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436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102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周江 《中国地名》2014,(6):31-32
似天地巨变似山川移动似河川变流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颛顼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相似文献   
152.
黄炜 《中国地名》2014,(8):37-38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是与篆、隶、草、行并立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楷书的名家很多,历史上把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相似文献   
153.
王少轶  刘宝山 《世界地质》2014,33(4):780-786
张广才岭中段东风经营所一带发现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岩石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及偏铝质-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中轻稀土元素富集且缓向右倾斜,重稀土元素曲线较为平坦,为具有铕亏损的海鸥型,富集高场强元素Th、Zr、Hf,亏损Ba、Sr、P、Ti、Nb、T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其形成于大陆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LA--ICP 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岩石加权平均年龄为(850.2±2.0)Ma,形成于新元古代。构造环境显示研究区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挤压造山环境,为造山期的深熔产物。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的发现,表明研究区之前存在一古老的微陆块。  相似文献   
154.
正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是全国率先成立的古建筑专业研究设计单位,具有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设计甲级资质和建筑设计乙级资质。拥有国内一流的古建专家,技术实力雄厚。该所自成立以来,已完成设计项目700余项,代表作有:中共中央党校汇名园、中国紫檀博物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中央电视台无锡外景基地、北京万佛华侨陵园、山东龙口南山寺、天津大悲院扩建、辽阳广佑寺复建、北京一六一中学改扩建、北京历代帝王庙修缮以及华盛顿中国城牌楼、莫斯科北京饭店室内装修、扎伊尔金沙萨恩塞莱总统庄园中国园林、英国曼彻斯特中国餐馆等境外工程。  相似文献   
155.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位于北大别杂岩带南部,对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有重要的古构造和古气候环境意义。本文对该地区6个变质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花岗质片麻岩和1个变质浅色花岗岩样品得到742±38~805±7 Ma的年龄,而2个斜长角闪岩样品则得到793±11~843±72Ma的年龄。其中1个斜长角闪岩样品的年龄值(793 11 Ma)与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值(792~80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该区存在新元古代双峰式岩浆活动。秦岭(北秦岭、武当地区)–桐柏、大别和苏鲁造山带几近同时的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表明它们在新元古代时可能是统一整体,且属于扬子陆块的组成部分;大别-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雪球地球事件和裂谷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56.
Tourmaline occurs as a minor but important mineral in the alteration zc,ne of the Archean orogenic gold deposit of Guddadarangavanahalli (G.R.Halli) in the Chitradurga greenst~ne belt of the western Dharwar craton, southern India. It occurs in the distal alteration halo of the G.R.Halli golcl deposit as (a) clusters of very fine grained aggregates which form a minor constituent in the natrix of the altered metabasalt (AMB tourmaline) and (b) in quartz-carbonate veins (vein tourmaline). ~['he vein tourmaline, based upon the association of specific carbonate minerals, is further grouped as (i) albite-tourmaline-ankerite-quartz veins (vein-1 tourmaline) and (ii) albite-tourmaline-calcite-quartz veins (vein-2 tourmaline). Both the AMB tourmaline and the vein tourmalines (vein-I and vein-2) belong to the alkali group and are clas- sified under schorl-dravite series. Tourmalines occurring in the veins are zoned while the AMB tour- malines are unzoned. Mineral chemistry and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1eveal that cores and rims of the vein tourmaline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Core composition of the ve:n tourmalines is similar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MB tourmaline. The formation of the AMB tourmaline and cores of the vein tour- malines are proposed to be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D1 deformational event associated with the emplacement of the adjoining ca. 2.61 Ga Chitradurga granite whilst rims of the vein tourmalines vis-a- vis gold mineralization is spatially linked to the juvenile magmatic accretion (2.56-2.50 Ga) east of the studied area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eastern Dharwar craton.  相似文献   
157.
