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8篇
  免费   1533篇
  国内免费   958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811篇
地质学   4042篇
海洋学   276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423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212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2.
位于华南褶皱带南缘的右江盆地,其发展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它的轮廓和结构,与NW向及NE向同沉积断裂关系密切。盆地内的沉积物,分别由特征不同的非补偿性和补偿性沉积相组成两个双层结构。盆地内火山活动发育,也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海西期,古特提斯洋的发展使哀牢山洋盆开裂,导致了右江地区在拉张应力条件下出现若干NW向裂陷带,这时的盆地具有大陆边缘裂谷特点。东吴运动后开始的印支期,区域应力条件发生变化。滨大平洋构造的发生,使盆地轮廓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开始的哀牢山洋盆向NE方向的俯冲消减作用,使盆地在新的挤压条件下再次发生张裂和拗陷。进入了弧后盆地发展阶段。印支期末,盆地封闭。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Using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ar activity and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Beijing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 of sunspot numbers, and that solar activity probab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precipitation on land.  相似文献   
17.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由韧性剪切应变带、逆冲推覆构造带、地堑断陷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构造岩、褶曲等多种地质体组合成复杂的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俯冲、加里东期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滑脱推覆和喜山期地堑断陷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东、西部地质上诸多差异并非是原地升降运动造成的,而是二个异地岩块经郯庐断裂大规模左旋平移运动迁移到一起的结果。辽东半岛原曾与鲁西-徐淮地区处于相同的古纬度。郯庐断裂北延的主干断裂应是抚顺-敦化断裂,它在辽宁境内是地层区划的重要界线。郯庐断裂在太古宙末期即已出现,曾多次变换其平移方向,最近一次大规模左行平移活动的高峰期是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结束于孙家湾组或泉头组堆积之前。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峡地区多年的地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的地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各断层活动性甚微或基本不活动,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利用地震矩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初步应用于鲜水河断裂形变带变形分析和运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呈现出走向拉伸、倾向压缩的形变格局,由地震矩反演的断裂带剪切形变速率(10.9mm/a)与用地质学估算方法(17mm/a)和现今地壳形变测量(8mm/a)的结果相当。同时,反演出的应变主方向能解释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分段性特征以及多种滑动方式共存的现状,从而证明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区域运动学问题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