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06篇 |
免费 | 6019篇 |
国内免费 | 35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4篇 |
大气科学 | 19篇 |
地球物理 | 3818篇 |
地质学 | 18988篇 |
海洋学 | 944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1131篇 |
自然地理 | 2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333篇 |
2023年 | 552篇 |
2022年 | 776篇 |
2021年 | 704篇 |
2020年 | 692篇 |
2019年 | 633篇 |
2018年 | 498篇 |
2017年 | 585篇 |
2016年 | 619篇 |
2015年 | 689篇 |
2014年 | 1017篇 |
2013年 | 777篇 |
2012年 | 996篇 |
2011年 | 970篇 |
2010年 | 811篇 |
2009年 | 853篇 |
2008年 | 860篇 |
2007年 | 706篇 |
2006年 | 775篇 |
2005年 | 646篇 |
2004年 | 757篇 |
2003年 | 720篇 |
2002年 | 738篇 |
2001年 | 773篇 |
2000年 | 698篇 |
1999年 | 741篇 |
1998年 | 725篇 |
1997年 | 696篇 |
1996年 | 719篇 |
1995年 | 706篇 |
1994年 | 664篇 |
1993年 | 573篇 |
1992年 | 603篇 |
1991年 | 514篇 |
1990年 | 471篇 |
1989年 | 387篇 |
1988年 | 90篇 |
1987年 | 88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27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9篇 |
194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古河谷砂岩型铀矿主要位于二连盆地,最典型的当属古河谷中东段的巴彦乌拉、赛汉高毕和哈达图铀矿床。目前对古河谷西段(脑木根西南侧)的研究和控制程度较差,通过对乌兰察布凹陷西部脑木根次级凹陷新乌苏地区地面地质调查、土壤氡气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同时对整个二连盆地中西部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研究,对乌兰察布凹陷西部古河谷构造、建造特征、地面物化探异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将前人圈定的含铀古河谷向西侧扩展至新乌苏一带,并依据古河谷构造、建造特征、地面物化探异常特征总结了古河谷砂岩型铀矿成矿远景预测模型,用以优选古河谷成矿有利地区并确定含矿异常区和砂体位置。 相似文献
132.
133.
笔者在研究有关文献和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后发现.地洼学说近十余年来进展显著,科研成果累累.被称为当代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但系统地研究其成长过程尚欠缺.为了促进地球科学的不断发展。总结经验与教训。扩大学科间的交流.本文重点论述了地洼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进展阶段与特点;发展总体趋势;学说的前景和展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4.
135.
通过重力资料的处理解释,对天津地区的断裂构造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断裂为该区的主控断裂,具有规模大、控制性强、长期继承性活动的特点。、级断裂多为控制、分割构造单元内部不同类型构造(区带)的分界线,对局部构造单元的形成、发展、演化及沉积建造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多数断裂的活动具有阶段性、长期继承活动的特征,其活动性在不同发展阶段或同一阶段内有所不同。形成了以规模较大的断裂为主干的断裂构造系统,平面上交织为以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为主,南北向为辅的构造格架,断裂均为隐伏断裂。同时,推断该区、级断裂生成较早,多为古生代、中生代,多数断裂自形成后经过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具有多次复活、长期活动的特点。、级断裂生成较晚,多为古近纪,活动强烈,古近纪为强烈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136.
137.
漳州断陷盆地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断陷盆地地震性质、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研究了漳州断陷盆地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研究结果认为,漳州盆地北西向九江下游西溪断裂是该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38.
近距平行地质构造环境中的得荣一号隧道开挖掘进至深埋段以来曾多次出现大变形问题,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并制约工程建设工期。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控制隧道围岩大变形,根据大变形洞段监控量测数据、围岩变形特征及初期支护变形破坏特征,对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受控因素、变形破坏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大变形是在软弱围岩、破碎岩体结构、高地应力、地下水及严重偏压等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下,受工程因素的促发影响,主要由软岩塑性流动变形、塑性剪切滑移变形、陡倾层状弯曲变形和累进性松脱扩展变形机制复合而致。在此基础上,根据现行交通行业规范结合隧道大变形洞段变形特征,总结公路双车道隧道施工现场围岩大变形分级判定综合指标方案,为指导隧道施工设计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