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2篇
  免费   584篇
  国内免费   337篇
测绘学   2705篇
大气科学   825篇
地球物理   988篇
地质学   1152篇
海洋学   490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782篇
自然地理   1208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网络经济是相对于大工业经济而言的,其网络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从网络企业成本及收益两个方面讨论,然后以投入产出比等五个方面来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2.
基于航空客流的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网络结构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促进了中国城市外向型联系的发展,改变了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的空间格局。越来越复杂化的城市空间分布和组织规律需要一个全新的、综合的网络视角来考察。航空运输是当前城市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物质基础,体现了城市间的直接关系,是研究城市网络的合适工具。本文以中国城市对外的航空客运联系作为衡量城市关系的指标,借鉴社会网络分析中的2-模网络概念构建了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网络,并对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网络存在北京-上海-广州的三中心结构。中心城市以外,西部城市上升势头迅猛,体现了网络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此外,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的主要对象逐渐从东南亚向东亚转移,并呈现出以首尔为核心的网络结构。同时,中国城市对外联系扩张以强化区域内部联系为主,洲际联系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43.
北京数字化地磁脉动观测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成  韩克礼 《地震学报》1994,16(3):389-394
叙述了北京数字化地磁脉动观测台网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在地震预报研究和地磁学科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该台网提供了磁暴、磁扰、地磁日变及地磁脉动等地磁事件的数字化观测资料。这些观测资料由于其精度高和动态范围大, 蕴含有极为丰富的信息, 分析处理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44.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日臻成熟,为中国式现代化地理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动力。新时代地理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地理教育改革的高质量推进,因此打造“高数字专业化的卓越地理教师队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从提升地理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掌握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加强数字化应用和重视专业发展四个维度探析数字化赋能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以期推动地理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新时代地理教育的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45.
秦萧  甄峰 《地理研究》2016,35(10):1846-1856
根据搜寻空间理论,网络渠道能够提供比传统渠道更多的住房信息,减少居民迁居过程中对原住房周边区域的依赖,从而扩大了居民迁居的搜寻范围。但是,与远程办公和住房选择关系的研究相比,学者较少关注网络渠道对居民实际迁居空间的影响。基于南京城区居民迁居活动调查数据,利用三维核密度和多项式逻辑回归模型,重点分析不同信息渠道使用者的迁居时空特征、信息渠道对使用者迁居空间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网络渠道已经成为居民迁居过程中的主导住房信息获取方式,其使用者的迁居距离大于传统渠道使用者,丰富了现有关于ICT对居民迁居空间影响的学术研究,也为城市住房信息管理和住房空间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多维邻近性是促进知识流动与构建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但邻近视角下个体间的社会关系影响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尚不明晰。本文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通过对926名“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论文的通讯作者进行问卷调查,识别论文合作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并构建城市创新网络,探究了个体层面多维邻近性影响长三角城市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及其差异。研究发现:(1)论文合作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可分为地缘、学缘和业缘3种类型,分别通过地理、认知和社会邻近性促进不同尺度下的知识流动,能较好地解释长三角城市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2)整体而言,地缘关系主要通过间接路径对不同尺度知识流动产生影响,学缘关系的影响在3个尺度均有体现,业缘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尺度,而对外创新联系较强的城市也往往具有更加多元的关系表现形式。(3)与业缘关系相比,学缘关系对长三角各个尺度城市创新网络的总体影响程度更强,表明个体层面的认知邻近性比社会邻近性更有利于促进知识流动。(4)基于学缘的师生关系和基于业缘的项目合作关系对长三角不同尺度城市创新网络的形成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前者主要由于人才流动而产生隐性知识的...  相似文献   
47.
“流空间”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城际客运交通流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城市联系强度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刻画,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以上海市为主核心,苏州、南京、杭州为次核心,通过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交通轴线组成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的城市网络,西部与南部地区的联系相对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核心节点,周边次中心城市与其省会交通联系紧密,但城市间跨省联系较弱,本省城市仅与另外两个省会城市存在突出的向心性联系;成渝城市群高等级联系网络大多指向成都、重庆主城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发育不足,成渝城市主轴线在强交通联系推动下发育成型,但川渝接壤地区的城际客运联系存在“断层”。②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在网络化演化进程中,具有城市群“等级-网络”的基本演化特征,其中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仍处于“核心-边缘”的双核或三核结构,长三角城市群已出现多核网络化发展趋势。③高速铁路作为新兴要素流,对公路、普通铁路等传统要素流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增强了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轴线联系,是驱动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结构演变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48.
众多研究人员在网络GIS的研究方面都习惯将其内容简单化为WebGIS或者Internet/Intranet GIS。实际上,WebGIS和Internet/Intranet GIS在数据模型、网络架构、体系构建和功能部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这种将We-bGIS和Internet/Intranet GIS统称为网络GIS的做法本身就有缺陷。本文以网络和分布式计算技术为基础,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对网络GIS的概念框架、内容体系和应用等几个方面做了重构研究,以期推动网络GI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9.
应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储层裂缝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形态.首先对微电阻率成像测井EMI资料处理,人工识别出天然张开裂缝,计算裂缝的密度、长度、宽度、倾角、方位等参数,并生成LAS格式的数据;然后以GoCAD为软件平台,依据离散裂缝网络模型DFN原理,综合运用裂缝定量数据、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地质...  相似文献   
50.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rural living standard in China in terms of annual net income per capita, we define six types of village-level economy, i.e. "to be extremely poor", "to make a basic living", "to dress warmly and eat one's fill", "to try to enrich (to disengage poverty)", "to be well-off" and "to be affluent". The data of average annual net income of all the 292 villages between 1990 and 2004 in rural Gongyi City, Henan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verified and classified. By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Gongyi's rural economy has boosted up remarkably from the relative-poverty and absolute-poverty stages in 1990 to the well-off in 2004. However, the absolute differences between villages present a trend of enlargement, while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fluctuating. On the other hand, spatial analysis of village-level economy shows that most villages with relatively high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were located along national expressway and most villages with absolute-poverty lay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in 1990. Since the 1990s,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have had strongly positive effects on rural economic growth. Initial economic foundati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techniques also contribute to village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villages with location advantages, such as near urban center or industrial parks, have more chances for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re-periphery" economic structure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