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61篇
地质学   1513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铸体薄片与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基于高压压汞技术和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分类与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系统可划分为小孔(孔隙直径<0.1μm)、过渡孔(孔隙直径为0.1~1.0μm)、中孔(孔隙直径为1.0~3.0μm)和大孔(孔隙直径>3.0μm)。根据储层中不同类型的孔隙所占比例,可将致密砂岩储层分为4类,Ⅰ类(以大孔为主)、Ⅱ类(以中孔为主)、Ⅲ类(以过渡孔为主)和Ⅳ类(以小孔为主)。根据不同微观孔喉参数与储层物性的相关关系,可将致密砂岩储层分为4级,Ⅰ级储层孔隙度>10.0%,渗透率>1.000×10-3μm2;Ⅱ级储层孔隙度为5.0%~10.0%,渗透率为(0.200~1.000)×10-3μm2;Ⅲ级储层孔隙度为2.5%~5.0%,渗透率为(0.030~0.200)×10-3μm2;Ⅳ级储层的孔隙度<2.5%,渗透率<0.030×10-3μm2。利用储层分级评价标准选取最优质储层,为致密砂岩储层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2.
为了厘定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渤中29-6构造钻遇的90.5m火山岩系地层层位,对该套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分析。薄片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可分为3段,自上而下分别是顶部玄武岩(2 880.5~2 910.5m)、中部煌斑岩(2 910.5~2 959.5m)和底部凝灰岩(2 959.5~2 971m)。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中部煌斑岩和底部凝灰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地层年龄晚于124Ma,而顶部玄武岩形成于新生代岩浆活动,地层年龄晚于45.2Ma,结合玄武岩上部和玄武岩中泥岩的古生物分析结果,认为该套玄武岩指示了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的岩浆喷出事件。本研究落实了渤中29-6构造底部连续钻遇的火山岩系地层实为中生界、新生界2套不同时期的火山岩系,对进一步理解、认识黄河口凹陷的中生代、新生代火山活动及相应的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振动性能是评估鱼雷动力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将鱼雷动力舱段抽象为由振源、传递路径、响应点构成的集中参数动力学模型,在频域内对动力学方程推导,得到了系统的稳态响应幅值表达式。结合电气系统的插入损失概念,提出了适用于评估鱼雷动力舱段隔振元件效果的速度插入损失指标。结合工程问题给出了算例,表明在设计初期可以清晰地规划动力舱段的隔振结构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64.
以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为研究对象,在精细岩芯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矿物组合、ZTR指数、砂岩碎屑组分、粒度累积概率图和砂地比等参数综合分析结果,对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E23湖盆扩张期弱退积型浅水三角洲物源方向、砂体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发育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 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南祁连山中酸性岩浆岩和中高级变质岩发育区,物源方向为近北东—南西向,稳定重矿物(磁铁矿、石榴子石、白钛矿和锆石)含量高(质量分数介于81. 0%~99. 9%)、不稳定重矿物(绿帘石和角闪石)含量低。② 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为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砂体的成分成熟度一般中等—较差、分选磨圆度中等—较差,粒度概率图以反映河流作用的一跳跃一悬浮式为主;沉积构造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块状层理、正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③ 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继承性发育3条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的砂体富集带(砂地比值介于35%~65%之间),早期到中期砂体发育程度增强,呈进积式;中期到晚期砂体发育程度有所减弱,呈弱退积式。④ 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处于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持续发育3个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沉积朵叶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其次为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早期到中期浅水三角洲前缘发育规模增大,中期到晚期发育规模减小。  相似文献   
65.
基于川西地区构造演化,利用区域基础地质资料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数据,恢复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埋藏—热演化史,明确天然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两类包裹体,即含烃盐水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盐水包裹体较为常见,显微镜下可见气烃和极少量的液态烃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80~200℃ 之间,表现为双峰型特征,...  相似文献   
66.
刘金海  王进 《贵州地质》2006,23(3):206-210
本文以苟江铝土矿水井坎矿段Ⅱ矿体用50×50m工程间距进行勘探与25×25m工程间距进行生产勘探后,对其矿体形态、厚度控制及储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探寻此类矿床勘探应如何选用工程间距,才能更合理地对矿体进行控制,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7.
森林步道作为满足民众户外游憩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体验。本研究构建了森林步道的功能评价体系,并运用AHP-TOPSIS法对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邵武段)进行功能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生态功能是进行森林步道功能评价的首要因素,森林步道功能影响排序为:生态功能>游憩功能>社会功能>景观功能;2)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邵武段)各路段功能体验差异较大,不同路段间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游憩功能、景观功能尚未实现协同发展。最后依据结果提出邵武段国家森林步道功能建设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8.
以叠前角道集、测井和试油资料为基础,利用广义S变换时频分析技术确定储层优势频带,在优势频带的约束下,利用高阶Aki-Richards近似方程拟合AVO曲线,求取更准确的截距和梯度;利用扩展弹性阻抗技术的坐标旋转方法,获得流体区分能力最优的AVO属性,结合试油结果进行有利区预测。结果表明:前哨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的优势频段为33~68 Hz,进行AVO分析可以提高有利储层的预测精度。经分频高阶扩展AVO技术处理,有利储层的符合率由69%提高到94%。气层有利区主要集中于QS2—QS4、QS7井区及未钻探的QS1井西区域,其中未钻探面积为6.5 km2,是前哨地区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点潜力区。该结果为前哨地区天然气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9.
巩宗强 《地理学报》2006,61(6):F0003-F0003
国家973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生态修复研究”于2005年元月正式启动。2005年6月,项目组织环境科学考察队员跨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行程3500余公里,考察了松花江哈尔滨段、大庆油田、嫩江大安段与松花江松源段、吉林油田、松花江吉林段,等地的环境质量现状。  相似文献   
70.
GIS支持下的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壤侵蚀空间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利用ArcView3.2和ARC/INF08.1软件,通过图层叠加、统计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提取西南纵向岭谷区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的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土壤侵蚀与地形坡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土壤类型和分布、大雨日数以及河流、道路两侧的缓冲区等的相应数据,计算出土壤侵蚀综合度。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坡度等级中,15°25°坡度上的土壤侵蚀最强,其次为8°15°坡地和4°8°坡地;>25°坡地上则较小;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侵蚀程度不同,总体上,旱耕坡地的土壤侵蚀较草地严重,而草地又较林地严重;在各种土壤类型中,黄壤和石灰土的土壤侵蚀最为突出,其次为红壤、黄棕壤和南方水稻土等;河流两侧和道路两侧的土壤侵蚀都较整个流域要严重,而河流两侧又略重于道路两侧;当多年平均大雨日数小于20日时,土壤侵蚀程度基本上随大雨日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大雨日数大于20日时,土壤侵蚀程度反而较小,原因在于前期大雨冲刷侵蚀,带走了地表的疏松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有针对性地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泥沙和水库淤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