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55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利用昭通中心站YRY-4钻孔应变仪前兆观测数据资料,提取降雨对该仪器观测数据的干扰事件,采用降雨总量、瞬间最大值降雨量两类降雨分类统计方法,定量分析降雨对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降雨总量达到40 mm、瞬间最大值降雨量大于0.4 mm时,YRY-4钻孔应变仪观测数据受降雨干扰明显;当降雨总量大于40 mm时,降雨总量与观测数据应变量呈线性关系,瞬间最大值降雨量与降雨总量之间无显著的对应关系。分析认为,降雨干扰影响主要来自降雨渗透和台站周边地质抗水体荷载量大小两个方面。定量分析降雨干扰,有利于区分异常与干扰,积累经验,以便于及时对有效异常进行判定,为地震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22.
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臭氧资料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对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1979—2013年的全球月平均臭氧总量资料、平流层温度场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N以北的北半球冬季(12—2月)臭氧总量异常的主要空间分布结构与时间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主要模态与平流层上层(2 hPa)、中层(30 hPa)以及下层(100 hPa)温度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北半球冬季臭氧总量异常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主要有5个,分别位于极地地区(75°N—90°N,0°—360°)、北半球副热带地区(20°N—40°N,0°—360°)、阿拉斯加地区(60°N—75°N,180°—260°E)、北大西洋地区(45°N—60°N,310°E—360°E)及西伯利亚地区(50°N—65°N,80°E—130°E).5个区域的冬季臭氧总量异常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年代后期是各个区域的臭氧总量异常由年代际偏多转为偏少的转换时段.此外,各区域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周期,而且各个区域的年际周期存在明显的差异.臭氧总量异常变化与平流层温度异常变化的关系表明,臭氧总量异常的增加(减少)能够导致平流层上层温度异常偏冷(暖)和平流层中、下层温度异常偏暖(冷),其中平流层中层温度异常的偏暖(冷)程度要比下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基于1979-2014年臭氧总量的卫星遥感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臭氧总量数据序列进行模拟计算,考察了北太平洋上空臭氧总量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臭氧总量长期变化呈现减少趋势,但是减少速率随季节和纬度带表现出差异性,在各纬度带臭氧峰值季节臭氧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在0°-15°N地区臭氧高值出现在夏秋季节并在8月达到峰值,峰值月份臭氧年均下降率约为0.2DU/a;15°-30°N亚热带地区臭氧高值出现在春夏季并在5月达到峰值,峰值月份臭氧年均下降速率约为0.22DU/a;而在30°-45°N中纬度地区臭氧高值出现在冬春季并在2月达到峰值,峰值月份臭氧年均下降率0.75DU/a.在臭氧分布年平均态基础上,影响臭氧总量分布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臭氧损耗物质(EESC)、太阳辐射周期(Solar)、准两年振荡(QB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等.其中,EESC导致臭氧损耗效应随着纬度升高而增大,在从低到高的三个纬度带损耗最大值分别为11DU、16DU和66DU;Solar增强导致臭氧增加,在三个纬度带的增加效应最大值分别为16DU、17DU和19DU;QBO@10 hPa和QBO@30 hPa对臭氧影响幅度基本在±10DU内波动,只有QBO@10 hPa对30°-45°N区域的影响作用达到14DU,值得注意的是QBO影响作用随着纬度变化存在相位差异,在0°-15°N区域臭氧变化与QBO呈现相同相位,而在15°-30°N和30°-45°N区域臭氧变化与QBO呈现相反相位;ENSO对各个纬度带臭氧影响幅度也在±10DU内,ENSO影响作用在不同纬度带也存在相位差异,臭氧总量变化在0°-15°N、15°-30°N区域与ENSO相位相反,在30°-45°N区域与ENSO相位一致.  相似文献   
124.
基于分形理论确定地下煤层自燃火区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测地下煤层自燃火区位置与范围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地面氡气测量。针对传统地面氡气测量方法存在特定条件限制、地球化学意义不明显的不足,通过分析地下煤层自燃火区地面测氡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形理论的含量-总量法、含量-周长法确定氡值的异常下限。通过比较三者确定的异常下限以及所圈定火区范围的不同,发现分形方法圈定的火区范围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5.
枣庄市山亭区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立足山区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入的机遇,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节约集约用地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全区共投资7000万元,完成国家、省、市、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3个,开发整理土地3800hm^2,新增耕地800hm^2。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26.
平原县土地总面积1047.32km^2,辖7镇,3乡,2个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74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非农业人口6万。平原县耕地总量大,基本农田保护率高,全县共有6.07万hm^2耕地,基本农田5.52万hm^2,保护率达90%,高出法律规定的10个百分点;未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资源丰富,全县未利用土地6100hm^2,占土地面积的5.9%,  相似文献   
127.
目前紫外后向散射反演臭氧总量的所有算法,都将云考虑成不透明的Lambertian反射体,并假定云顶有效反照率不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本文通过模拟计算发现,由于云散射、瑞利散射、臭氧吸收三种作用的综合结果,云顶的有效反照率是与波长相关的,即使光学厚度比较大的云,辐射也可由云顶继续向下传输,因而会受到云顶以下臭氧吸收的影响.用V7方法进行反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云的出现使得云顶以下,特别是云内光程增强,导致紫外波段的臭氧吸收衰减增大,所以反演出的臭氧总量值比真实值偏大,本文称这种现象为“云吸收效应”,并讨论了该效应的影响因子.最后,在辐射传输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反演算法,大大减弱了“云吸收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利用水汽总量资料诊断入梅时间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梅雨期是江淮流域从春季到夏季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传统诊断入梅的方法主要根据雨日和温度及副热带高压位置等来确定。由于雨日的不连续, 天气形势的多变, 常会引起诊断入梅日期的分歧。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所反演的连续的大气水汽总量 (GPS/PWV) 资料详细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2002—2005年入梅情况, 发现GPS/PWV资料可以反映出入梅前后大气中水汽发生显著季节性跳跃的特征, 总结出利用大气中水汽变化特征来诊断入梅时间的方法 (PWV方法)。采用1980—2000年的历史探空资料计算的大气水汽总量 (PWV) 资料, 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21年中有13年的入梅日期与历史上传统方法诊断的入梅日期相吻合; 对两种方法诊断的入梅日期相差较大的3年的入梅情况进行的分析表明, PWV方法诊断出的入梅日比原定入梅日更合理。该方法在2006年入梅诊断的应用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9.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对稳定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农村宅基用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胚的途径,聊城市国土资源局分别对莘县、茌平、东阿、东昌府区4个县(区)有代表性的12个村庄的农村宅基用地问题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30.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对稳定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农村宅基用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龙居镇国土资源所对全镇有代表性的8个村庄的农村宅基用地问题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