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8篇
  免费   1242篇
  国内免费   954篇
测绘学   1367篇
大气科学   1727篇
地球物理   930篇
地质学   1821篇
海洋学   706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744篇
自然地理   2218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610篇
  2021年   682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572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468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甘肃春小麦产量时空分布及其气候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胜  王毅荣 《干旱气象》2013,(2):298-302
利用近45 a甘肃省78县区春小麦实际产量生长期(3~6月)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等资料,主要采用R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春小麦产量时空演变及气候响应。结果表明:1)甘肃春小麦产量由西向东、由北到南产量递减;2)存在河东、河西2个特别区域,春小麦在河西走廊地区高产而稳定,河东地区明显产量低且不稳定,陇中黄土高原地区最为突出;河西走廊区域产量变化与陇中反向,及河西产量偏高年份河东反而偏低,反之亦然。河东地区相关程度很高,产量变化与河西反向;3)河西走廊地区对气温响应敏感,甘肃黄土高原地区对干湿(降水)的变化敏感;4)响应最敏感区产量1991年之前变幅较小,之后变幅加大;丰欠年份相间,存在2~3 a的准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952.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51a山东临沂市旱涝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61—2011年临沂市1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临沂市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临沂市旱涝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1960年代初中期和1970年代初中期,雨涝频繁;1960年代中后期和1970年代中后期及整个1980年代,干旱频繁;1990年代到21世纪初早期旱涝交替发生,2003年以后以雨涝为主。冬春季干旱呈弱的减轻趋势,秋旱呈弱加剧趋势,夏季旱涝变化趋势不明显。北部山区、西部丘陵、南部平原的旱涝变化总体上具有相对一致的趋势,但在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早期西部丘陵的旱涝变化幅度较其他2个区域要大。全市旱涝变率在21世纪初早期最大,1970年代中后期最小,3个区域的变率总体上表现出与全市大致相同的趋势,2004年以后南部平原旱涝变率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953.
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江上游25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近1961—2012年来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过程平均出现1.54次/a,其中9月出现次数最多,10月次之,11月出现较少。秋季连阴雨日数、累积降水量分别以2.3 d/(10 a)、13.7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连阴雨开始和结束日期平均为9月9日和9月30日均表现出推迟趋势。进入21世纪后,5—9 d、10 d以上连阴雨过程的次数、80.0 mm以上连阴雨过程的次数均表现出减少趋势。金沙江下游和四川盆地东部为秋季连阴雨累计雨量及其变化速率的大值中心,四川盆地西南部为连阴雨日数及其变化速率的大值中心。9月的降水中心、雨日分布情况与秋季总体情况基本一致,10月降水中心、阴雨日数的中心出现了明显东撤,11月东撤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54.
大理州潜在蒸散量的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大理州12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日照、风速、蒸发量等观测资料,运用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大理州潜在蒸散量及湿润度指数,并对大理州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对干旱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理州潜在蒸散量东部大,南部次之,北部最小。月潜在蒸散量5月最大,12月最小,1—5月递增,5—12月递减。1994—2010的平均潜在蒸散量明显大于1961—1993年。大理州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水汽压、气温、净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风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正常年份大理州11月至次年5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  相似文献   
955.
1961-2009年新疆伊犁地区暴雨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09年伊犁地区10个自动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K 突变检验、以及周期分析等方法,分析近 49 a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年际、月、旬、空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周期变化,并对该地区近 49 a暴雨日数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49 a来伊犁地区的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107 d/10 a;暴雨主要发生在5-7月,约占总数的73.2 %,其中6月最多,7月次之;暴雨异常偏少年为1995年,暴雨异常偏多年为1996、1999、2002、2003和2007年;暴雨日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暴雨日数发生频次存在显著2.8 a左右年际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956.
利用江西省83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和Mann 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6年江西春季(3—5月)、汛期(5—7月)、秋季(9—11月)不同量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量级的暴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暴雨量在春季和秋季变化趋势平稳,而汛期在1990年之前呈减少趋势,之后呈增加趋势;其空间分布均呈“南少北多、东多西少”特征;存在准30 a和准10 a两个变化周期。大暴雨量在春季和汛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空间分布较为平均。特大暴雨发生的概率很小,主要集中在汛期,其降水量变化趋势呈“先下降、后上升”特征,空间分布集中在赣北中部和赣中东部。  相似文献   
957.
研究区下震旦统发育,出露良好,是扩充和完善我国峡东层型剖面的重要地区之一。依据岩石地层学、气候地层学的方法、及与邻区的对比,本文对桂北地区下震旦统进行了新的划分:由下向上划分为长安组、富禄组、铁丝坳组、大塘坡组和南沱组;在此基础上对区内各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冰碛泥石流相、冰筏-正常海洋相、浊流相、滨外陆棚浅滩相、滩间洼地区,并简述了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这些研究对解决整个南方震旦纪地层划分对比的统一及沉积相的时空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8.
959.
辽东潮间浅滩的综合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东潮间浅滩是我国淤泥质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位处海陆结合部,承受海水周期性浸淹,故兼有海洋与陆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共同特征。因此,潮间浅滩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构成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相似文献   
960.
王仁川 《天文学报》1995,36(3):229-236
根据等效原理及理论自洽的要求,把光速不变原理推广到弯曲时空。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坐标、坐标变换,物理量的描述与测量等最基本问题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