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803篇
海洋学   4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Molar-tooth carbonate refers to a sort of rock that has ptygmatical folded structure comparable to the ivory. This kind of carbonate exists in a special time range (from Middle to Neoproterozoic). Its origin and the possibility to use it i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the paleocontinent is the key task of the IGCP447, a project on Proterozoic molar tooth carbonate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2001-2005). The importance lies in that the molar-tooth structure is the key to solving problems related to Precambrian biological and global geochemical events. The molar-tooth structure i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Development and recession of such carbonates have relations with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early lives and abrupt changes in sea carbonate geochemistry.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researches on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Sr isotope of molar-tooth carbonate in the Jilin-Liaoning and Xuzhou-Huaiyang area, the authors hold that it can be used as a marker for stratigraphic sequence and sedimentary  相似文献   
992.
金属元素调控在水华治理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湖泊和河流等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水华的形成机理、临界发生条件、治理等做了简要介绍,针对近年来兴起的生物控制治理水华的技术,结合抗菌技术的研究成果,探讨通过对湖泊水体中的微量元素,特别是抗菌金属元素的调控来治理水华的新技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3.
东大滩锑金矿微生物预氧化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祥 《陕西地质》2001,19(1):93-98,102
介绍了东大滩难浸金矿石微生物预氧化的方法及结果。东大滩石英脉型锑金矿石因金被毒砂包裹而难浸,采用微生物预氧化处理后全泥氰化金的浸出率由原来的17.04%提高到70.80%,柱浸由15.39%提高到63.02%,且酸耗较低,各项指标合理,是解决该类矿石难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对川西北地区一些典型金矿区的地质-土壤剖面分析显示, 土壤微生物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芽孢计数分布可以指示下伏基岩的金矿化. B. cereus芽孢计数的异常区位于矿体的顶、底板, 而在矿体出露地表处, 芽孢计数出现极低区. B. cereus芽孢计数还进一步受到非矿化因素特别是土壤类型的强烈影响, 使不同矿区芽孢计数的背景值不同. 这种微生物学找矿法在远景区范围内, 或在矿区的勘探中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 但要使该方法能很好地应用在区域化探中, 必须建立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不同土壤类型)的芽孢计数背景值数据库.  相似文献   
995.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与出水效果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与出水效果之间的关系,直接涉及到系统的大小与出水效果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各污染组分的去除率与水力停留时间之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角度出发,就此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结果表明,各污染组分的出水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之间的关系严格地说,是一处类指数关系,它实际是一条直线和一条负指数曲线叠加而成,而并非纯指数关系,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不同系统的处理效率可以通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T进行对比评价。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可以围绕反映系统净化能力的综合指数KT,从提高系统内微生物活性的角度出发,以减小系统的占地及投资。.  相似文献   
996.
Theeco environmentalpollutioncausedbyminingdevelopmentisaworldwideproblem ,whichhasarousedever increasingattentionofscientists.Inadditiontovegetationdestructionanderosionofcultivatedlanddirectlycausedbyminingdevelopment,scientistshaveplacedmorefocusontheenvironmentalproblemsinducedbythereleaseofharmfulsubstances ( particularlyheavymetals) .Especiallyundersurfaceconditions,thepiled upminewastes (minetailings)undergoweatheringundertheactionofaseriesofgeochemicalfactorssuchasthemineralogyofmineta…  相似文献   
997.
如何铺设价廉物美的防渗层,又不需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达到环保效果好、成本低的目的,是填埋场防渗衬垫铺设所追求的,但由于科学理论及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个目的一直没有达到。通过添加营养菌液强化厌氧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在实验室用土柱进行模拟实验及天然的土柱淋滤净化对比实验,研究了粘性土垫层土中添加营养菌液后,厌氧微生物对垃圾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的变化,得出了加入厌氧微生物菌液后,可显著地提高微生物在土中对垃圾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的结论。这为开发价廉物美的垃圾场防渗衬垫打开了思路,为有污染问题的垃圾场提供了一种用微生物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土壤石油有机污染进行治理以效率高、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易于管理而受重视。文章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生物修复的处理过程、技术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9.
微生物采油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岚 《世界地质》2002,21(2):139-141
微生物采油经过70多年发展,已成为继热驱,化学驱,气驱之后的第四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提高采收集方式有地面法和地下法两种,特点是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其采油机理为:一是改变原油组成,二是改善驱油环境,最终使原油流向井底,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00.
Microbiological and physical-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tropical forest,grassland and cropfield soils from the karst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were investigated.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natural forest to other forms of land would lead to a reduction in soil organic C(26.2%-35.3%),total N(37.2%-55.8%),totalP(32.9%-43.6%),microbial biomass C(35.4%-49.1%),N(37.2%-55.8),and P(25.8%-41.9%).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icrobial activity in terms of basal soil respiration showed maximum activity in forest soil and minimum in cropfield soil.Analysis of microbial metabolic respiratory activity indicated a relatively greater respiratory loss of CO2-C per unit microbial biomass in cropfield and grassland than in forest soil.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microbial components in soil,it is concluded that land use in different ways will lead to the reduction of biological stabilty of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