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91.
以大兴新航城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建立的地下水—地面沉降模型,得出了以《北京市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3-2020年)》为目标,新航城地区2020年实现规划目标的地下水开采方案。计算表明,将礼贤、榆垡、庞各庄的第一、第二含水层开采量减少30%,其余地区均减少开采量的10%,第三含水层停止开采条件下,将满足《北京市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3-2020年)》中2020年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92.
杨柳林  陈广兵  王坤 《地下水》2022,(3):264-266
城市水利景观是构成城市现有生态景观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城市水利景观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是否达到科学性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城市水利项目的基础设施功能价值发挥。目前在生态理念的思路指导下,城市原有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应当实现必要的整改优化,充分展现出城市水利景观在维持城市水生态平衡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意义。因此,文章探讨了城市水利景观在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总体规划设计思路,合理给出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3.
基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gPhone重力仪2016~2020年的观测数据,研究其背景噪声(仪器噪声和环境噪声)水平,分析2020年武汉封城前后背景噪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gPhone重力仪的噪声水平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交替时期(5月中旬)最小,秋冬季节(9月至次年2月)较大;2)2016~2020年gPhone重力仪的地震噪声等级(seismic noise magnitude, SNM)范围为3.500~4.278,亚地震噪声等级(sub-seismic noise magnitude, SSNM)范围为4.456~6.136;3)武汉封城期间(2020-01-23~04-21) SNM日变化值较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2020-04-22武汉全面恢复公共交通,SNM日变化值恢复到以往水平。  相似文献   
194.
陈再齐  姚华松 《热带地理》2019,39(1):108-116
以古代广州港—城空间关系的发展演化为实证案例,采用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代长时间跨度视角下港—城空间关系发展演化的规律特征。结果表明:城市与港口发展之间形成了唇齿相依的紧密联系,港—城空间关系发展演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古代港口具有重要的交通和商贸功能,码头毗邻地区往往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商贸区;港口通过毗邻城市功能区的发育,影响城市空间拓展的方向;自然环境变迁、航运技术变革、交通商贸变化以及政治军事的考量等因素综合作用,驱动港—城空间关系不断发展演化;古代广州港—城空间关系的演化模式明显有别于西方学者归纳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95.
中国城城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流动规律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人口城城流动日益成为中国人口流动的重要形式背景下,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别探讨城城流动人口空间流动的结果、过程和成因,也就是探讨城城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流动轨迹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城城流动人口倾向于向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流动,同时在流动过程中会考虑空间的邻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以及高水平教育医疗设施的差距是诱发城城人口流动的内在动力,而在实际的流动过程中会综合考虑由于空间摩擦而产生的金钱成本、心理压力等障碍;同时,已有城城流动人口存量会通过减少适应流入地的成本、提供相应的生活和就业信息等方式降低流动成本,刺激城城流动人口按照已有路径流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人口流动的阶段划分,认为中国人口流动仍然处于从小城镇进入大城市的阶段。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依据人口流动的自然规律,鼓励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并通过发展副中心和卫星城等形式疏散中心区功能,推动城市郊区化发展才符合城市发展的自然逻辑。  相似文献   
196.
先后征地近万亩,拆迁安置农民1000多户,没有引发一起群防事件。几年来,信阳工业城管委会和国土资源分局高度重视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平安征地、和谐拆迁的路子,使拆迁农户家家都存有发展基金,每位失地农民都办理了养老保险,保障了生活水平不降低,从而促进了社会和谐,确保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7.
世纪之交,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到了关键时期,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在这重要的历史转折时刻,确定21世纪初城市发展战略已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从比较优势来看,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发展海洋科技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青岛市...  相似文献   
198.
作为贯穿城市区域的重要通道,高铁的网络性与外部性使其呈现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但现有研究缺乏对高铁多维空间效应的系统性分析。鉴于此,研究立足高铁的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从城市内部、边界、区域3种尺度,架构不同尺度条件下可达性评价方法,系统测度高铁对于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综合空间影响。结果发现:(1)“一城多站”已成为长三角城市高铁站点空间组织的普遍模式,高铁使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城的联系更加紧密,高铁公交化时代融城化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尤其对于浙江省而言,高铁已经成为其内部城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城联系的重要纽带。(2)高铁已经成为重组相邻城市间生产、生活的关键纽带和桥梁,但从邻界尺度可达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同城化发展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当前已初步形成7个同城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且基本围绕长三角重要中心枢纽城市(上海、南京、杭州、温州、合肥、徐州、无锡)展开。(3)高铁具有明显的中长途运输优势,使得其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更大,高铁影响下长三角一体化格局呈现较为明显的“Z”字型格局,且已经向西延伸至合肥,但周边城市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程度依旧较低。  相似文献   
199.
在华南中,新生代红盆中存在一系列由元古宇-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地质体,突起于红盆之中。许多学者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笔者对沅麻盆地南段主体由板溪群,震旦系统组成的黔城推覆体群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成因与印支期以来川,黔,湘地区存在的,由南东向北西推覆的区域性构造事件有关,其形态,结构与国内外许多典型的推覆结构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0.
兰州新区是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其大范围的平山造城导致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严重威胁了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兰州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BAS-InSAR)技术对覆盖研究区2017-05—2021-02的58景升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研究区地面沉降的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验证了SBAS-InSAR的测量结果,探讨了影响地面沉降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兰州新区地面沉降主要集中于平山造城的区域,面积约33.5 km2,最大沉降速率为-68 mm/a。地面沉降在空间上随着挖填方工程的开展向新区的东南方向发育,且地表呈长期持续的沉降过程。地面沉降与平山造城工程、挖填方厚度、地质、道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平山造城工程控制地面沉降的范围,填土厚度则控制了地面沉降的量级,而人工填土的性质是引起地面沉降的内在因素,同时道路建设会加快地面沉降的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新区的持续安全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