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5篇 |
免费 | 428篇 |
国内免费 | 5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9篇 |
大气科学 | 1059篇 |
地球物理 | 366篇 |
地质学 | 442篇 |
海洋学 | 499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104篇 |
自然地理 | 2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52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32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30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3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采用重量法与浊度法对闽江下游及河口海域中的悬浮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悬浮物的调查得出:平水期水体中悬浮物含量为5.67~493.8 mg/L,平均为114.2 mg/L,几乎所有的测站底层悬浮物含量高于表层。从上游向海方向,悬浮物呈增加趋势,高值区出现在琯头到英屿河段的底层,丰水期悬浮物含量为6.9~138.7 mg/L,平均为29.7 mg/L,呈中层 > 底层 > 表层的分布;同时,悬浮物浓度呈渐增之势,没出现悬浮物明显的富集。平水期温度、盐度、浊度断面资料显示,平水期上下层混合较为均匀,没有出现水体分层现象,在河口区有盐楔存在,最大浑浊带出现位置与盐度2~5.5的区域相对应。根据悬浮物的物质来源、水动力环境的分布特征,在调查时段内可将闽江口最大浑浊带划归为"海源——潮致型"。 相似文献
102.
过去曾用常规的三轴试验机研究过减小围压引起的岩石破坏。这种实验的局限性在于中等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始终保持相等。本实验使用茂木的真三轴试验机研究了单独减小最小主应力引起的岩石破坏。发现岩石的强度、变形、延性和脆性等力学性质与常规实验有明显的差异。证实了茂木在增大最大主应力引起岩石破坏的一系列实验中阐明的中等主应力效应,在减小最小主应力引起岩石破坏的实验中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肝癌动门脉分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肝癌伴动门脉分流患者的16排螺旋CT增强图像进行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并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与CT轴位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对照).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能全面、直观、多方位地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的影像征象,并能较好显示动门脉分流导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作为轴位CT图像的重要后处理技术,具有无创、直观、快速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各种影像征象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癌动门脉分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地下开采引发地面沉陷的未确知聚类预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未确知聚类预测法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开采地面沉陷的预测研究。采用开采地面沉陷的实测数据按最大沉陷量进行分类,利用各分类影响因素的均值表示各分类中心,并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由待测对象指标的综合未确知测度与各分类指标的未确知测度间的距离来确定待预测对象所属等级,给出了预测值的计算公式。经计算验证,该方法的正确率为75%。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地表建筑设施等更加安全,允许预测级高判,则正确率可达100%。针对某铁矿一观测点进行预测,并与实测数据比较,结果表明,未确知聚类预测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为开采地面沉陷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6.
为解决坝基岩体质量指标参数不确定性问题,特别是处于相邻等级分界线附近的岩体分类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优化组合权-模糊可变集的坝基岩体质量分级模型。首先选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结构面间距(Jd)、岩石质量指标(RQD)、完整性系数(Kv)、声波纵波速度(VP)和地应力修正系数(Q)等6个主要影响指标,将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然后利用改进的序关系分析法(G1法)和最大离差法分别确定指标的主客观权重,通过矩估计法优化指标的组合权值,同时借助单因素轮换法(OAT)分析指标的敏感性;最后以金沙江旭龙水电站坝基岩体的7个标准样本作为实例,应用模糊可变集模型进行坝基岩体质量分级评判,将分级结果与云模型的判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7个样本中,除岩体样本N3的分级结果存在差异外,其余样本的分级结果均吻合;根据野外实地勘测结果,样本N3属于Ⅱ类的概率高达80%,与本文分级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也弥补了云模型关于评判坝基岩体质量的不足。此外,指标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Rc... 相似文献
107.
风蚀输沙起动条件与输沙率预测是风蚀预报、沙尘数值预报与风沙地貌演化以及防沙治沙工程研究所需的关键参数,因而一直是风沙物理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稳态输沙过程,对野外实际输沙过程的预测存在相当大的误差。近年高频的实时同步输沙、风速测量显示:大气边界层近地表风速脉动强烈,因而导致野外实际输沙具有高度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风沙输运的非平稳特性与边界层湍流结构密切相关,因而会对沙粒起动条件判断、输沙率预测等产生影响。回顾了近20年中非平稳输沙研究在实验、理论以及数值模拟方面的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8.
由于模糊识别之最大隶属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某种上程度上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加势隶属原则、积势隶属原则及加权加势隶属原则、加权积势隶属原则。以此可综合考虑各种变量因素,并在最大限度上综合利用各种变量因素间的信息,以达到模糊识别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09.
110.
本文着重叙述检波器组合效应、最大炮检距的选择、深反射层的共反射点离散效应等项技术和问题。另外讨论了比较理想的深层资料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