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820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514篇
地质学   2022篇
海洋学   32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业缘对环渤海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与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业缘对环渤海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于就职地来说,受业缘影响,海外人才选择回流至母校或者母校所在城市的倾向较明显;人才回流区位选择的规律性明显,主要倾向于流向直辖市、省会、副省级等高等级城市,尤以北京最为集中;从母校所属地来看,人才主要集中于环渤海地区周边的直辖市、省会或副省级城市等高等级城市。与化学学科相比,工程与材料科学学科人才在业缘的影响下,回流至母校所属地的倾向更明显,其母校与就职城市之间分别形成“”型与“爪”型的空间结构特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区位影响因素中,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对海外人才回流区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市等级和陆路平均通达性,而业缘变量同其他变量对海外人才具有一定吸引作用,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2.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公用大气环流模式(CAM5.1)研究我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AM5.1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环流的季节性转变。南海夏季风在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的影响下提前2候爆发,并且可能是影响1993年后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的重要原因。人为气溶胶使得低纬度地区的东西风分界线在5月中旬明显向东扩展,南海地区出现显著的西/西南风差值气流,同时赤道纬向西风提前向北增强。人为气溶胶中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含量的季节变化通过改变大气的热力结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低层环流场,减弱夏季风前期北上的西南风暖湿气流,而相反地增强了其盛期在华北地区的偏南风分量,造成东亚夏季风北边缘从5月上旬—6月初缓慢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后在7月中旬加速向北推进,且到达的最北位置要偏北1个纬度。  相似文献   
993.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由挤压走滑向走滑伸展构造的转换地带,成为研究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扩展过程的重要构造部位。在西秦岭地区发育的一系列新近纪盆地作为高原物质向外扩展的载体,记录了扩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构造活动和演化信息。文中选择位于成县-太白山断裂内的安化-成县盆地,通过对该盆地沉积过程与构造变形方面的详细研究,确定了盆地在新近纪晚期的两阶段构造演化历史。早期受迭部-白龙江、成县-太白山弧形断裂左行走滑的影响,在弧顶及以东位置发生走滑伸展,形成长条形的地堑半地堑盆地。同期沿青川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以及西和断裂分别形成了汉中盆地、武山盆地、天水盆地以及西和盆地。这些走滑断裂向东扩展可能控制了渭河地堑约9 Ma以来的NWSE向伸展,并伴随华山、太白山以及西秦岭东段10~4 Ma的快速隆升。在4.2~2.5 Ma期间,受断裂运动学调整的影响,西秦岭地区新近纪盆地遭受挤压而发生构造反转。新近纪盆地的形成与反转历史清楚地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新近纪晚期向东构造挤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4.
JGR杂志97卷B8期是世界应力图项目的专辑。该专辑总结了1986年至1990年期间国际合作研究世界板内应力场的新成果,本文对这些成果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95.
浙西前震旦纪双层基底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北前震旦系由双溪坞群(Pt2s)和河上镇群(Pt)两部分组成,并成为双重基底结构,构成浙皖赣交界处晚元古代江南古岛弧和富阳一带龙门山古岛弧的主体。下构造层双溪坞群由平水组细碧岩、北坞组英安质玻屑凝灰岩、岩山组沉凝灰岩和章村组酸性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构成,并具低绿片岩相变质。上构造层河上镇群由骆家门组底砾岩、硬砂岩、浊积岩,虹赤村组岩屑砂岩和上墅组安玄岩、流纹岩组成。两构造层之间的神功运动面构成了广泛的区域不整合,并使上下变形变质程度和构造样式有明显差异。上墅组之上有震旦系志棠组(休宁组)广泛不整合复盖。研究表明:浙西北区前震旦系是晚元古代造山作用连续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总体构成以岩浆弧为特色的扬子板块南东边缘。  相似文献   
996.
俯冲板片形貌特征和活动大陆边缘演化体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俯冲时,上覆板块的边缘可以以沟—弧—盆体制发育,也可以不发育弧后拉伸盆地.为什么同属上覆板块边缘但可以这二种完全不同的体制演化是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查阅大量最新文献的基础上认为造成这二种不同演化体制除了与俯冲作用的年代学特征有关外还可能主要与俯冲板片的形貌不同所导致局部地幔对流方式不一有关.由于俯冲的倾角,俯冲达到的最大深度以及俯冲板片在670km上下地幔过渡带处保存的形态等因素不同,造成仰冲板块边缘之下软流圈对流方式不一.从而,造成弧体近陆一侧是否将发生岩石圈拉伸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97.
青海省贵德—共和—同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干流流经这3个盆地.为了解该区全新世以来河流侵蚀所指示的构造和气候信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地质资料,采用地质剖面网,计算了全新世以来3个盆地的侵蚀量.首先,通过一系列地质剖面选取代表更新统沉积顶面的样本点,恢复盆地内部更新统最小古沉积面,最大限度地排除更新统沉积之后因侵蚀作用造成的误差;然后,将恢复的更新统最小古沉积面DEM与现今DEM进行差值运算,获得全新世以来的最低侵蚀量和侵蚀速率.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的侵蚀速率在接近高原内部的同德盆地最小,在高原边缘的贵德盆地最大.这种侵蚀速率在空间上的差异表明,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表隆升有大于其内部隆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8.
汶川地震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发生了多次ML≥4.0地震,本文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采用CAP方法计算得到了31次ML≥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表明:受汶川地震的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应力场的调整过程使得中等地震分区、丛集活动,地震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31次中等地震的最大主应力方位显示,祁连山地震带优势方向为NE向,甘东南地区近EW向,表明区域应力场呈现局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了工字型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同时提出了一种在柱底部区域翼缘贴焊钢板的底部加强型工字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3个不同构造的工字形钢管混凝土柱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模型1为普通工字形钢管混凝土柱,模型2为工字形截面两翼缘外侧贴焊钢板的钢管混凝土柱,模型3为工字形截面两翼缘周边均贴焊钢板的钢管混凝土柱。分析了各模型的破坏特征、承载力、刚度及退化过程、延性和滞回耗能特性。给出了工字形钢管混凝土柱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符合较好。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底部加强型工字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普通工字形钢管混凝土柱相比,承载力明显提高,延性和抗震耗能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正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由叙事性课文,阅读材料板块、活动板块组成,其中"活动"板块的份量很大,占40%左右,几乎每一个专题都有一个"活动",每一节课程内容都安排了2-5个"活动"。活动板块主要由材料(包含文字叙述、图表、案例)和设问组成,是教材和教学的主体,紧扣叙事性课文,既是对正文的扩展和加深,同时又是巩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