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篇 |
大气科学 | 5篇 |
地球物理 | 8篇 |
地质学 | 85篇 |
海洋学 | 1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4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21.
122.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田不规则面积注水井网中油井见水时间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表征问题,将面积注采井网单元细分为一源一汇三角形最小计算单元,运用非达西渗流流管微元法得到不同面积注采井网类型条件下的生产井见水时间计算通式.以鄂尔多斯盆地X油田为例,研究井网类型、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发育程度对低渗透油田油井见水时间的影响,并通过统计回归得到沿裂缝方向、裂缝半长与油井见水时间之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规模对油井见水时间的影响最大,井网类型对其影响程度最小;不规则井网或油井所在最小三角形井网单元差异较大时,油井见水存在一个阶梯上升规律;油井见水时间与裂缝半长呈幂指数减小关系. 相似文献
123.
江西省兴国县见龙铜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东端与武夷山隆起带西侧之雩山坳陷带交汇部位,是赣南地区新近发现的铜(钨)多金属矿床。矿体产于佛子山岩体与震旦系浅变质岩的内、外接触带内,包括石英脉型矿化和云英岩型矿化。前人对本矿床鲜有研究,文章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分别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辉钼矿Re-Os等时线法对见龙铜钨矿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云英岩中的辉钼矿进行精确定年。获得花岗岩单颗粒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54.2±1.7)Ma,云英岩型矿体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加权平均年龄为(155.9±1.2)Ma。研究表明成岩与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厘定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见龙铜钨矿与区内已知的画眉坳、张家地和岩前等钨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相近。结合前人资料,进一步证实南岭东段钨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170~150 Ma。矿石中辉钼矿的铼含量为6.484×10~(-6)~21.346×10~(-6),结合硫同位素分析结果,综合分析认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 相似文献
124.
东昆仑东段香加南山花岗岩基的岩浆混合成因:来自镁铁质微粒包体的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昆仑造山带出露大量花岗质岩浆岩,岩石中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天然场所。本文以东昆仑东段香加南山花岗岩基为研究对象,对暗色微粒包体的野外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岩浆混合作用和岩浆动力过程。暗色微粒包体具细粒-中粗粒结构,含有斜长石、角闪石、石英、暗色环边石英和钾长石等斑晶,偶见斑晶横跨寄主岩和包体,常发育反向脉,包体与寄主岩接触关系呈截然型或过渡型,这些特征说明暗色微粒包体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混合过程存在着物质交换。包体从细粒-粗粒-弥散状-完全混合岩浆说明岩浆混合的比例越来越大,温差越来越小,两种岩浆温度差对包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对包体的形态研究显示,包体不同拉伸程度是岩浆黏度、温度、流动速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拉伸程度越大塑性变形程度越大。包体的长轴方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与包体的整体方向近似,代表岩浆的流动方向;另一类要么没有固定方向,要么同一露头有几种不同方向,为岩浆局部搅动、对流的结果。包体进入寄主岩自身的旋转、流动和岩浆的局部搅动,使少量包体边部矿物和寄主岩矿物具有定向性。暗色微粒包体相互包裹和同一露头不同类型的暗色微粒包体说明岩浆混合具有多期次性。香加南山花岗岩基暗色微粒包体的野外地质特征为岩浆混合作用以及岩浆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25.
126.
青海南山东段花岗岩类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英云闪长岩。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241±3Ma、245±2Ma和249±3Ma,可代表其成岩年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岩石具俯冲型花岗岩类特征,可能代表早三叠世宗务隆洋的北向俯冲过程。通过对青海南山东段侵入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等的研究,为青海宗务隆造山带在印支期的构造环境演化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7.
黑刺沟金矿床以富As和Sb的微细浸染蚀变岩型金矿化和部分石英脉型锑-金矿化为特征,典型矿物组合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石英;贾公台金矿床以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化和蚀变岩型金矿化为特征,As和Sb的质量分数不高,典型矿物组合为黄铁矿-自然金(方铅矿)-石英-钾长石;鸡叫沟金矿床以蚀变岩型金矿化为主,次之为石英脉型金矿化,典型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石英.3个金矿床的成因均与岩浆岩有密切联系,但各矿区的岩浆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具有差异,表明其成因不尽相同.这可能是造成3个金矿床地质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8.
青海南山构造带是衔接宗务隆构造带、南祁连构造带和西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结合带.该地区印支早期岩浆作用强烈,虽然该期基性岩分布少而分散,但其成因研究对探讨青海南山构造带印支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构造带中段由辉长岩和辉石岩组成的拉日基性杂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和辉石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47.7±2.8 Ma和247.9±2.5 Ma,说明岩体侵位于早三叠世晚期.岩石具有低Si、富Na、低K和高Mg、Fe的特征;其中,辉长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同时,高Al2O3/TiO2比值和低TiO2含量与玻安岩和玻玄岩相似.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洋脊和板内玄武岩差异明显,其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Rb、K、Sr),亏损Nb、Ta、Zr、Hf、Ti、P等高场强元素,显示与岛弧岩浆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斜长石为类似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辉长岩中的高钙斜长石.辉长岩和辉石岩均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可能存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有限小洋盆,拉日基性杂岩体形成于洋盆俯冲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29.
黑马河岩体位于西秦岭北缘青海南山构造带内,岩体中发育大量闪长质包体,但对其成因却有一定的争议.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对黑马河岩体花岗闪长岩及其中的闪长质包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包体的野外产出状态、形态、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均显示出,它们是基性岩浆注入到中酸性岩浆中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在主量元素协变图解中,花岗闪长岩和闪长质包体显示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趋势.另外,两者稀土总量和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Eu负异常程度,也显示二者具有岩浆混合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46 Ma,闪长质包体形成于245 Ma,两者具有几乎一致的结晶年龄,排除了包体为源区难熔残余或围岩捕掳体的可能性,也排除了基性岩浆在花岗质岩浆固结后再侵入的可能性.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黑马河岩体形成于西秦岭北缘有限小洋盆向南的俯冲阶段,青海南山构造带与天峻南山一带具有相同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0.
焦家断裂带是胶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断裂带之一, 很多大中型金矿床沿此带分布。依托莱州市吴一村地区焦家断裂带深部的"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钻孔岩心, 挑选了不同蚀变阶段及主断裂带上下盘不同深度的花岗岩、黄铁绢英岩和金矿石开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分析研究, 识别出3个成矿阶段、5个世代富含流体包裹体的石英和两大类型流体包裹体; 焦家断裂带深部金成矿流体性质为中-低盐度H2O-NaCl-CO2±CH4流体; 成矿流体来源为地幔富含成矿金属的流体与浅部下渗大气降水混合成因, 并可能有壳源变质流体的参与; 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一价金的硫氢络合物(AuHSo)形式迁移。岩相学观察及显微测温结果表明, 主成矿阶段发生了H2O-CO2流体不混溶作用, 并导致金矿化, 发生流体不混溶的温度压力条件分别为210~260℃和150~210 MPa。中生代, 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北西向俯冲, 引起胶东地区强烈的挤压变形和岩浆活动(形成玲珑花岗岩体)。随后, 在早白垩世, 构造体制从挤压向伸展转换, 导致郭家岭花岗岩的侵位、郯庐断裂带的左型走滑运动, 以及一系列NE—NNE向次级断裂形成, 为深部岩浆-热液流体的上升提供了通道。在岩浆-热液流体上升过程中与地壳中-上部循环的变质水和大气水发生混合, 最终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