以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充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沉积学和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具有4个充填序列,分别代表盆地的4个发展阶段。其中,序列I为柳坝塘组及陆良组下段,沉积时限为820~800 Ma,属低密度浊流和深水饥饿沉积,代表裂谷盆地的快速沉降阶段;序列II为澄江组、陆良组上段及牛头山组,沉积时限为800~725 Ma,属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代表裂谷盆地的成熟发展阶段;序列III为南沱组,沉积时限可能为725~635 Ma,属大陆冰川沉积,代表裂谷盆地开始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转换的阶段;序列IV主要为陡山沱组,沉积时限为635~551 Ma,属潮坪沉积,为裂谷盖地层。进一步研究揭示,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由幼年期分布局限的小型同向半地堑盆地群演化为成熟期统一的大型半地堑盆地,属上叠滑脱盆地。综合研究证实,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应为陆内裂谷盆地,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8.
对于Rodinia超大陆西缘在裂解过程中是否发育巨长安第斯型陆弧存在较大争议.马达加斯加即位于古地理再造Rodinia的西缘位置,其太古宙结晶基底中出露有大量新元古代侵入体,是澄清这一争议的理想研究区.由于基性岩浆岩组分识别不足等原因,前人曾认为这些侵入岩形成于俯冲带陆弧环境.但笔者在中北部Alaotra湖地区野外考察期间发现了大量辉长质岩石,对其中典型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结晶于798~778Ma之间(最大误差估计).因此,这些辉长岩体事实上与岛内其他新元古代侵入体构成了双峰式侵入岩套,暗示了可能的陆内伸展环境.在此基础上,笔者重新审视了前人已发表的地球化学数据,发现该双峰式侵入岩套的基性组分显示富钾特征和拉斑演化趋势,局部甚至发育了强烈地钒钛磁铁矿化;酸性组分则显示富铁、偏铝-过铝质和碱钙-钙碱性特征,并具有相对较高的K2O/Na2O和Ga/Al比值以及高场强元素含量,属于A型花岗岩(铁质花岗岩).这些特征进一步表明该双峰式侵入岩套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而非陆弧环境.结合本文的初步研究结果和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笔者认为马达加斯加这一双峰式侵入岩套很可能是新元古代地幔柱事件在Rodinia超大陆西缘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9.
秦岭-大别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大别造山带处于中央造山带的东部,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历史.在系统分析研究区4个二级和13个三级构造单元岩石地层、化石组合、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学等资料的基础上,划分出18个沉积盆地类型,并讨论新元古代-中生代构造-沉积演化:(1)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商丹洋以北的北秦岭为岩浆弧和弧前盆地;南秦岭为陆内裂谷-台盆、台地-陆缘裂谷发育阶段;大别-苏鲁为陆内裂谷-台盆台地发育阶段;(2)晚古生代:北秦岭为海陆交互陆表海;勉略洋于泥盆纪开启;南秦岭为弧后陆棚与台盆台地并存发育阶段;(3)三叠纪:陆陆碰撞造山,全区进入前陆盆地发育阶段;(4)侏罗纪-白垩纪:断陷盆地和压陷盆地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60.
全吉地区新元古代滨岸冰川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地区枯柏木组发现新元古代冰海沉积物,该地层保留了冰筏卸载及滨岸波浪共同作用的痕迹。通过对全吉山、欧龙布鲁克山及大煤沟三个剖面冰海相冰成岩沉积特征的系统描述与分析,建立了滨岸冰川沉积模式。冰成岩顶部发现铁质砂岩层,证实本区新元古代发生过铁质富集事件。结合前人年代学证据及冰成岩与BIF铁矿的伴生关系判断该冰成岩为第一期全球性冰川事件——Sturtian冰期的产物,首次确定该区存在前震旦纪冰川事件。通过冰川事件的对比认为该区麻黄沟组及枯柏木组应划归为青白口系,确定该区存在青白口纪稳定沉积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