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月1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通过视频和电话连线,向正在冰雪极地和辽阔大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的科考队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并考察了海洋预报和卫星应用工作。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  相似文献   
92.
Dear Colleagues, This is a call for papers for a 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APS) focused on "AFoPS Meeting 2012". We hope that you might consider submitting a paper to this special issue, and we encourage you to share this announcement broadly with interested colleagues. The special issue is focused on AFoPS Meeting 2012, which was held in Delhi, India in August of 2012. This issue will provide a forum summarizing recent advances on Asian polar expeditions and researches during 2012 or earlier years.  相似文献   
93.
王雪英  赵琦  焦雨歆 《极地研究》2008,20(3):258-264
极地维管植物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极地维管植物在结构、生理、遗传和起源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以及遗传多样性的特点、拓殖和起源方式。由叶片超微结构显示出叶绿体突起、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紧密相连等结构特点与植物适应极地环境有关。低温和长日照下糖类和蛋白质积累、酶活性的保持或提高、与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保证了植物在严酷环境下的生存。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随紫外线和光强度而变化,从而保护植物免受强辐射的伤害。极地地理和气候环境影响了植物遗传多样性和拓殖方式。南极植物(发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流动主要发生在邻近群体之间,其拓殖方式符合步石模型。北极植物则存在着长距离拓殖。多领域的研究观点表明,维管植物最有可能通过鸟类的帮助而迁入南极。  相似文献   
94.
95.
《地理教学》2008,(9):47-48
正在执行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任务的极地破冰船“雪龙”号28日13时36分(北京时间)在距美国阿拉斯加州诺姆港6海里的海域锚泊,这标志着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第一航段——白令海的定点考察作业任务。  相似文献   
96.
陈曦  王成善  黄永建 《现代地质》2011,25(3):409-418
白垩纪被认为是两极无冰的典型温室气候时期,但近年来对于白垩纪存在短暂冰川甚至是极地冰盖的猜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前人提出的冰川或气候变冷证据,如冰川遗迹、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事件以及δ18O正偏事件等,总结了白垩纪可能存在冰川的时期,包括Berriasian Valanginian之间、Valanginian晚期、Barremiana期、Aptian Albian之交、Albian Cenomanian之交、Cenomanian中期和末期、Turonian中期、Coniacian中期、Santonian早期、Campanian晚期、Campanian Maastrichtian之交和Maastrichtian末期等。对这些证据的有效性进行详细的讨论,同时也对白垩纪冰川的可能成因进行探讨。笔者认为,白垩纪即便存在冰川,也是小规模、短暂地存在,因此,精确的年代学约束是进行白垩纪冰川研究的前提;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下的气候波动是白垩纪形成短暂冰川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97.
一、设计思路 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断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讨论、表达思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彰显,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相似文献   
98.
99.
《极地研究(英文版)》2010,21(2):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00.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s widely used in Polar Regions, and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 (MOD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atellite sensors in the domain of remote sensing. In this article, MODIS sensor, including the information of its satellites, its system constitutes, its hardware characteristic, its large spectra and usual application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first. Then, there is a particular introduction of MODIS's use in Polar Regions, which refers to the polar physiognomy, polar atmosphere and polar ocean, with citing many examples. At last, view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ODIS and its series sensors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the improved applications in Polar Region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