用的产物,分析了矿床构造成矿规律,提出了以层滑-褶皱运动机制为基础的成矿模式以及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29.
已有研究表明铝土矿中鲕粒的Al含量普遍高于基质,但鲕粒富集Al过程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桂西地区铝土矿进行宏微观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测试(EPMA)和X粉晶衍射分析,研究了矿石构造和元素地球化学变化规律,试图分析铝土矿中鲕粒生长机制。含矿岩系层序多变特征表明桂西铝土矿为陆相成因;鲕粒内部圈层Al含量大于50%,而Si含量小于1%,Fe含量波动于1%左右,证明矿石中鲕粒Al的含量比基质的高,同时硬水铝石的结晶程度亦较高;与鲕粒生成有密切关系的构造主要为凝胶和裂隙,两者为正反馈关系;胶体在分离过程中出现分凝,主要形成富铝、富硅和富铁凝胶,分凝过程中Fe、Si亲和性强,两者的迁移能力均高于Al。分析认为鲕粒形成于浅埋阶段,是一种凝胶的反复分凝过程,受控于湿润-干热气候,成鲕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充水阶段、湿润阶段和干热阶段,成核机制为脱水收缩,圈层增长机制为成胶-凝胶老化交替。铝土矿型风化壳的物质搬运过程使鲕粒的圈层停止生长,形成夭折鲕,若条件有利则形成再生鲕。首次引入磁场的概念解释了鲕粒保持浑圆形习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桂西地区铝土矿为典型喀斯特型,包括二叠系沉积型和第四系堆积型两亚类。堆积型铝土矿是沉积型铝土矿经抬升、破碎、风化,最后堆积于喀斯特洼地中形成。以平果教美铝土矿为研究对象,探索堆积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矿物的变化与元素迁移。沉积型矿石的矿物组成包括硬水铝石、鲕绿泥石、锐钛矿及少量针铁矿、金红石和高岭石;堆积型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硬水铝石、锐钛矿、高岭石及少量三水铝石和鲕绿泥石。转化过程中堆积型矿石中的硬水铝石含量明显增加,鲕绿泥石含量明显减少。沉积型铝土矿的主要化学组成为Al2O3、SiO2、FeO和TiO2;堆积型为Al2O3、SiO2、TiO2和Fe2O3。两类矿石中元素Zr 、Ba、Nb、V含量均较高,稀土总量变化大,富集轻稀土。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堆积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Al、Ba、Sr、Y等元素增加,而Si、Fe、Ti、Nb、V、Ce等元素减少,其余元素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