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19篇 |
免费 | 809篇 |
国内免费 | 2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83篇 |
大气科学 | 209篇 |
地球物理 | 1028篇 |
地质学 | 979篇 |
海洋学 | 384篇 |
天文学 | 76篇 |
综合类 | 737篇 |
自然地理 | 4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154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160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191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287篇 |
2014年 | 404篇 |
2013年 | 420篇 |
2012年 | 486篇 |
2011年 | 409篇 |
2010年 | 417篇 |
2009年 | 437篇 |
2008年 | 509篇 |
2007年 | 440篇 |
2006年 | 399篇 |
2005年 | 369篇 |
2004年 | 389篇 |
2003年 | 416篇 |
2002年 | 394篇 |
2001年 | 313篇 |
2000年 | 195篇 |
1999年 | 143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54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空间拓扑关系不确定性的定量评价可为多尺度拓扑关系一致性的自动评价、空间推理与空间查询等应用的可靠性提供依据。定义了基于几何度量的拓扑距离,构建了拓扑关系不确定性的粗集表达模型;提出了不确定性粗集表达中拓扑距离的量化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粗集的多尺度空间拓扑关系不确定性度量指标。实例研究证明了本文提出模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该方法可用于多尺度表达过程中引起的拓扑关系不确定性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2.
等值面的生成可以通过等值线追踪来实现。现有的等值线追踪方法不但缺少对具体等值线追踪策略的详细描述,而且还缺少岛的拓扑关系分析及等值面属性的判断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等值面生成过程中的等值线追踪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值线追踪的等值面快速生成算法,并给出了追踪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数据结构及追踪策略,能够解决多种情况下的等值面生成问题,并重点对等值线追踪过程中岛的处理、 拓扑关系分析、 等值面属性判断等方面进行剖析。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并能得到较高的算法追踪效率。 相似文献
103.
104.
针对纵向非均质性严重的砂砾岩油藏,基于典型的分层砂砾岩图像,在不同层位选取代表性的岩心薄片分别构建相应的三维数字岩心,采用合并法构建砂砾岩数字岩心,并提取相应的孔隙网络模型,采用常规法构建相应的砂砾岩孔隙网络模型,对常规法和合并法得到的孔隙网络模型结构特征和渗透率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并法构建的砂砾岩孔隙网络模型能够描述其孔隙结构特征,且能有效地描述出砂岩介质在横向和纵向渗透率的差异特征,可为砂砾岩油藏岩心的精确表征及渗流机制的分析提供一套有效地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5.
针对短波射频数字化对器件的要求较高,功耗较大,现在一般采用中频数字化技术.给出了某型短波电台的中频数字化设计方案,介绍了电台中频数字化部分的实现方法及基本原理.并介绍了本设计中使用的Inters公司生产的数字上变频器HSP50415,美国AD公司生产的数字接收信号处理芯片AD6620和TI公司TMS320VC5416芯片的结构、功能和特点,给出了它们在数字变频应用的硬件模块接口图.测试结果证明,通过在中频部分使用数字变频器提高了电台的收发性能,较模拟化中频有着成本低廉、功耗低、兼容性好和可扩展性好. 相似文献
106.
将Global Mapper、ArcGIS、MapGIS三款GIS软件有效结合起来,以海南岛为例进行基于DEM的三维晕渲地质图的制作方法研究。首先将SRTM数据和矢量地理数据在不同地图参数下进行自动配准,然后实现地质要素与DEM模型的精准匹配,最后根据DEM对第四系地质界线进行微调,实现了1∶50万海南岛三维地质图的制作。同时总结了不同椭球体与坐标系统下的数据转换、DEM空白区数据填补、晕渲地质图生产的方法。三维地质图制作所采用的DEM数据完全满足1∶50万三维地质图的制图要求;与传统地质图相比,其立体感和可读性明显增强,图件信息量显著增大,图面呈现清晰的三维地质结构,很好地提高了制图精度。该方法为我国三维地质图的制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并为其他三维图件制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单一特征的匹配办法在多源遥感影像匹配中往往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拓扑信息和SIFT特征的自动多源遥感影像匹配方法。该方法首先在两幅影像中使用SIFT算法在尺度空间上提取特征向量,其次对这些特征点使用最近邻提取1:N的多个可能的匹配点对,然后结合位置信息和拓扑信息对这些可能的匹配点对进行剔除,并使用RANSAC方法剔除粗差,最终得到同名匹配点。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常用的SIFT算法,本文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匹配正确率,并获得更多正确的同名点。 相似文献
108.
109.
面向山地地区的区域地质三维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地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研究现有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设计从构建剖面框架、绘制剖面到构建地质模型等流程,构建山地地区的区域地质三维模型,实现区域地质三维模型在三维数字城市平台的可视化集成模拟,以及三维场景中对区域地质的管理查询。 相似文献
110.
Bijeesh KOZHIKKODAN VEETTIL Ulisses FRANZ BREMER Atilio EFRAIN BICA GRONDONA Sergio FLORENCIO DE SOUZA 《山地科学学报》2014,11(2):398-406
Recent changes occurred in terminus of the debris-covered Bilafond Glacier in the Karakoram Range in the Himalayas, Northern Pakistan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research. Landsat MSS, TM and ETM+ images were used for this stud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rived from ASTER GDEM and SRTM were also utilized. Visible, infrared and thermal infrared channels were utilized in order to get accurate glacier change maps. Three methods were tried to map this debris-covered glacier in this research. The glacier has been mapped successfully and the changes in the glacier terminus from 1978 to 2011 have been calculated. Manual, semi-automatic and thermal methods were found to give similar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glacier has undergone serious abl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despite of the fact that many of the larger glaciers in the Hindu Kush and Karakoram mountain regions in the Upper Indus Basin were reported to be expanding. The terminus has been moved back about 600 meters during this period and there was an abrupt change in the glacier terminus during 1990-2002. We propose that debris thickness is not the only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glacier ablation but the altitude of the debris-covered glacier as well. Many glaciers in the Karakoram region reported to be expanding were having higher altitudes compared to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